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两汉之际,出现了一个短命的王朝——新朝,建立者是王莽。王莽在上台前及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使后世对他的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种是认为王莽是一个应该否定的人物,属于大地主大豪强集团,是当时腐化的统治集团的代表,是企图通过“复古”改制来解决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悲剧人物。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王莽是一个基本上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认为他是地主阶级中的改良主义者,他的变革是一次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良运动。本文则从王莽改制中的经济改革入手经过分析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王莽的经济改革加速了王朝的崩溃,是一次失败的经济改革,但王莽本人是一个基本上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关键词:王莽“王田私属”制 五均赊贷六管 币制改革
王莽(前45——23),新朝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汉自立为皇帝, 王莽当政后,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新朝的统治,于是公元九年,王莽为了配合他的政治改革,开始了在经济领域内的变革,其主要内容为:
一、“王田私属”制度。
王莽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和奴婢问题为目的,开始按照古代的井田制实行“王田”“私田”制。同时,奴婢改称“私属”,皆不许买卖。
但是,在土地兼并成为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的封建社会里,恢复井田制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原来就很严重的土地兼并更加混乱无序。
奴婢问题是随着土地兼并出现的,农民大量破产,成为流民或佃农,在生活压力下不得不依附于豪强地主,沦为奴婢,是土地兼并问题的派生问题。王莽认为这是“逆天心,悖人伦,谬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不符合儒家观点。所以他对肆意杀害奴婢,取人性命深恶痛绝。
二、五均赊贷六管制
王莽对商业实行统治统管的政策:五均赊贷六管制,也称五均六。
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五均官的主要任务是对商品经营和物价进行管理,他们的职责有二:一是用成本价格收购滞销的五谷、丝,帛等,以保护生产者不受损失;二是在各季度中根据质量对商品订出上、中、下三种标准价格,称为“市平”。如果商人售价超出“市平”,五均官就把库存物资调出按平价出售,迫使商人也只能以平价出售;如果物价低于“市平”则任其买卖。从而达到防止商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目的。
赊贷就是向政府贷款。贫民如遇奔丧、祭祀或是想经营商业,而无资金都可向政府贷款。丧事贷款限三个月归还,祭祀贷款限十天归还,政府不取利息。商业贷款每年要交十分之一的利息。这是政府为了减少平民因向商人借高利贷而破产采取的措施。
但明显地西汉末的王莽新朝不具备这些条件,由商人的代表大商人来主持执行,就给商人合法的身份——官商,更方便了他们盘剥百姓,开始了官商结合的垄断性经营。 “更进一步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成为官商勒索的借口,正当的商人和手工业主也受到打击”。于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地皇三年(22年),王莽废除五均六。
三、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是为了解决当时私铸钱币带来的社会问题。私铸钱会增加货币流通量,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私铸钱的危害是重大的,因为国家如果不能掌握足够数量的铸造货币(私铸钱始终会存在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会导致中央集权的分裂甚至失控,因为私铸钱是割据势力重要的财源之一。于是国家明令禁止私铸通用钱币,但实效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王莽从公元7年到14年实行了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没有达到王莽想要达到的目的,王莽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原意,减轻了对私铸钱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百姓为了生存都要加入铸私钱的行列中去,被发现后只好去抵罪,而抵罪的人多了又破坏了正常的生产活动,政府只能降低或改变处罚,从而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局面。
四、统一度量衡。
王莽在在公元九年开始统一度量衡制度,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新时期的度量衡已具有斛、斗、升、合 五量,构成完整的度量衡体系。东汉以后的各代多承袭了莽制。
度量衡的统一是为了保证封建王朝的赋税收入,对消除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统一的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统一的经济市场的形成。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王莽统一度量衡这一举措是成功的。
王莽的经济改革是失败的。从“王田”“私属”来讲,他只规定了土地不准买卖,想以这个为手段来控制土地兼并,却不知道土地买卖是伴随着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产生的。禁止土地买卖,不仅地主阶层不满,也使得那些被盘剥的无法在土地上生活下去的农民无路可走。而处理奴婢问题时,只是简单的规定了称私人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却没有给奴婢们指出出路,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破产后成为奴婢的隐患。他的“王田”“私属”并没有使尖锐的土地和奴婢问题得到缓解,反而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混乱。经济改革中的其他内容,除了度量衡之外,都没有实现最初的目的,只是使社会的混乱加剧。
关键词:王莽“王田私属”制 五均赊贷六管 币制改革
王莽(前45——23),新朝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汉自立为皇帝, 王莽当政后,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新朝的统治,于是公元九年,王莽为了配合他的政治改革,开始了在经济领域内的变革,其主要内容为:
一、“王田私属”制度。
王莽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和奴婢问题为目的,开始按照古代的井田制实行“王田”“私田”制。同时,奴婢改称“私属”,皆不许买卖。
但是,在土地兼并成为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的封建社会里,恢复井田制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原来就很严重的土地兼并更加混乱无序。
奴婢问题是随着土地兼并出现的,农民大量破产,成为流民或佃农,在生活压力下不得不依附于豪强地主,沦为奴婢,是土地兼并问题的派生问题。王莽认为这是“逆天心,悖人伦,谬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不符合儒家观点。所以他对肆意杀害奴婢,取人性命深恶痛绝。
二、五均赊贷六管制
王莽对商业实行统治统管的政策:五均赊贷六管制,也称五均六。
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五均官的主要任务是对商品经营和物价进行管理,他们的职责有二:一是用成本价格收购滞销的五谷、丝,帛等,以保护生产者不受损失;二是在各季度中根据质量对商品订出上、中、下三种标准价格,称为“市平”。如果商人售价超出“市平”,五均官就把库存物资调出按平价出售,迫使商人也只能以平价出售;如果物价低于“市平”则任其买卖。从而达到防止商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目的。
赊贷就是向政府贷款。贫民如遇奔丧、祭祀或是想经营商业,而无资金都可向政府贷款。丧事贷款限三个月归还,祭祀贷款限十天归还,政府不取利息。商业贷款每年要交十分之一的利息。这是政府为了减少平民因向商人借高利贷而破产采取的措施。
但明显地西汉末的王莽新朝不具备这些条件,由商人的代表大商人来主持执行,就给商人合法的身份——官商,更方便了他们盘剥百姓,开始了官商结合的垄断性经营。 “更进一步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成为官商勒索的借口,正当的商人和手工业主也受到打击”。于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地皇三年(22年),王莽废除五均六。
三、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是为了解决当时私铸钱币带来的社会问题。私铸钱会增加货币流通量,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私铸钱的危害是重大的,因为国家如果不能掌握足够数量的铸造货币(私铸钱始终会存在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会导致中央集权的分裂甚至失控,因为私铸钱是割据势力重要的财源之一。于是国家明令禁止私铸通用钱币,但实效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王莽从公元7年到14年实行了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没有达到王莽想要达到的目的,王莽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原意,减轻了对私铸钱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百姓为了生存都要加入铸私钱的行列中去,被发现后只好去抵罪,而抵罪的人多了又破坏了正常的生产活动,政府只能降低或改变处罚,从而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局面。
四、统一度量衡。
王莽在在公元九年开始统一度量衡制度,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新时期的度量衡已具有斛、斗、升、合 五量,构成完整的度量衡体系。东汉以后的各代多承袭了莽制。
度量衡的统一是为了保证封建王朝的赋税收入,对消除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统一的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统一的经济市场的形成。虽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王莽统一度量衡这一举措是成功的。
王莽的经济改革是失败的。从“王田”“私属”来讲,他只规定了土地不准买卖,想以这个为手段来控制土地兼并,却不知道土地买卖是伴随着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产生的。禁止土地买卖,不仅地主阶层不满,也使得那些被盘剥的无法在土地上生活下去的农民无路可走。而处理奴婢问题时,只是简单的规定了称私人奴婢为私属,不准买卖,却没有给奴婢们指出出路,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破产后成为奴婢的隐患。他的“王田”“私属”并没有使尖锐的土地和奴婢问题得到缓解,反而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混乱。经济改革中的其他内容,除了度量衡之外,都没有实现最初的目的,只是使社会的混乱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