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功能是借助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实现育人的目的.这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领悟探究的方法和自学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过程.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是“教科版”的,“教科版”教材知识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与过去的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内容都增加了学生探究的机会.教材还通过一些特定栏目设计,即突出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还提供了“讨论交流”的话题,更创设了“活动、实验探究”的情景,以深化学生思维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该教材也适合学生自学,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来获得知识.那么我们如何来把握和使用教材呢?通过与本组老师共同教研,共同探讨我们形成以下共识.
1把握教材栏目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载体.新课程物理教材设计更是在呈现知识的同时,给我们灵活处理教材留有极大的空间.它不是详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完整展示,而是以启发思维的方式提示要点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教材,我们与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拓展和丰富教材,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新课程教材为了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知识深化,教师要在各个栏目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栏目设置的内在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教材上的、网络资源上的,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析,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切忌人云亦云.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个别学生也许对某些知识理解上有一些跑偏,我们应该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给以纠正.
例如教材摘选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资料,对教学来讲是扩展性内容,但是这是一个较接地气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学生普片感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网上的相关内容也比较积极,让学生自己分好类.学生会觉得物理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太近太近.教材很多地方巧妙的设计了丰富的学生实验,体现了新课程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这门课程的特点.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指导学生对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实践与学习,而且从理论上阐述了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思考、体验,从而挖掘出其本质的东西.这就是物理要掌握的基本规律.其次,教材提供的课外读物或者资料介绍,就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来阅读,鉴于目前各种教辅图书比较多,有些又写得比较好,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写得好的教辅图书让其学生自己阅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2深入理解教材设计
新课程教材以模块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模块中对知识的教学目标设计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遵照循序渐进的思想,这样既适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适合人们对事物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的把握好教材,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相关知识一次性的传授给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性对所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到位.
例如:教材对“矢量”概念的教学设计,就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思想.教材在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中第一次提出了矢量的“方向性”,并用坐标来表示“大小和方向”,重点强调方向性;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第3节“速度”和第4节“加速度”的概念中再次提到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并且在例题中用“-”号来表示与规定方向相反的物理量的方向;让学生学习矢量有一个深入;在第二章第5节“力的合成”中概括出了矢量的严格概念:在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且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的物理量称为矢量.随后在“力的分解”中对矢量概念进行了应用,让学生对矢量的学习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在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中的发展空间中“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中,学生对矢量概念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教材通过以上知识的呈现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教材暗示我们在应用教材时,先要对教材给以整体的把握,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分布和深化程度,否则学生不能顺利接受我们要传授的知识点,我们自然就会不满意自身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理解教材的设计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利用教学资源,完善课堂教学
我们在实施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最有效的方式落实新课改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
3.1我们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教学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最直接的原因.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主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体现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静态的物体动态化,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撞击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纠正了某些认知过程的偏差,因此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方法.
其次,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例如讲授“电场线”、“磁感线”时,常常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立体图样,即形象又直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甚至纠正某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误解,避免一些主观想象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但是,多媒体仅仅是诸多教学工具中的一种,也仅仅是诸多教学辅助手段的一种,我们不能为了方便完全依赖多媒体,更不能盲目把多媒体技术变成实验的替代品,因为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际操作实验比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课堂上要不要使用多媒体,何时使用多媒体,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自己学生特点来选择,反复推敲,充分研究,合理的运用,才会对教学有利.因此, 我们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做好学习方法的引导
所谓物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概念的教学: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教材基本是按照“列举实例——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得出结论——数学推导或演示实验证明结论一再将结论应用于生活”这样的层次编排的,引导学生明确教材的安排,可以提高学生在自主 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让学生在记忆中学习,在学习中记忆.又如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设计、验证——资料的搜集——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证明——上升为理论.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以指导、引导、提出建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欲望中去寻求答案,快乐中获得知识.
物理教师通过对物理教材的合理把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充分的理解教材的设计,更好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合理的掌握本门学科的特点,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许上面的阐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形成共识.达到对教材的把握和使用更加合理.
1把握教材栏目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载体.新课程物理教材设计更是在呈现知识的同时,给我们灵活处理教材留有极大的空间.它不是详尽地将学生所学知识完整展示,而是以启发思维的方式提示要点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教材,我们与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拓展和丰富教材,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新课程教材为了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知识深化,教师要在各个栏目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栏目设置的内在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教材上的、网络资源上的,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析,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切忌人云亦云.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个别学生也许对某些知识理解上有一些跑偏,我们应该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给以纠正.
例如教材摘选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资料,对教学来讲是扩展性内容,但是这是一个较接地气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学生普片感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网上的相关内容也比较积极,让学生自己分好类.学生会觉得物理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太近太近.教材很多地方巧妙的设计了丰富的学生实验,体现了新课程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这门课程的特点.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指导学生对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实践与学习,而且从理论上阐述了物理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思考、体验,从而挖掘出其本质的东西.这就是物理要掌握的基本规律.其次,教材提供的课外读物或者资料介绍,就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来阅读,鉴于目前各种教辅图书比较多,有些又写得比较好,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写得好的教辅图书让其学生自己阅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2深入理解教材设计
新课程教材以模块方式呈现学习内容,模块中对知识的教学目标设计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遵照循序渐进的思想,这样既适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适合人们对事物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的把握好教材,从而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相关知识一次性的传授给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性对所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到位.
例如:教材对“矢量”概念的教学设计,就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思想.教材在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中第一次提出了矢量的“方向性”,并用坐标来表示“大小和方向”,重点强调方向性;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第3节“速度”和第4节“加速度”的概念中再次提到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并且在例题中用“-”号来表示与规定方向相反的物理量的方向;让学生学习矢量有一个深入;在第二章第5节“力的合成”中概括出了矢量的严格概念:在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且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的物理量称为矢量.随后在“力的分解”中对矢量概念进行了应用,让学生对矢量的学习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在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中的发展空间中“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中,学生对矢量概念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教材通过以上知识的呈现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教材暗示我们在应用教材时,先要对教材给以整体的把握,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分布和深化程度,否则学生不能顺利接受我们要传授的知识点,我们自然就会不满意自身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理解教材的设计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利用教学资源,完善课堂教学
我们在实施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最有效的方式落实新课改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
3.1我们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
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教学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最直接的原因.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主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体现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静态的物体动态化,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撞击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纠正了某些认知过程的偏差,因此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方法.
其次,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例如讲授“电场线”、“磁感线”时,常常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立体图样,即形象又直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甚至纠正某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误解,避免一些主观想象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但是,多媒体仅仅是诸多教学工具中的一种,也仅仅是诸多教学辅助手段的一种,我们不能为了方便完全依赖多媒体,更不能盲目把多媒体技术变成实验的替代品,因为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际操作实验比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课堂上要不要使用多媒体,何时使用多媒体,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自己学生特点来选择,反复推敲,充分研究,合理的运用,才会对教学有利.因此, 我们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做好学习方法的引导
所谓物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如概念的教学: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教材基本是按照“列举实例——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得出结论——数学推导或演示实验证明结论一再将结论应用于生活”这样的层次编排的,引导学生明确教材的安排,可以提高学生在自主 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让学生在记忆中学习,在学习中记忆.又如实验探究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设计、验证——资料的搜集——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证明——上升为理论.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以指导、引导、提出建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欲望中去寻求答案,快乐中获得知识.
物理教师通过对物理教材的合理把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充分的理解教材的设计,更好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合理的掌握本门学科的特点,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许上面的阐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形成共识.达到对教材的把握和使用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