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方言词汇的少之又少,若是系统论述就更没有了。本文试图以章丘方言词汇为例,通过考查章丘方言词汇中渗透的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从而看到齐鲁文化与章丘方言词汇的关系。
【关键词】地域文化;章丘方言词汇;齐鲁文化
一、方言词汇、地域文化的界定
董绍克在《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一书中指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指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方言词汇,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方言词汇。” 本文所讨论的方言词汇指狭义的方言词汇。
地域文化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至今仍未成为一门学科与其它文化分支学相提并论。地域文化是带有空间范围限定词的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离不开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因素和风俗习惯、礼仪等社会人文因素。
二、章丘的地理人文概况
在齐鲁大地的中部、泉城济南的东郊、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处,有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章丘市。它南依泰山,北傍黄河,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区。全境南北最大纵距7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章丘”一词最早见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高唐县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属齐州,至今已有1420多年的历史。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狭义的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华。广义的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会贯通。齐鲁文化被看做“礼乐文化”,体现儒家学说的“仁”的思想,当然,随着社会发展,齐鲁文化也必然不断丰富发展。笔者认为,章丘的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本文所讨论的齐鲁文化指广义的齐鲁文化。
三、章丘方言词汇里的“以礼为范”
《论语》八佾篇第三: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爱礼。礼的本意是举行仪式,祭神求福。后来礼的内容变繁杂,包括礼义、礼节、礼俗。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礼俗是周人的社会风俗与道德习惯。
红白事类很多方言词汇就体现了“礼”。如“看日子”即选择婚期,一般由男方办。“敛喜联”即告知邻居要办喜事,并收份子钱。“街谊”即“办喜事时正屋墙上贴的一张长方形红纸,上写街谊以及送礼钱的邻居之名”。“送缘房”把娘家陪送的东西送给婆家。“开门钱儿”:男方去女方家迎亲时,为了让女方打开大门而给女方的礼钱。“压箱子钱儿”:女方亲戚送的钱,出嫁时放在箱底或包袱里。“送贺礼”男方亲戚送粉条、肉等作为贺礼。“随身盒子”:女方出嫁时,随身带的盛着栗子、包子、面条等的食盒。“三日回门”:婚后第三天回娘家。“搭灵棚”:旧时人死后在院子里搭棚子供孝子下跪以及摆菜用。“守灵”:人死后死者的亲属守在灵床或灵柩旁。“摔瓦”:出丧时由死者的大儿子摔一块瓦。“起灵”:摔瓦时抬起棺材。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显而易见,重礼的思想深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在方言词汇中。
四、章丘方言词汇里的“以德为美”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认为,有美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圣贤君子,人人羡慕,而没修养、没美德的人就是人人唾弃的小人。
在章丘方言里有一些表达无德的词汇,如“草鸡”:赖皮,说话不算数。“草鸡抹古”:做事不光明正大,爱耍小聪明。“擦尖抹滑”:做事偷懒耍滑。“贼骨流滑的”:遇到好事向前,遇上问题靠后。抠索:行事吝啬小气。“狗狗指指的”:装模作样。“奸生”:形容爱耍滑头。“多嘴拉舌的”:多嘴多舌。“条条架架的”:爱挑拨是非。“扇乎扇乎的”:形容人很厉害,不吃亏。“邪溜咣当”:指人脾气邪。“不拉理”:不讲理。“不沾嫌”:形容人不实在、不好。“滴滴波波的”:形容人好搬弄是非。照三不着两:说话捕风捉影的。粗而吧唧的:粗鲁没教养。
也有一些表达有德的词汇:“老巴”:做事让人信的过,稳重。“直实”:诚实、正直、不贪便宜。
五、章丘方言里的“以仁为核心”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
如“让服”:谦让,让。“围帮靠沿的”:形容互相依靠,團结在一起。“亲姊热妹”等。
仁,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他用来调和社会矛盾的一种主张,他把仁的思想贯穿于儒家学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仁就是孝悌之爱。把孝悌之爱推广到血缘关系以外的社会成员中,就是“泛爱众而亲仁”。把仁用于处理君臣关系,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把仁用于治理政事,就是“为政以德”。把仁用于教学,就是“有教无类”。
“当我们接触到语言现象的空间关系问题时,就离开了内部语言学而进入到外部语言学中了。④”“语言研究中最显著的是外部语言学的差异性----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甚至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都会碰到语言的不同。⑤”“顺便提一下,这种感觉让原始人把语言看做一种类似于衣着和武器的一种习惯、一种习俗。Idiom这个词恰当的使语言成为反映一个集团的固有特性标志。这个概念,尽管很恰当,但当人们不把语言看做一个民族的特征,而是把它看做和肤色或者头的形状一样的种族的特征时,就具有误导性了。⑥”
参考文献:
[1]陈先运:章丘历史与文化[M],齐鲁书社,2006年1月,P1
[2]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P166
[3] 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P2
【关键词】地域文化;章丘方言词汇;齐鲁文化
一、方言词汇、地域文化的界定
董绍克在《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一书中指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指一个方言中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也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方言词汇,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方言词汇。” 本文所讨论的方言词汇指狭义的方言词汇。
地域文化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边缘学科,至今仍未成为一门学科与其它文化分支学相提并论。地域文化是带有空间范围限定词的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离不开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因素和风俗习惯、礼仪等社会人文因素。
二、章丘的地理人文概况
在齐鲁大地的中部、泉城济南的东郊、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处,有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章丘市。它南依泰山,北傍黄河,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区。全境南北最大纵距7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章丘”一词最早见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高唐县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属齐州,至今已有1420多年的历史。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狭义的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华。广义的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会贯通。齐鲁文化被看做“礼乐文化”,体现儒家学说的“仁”的思想,当然,随着社会发展,齐鲁文化也必然不断丰富发展。笔者认为,章丘的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本文所讨论的齐鲁文化指广义的齐鲁文化。
三、章丘方言词汇里的“以礼为范”
《论语》八佾篇第三: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爱礼。礼的本意是举行仪式,祭神求福。后来礼的内容变繁杂,包括礼义、礼节、礼俗。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礼俗是周人的社会风俗与道德习惯。
红白事类很多方言词汇就体现了“礼”。如“看日子”即选择婚期,一般由男方办。“敛喜联”即告知邻居要办喜事,并收份子钱。“街谊”即“办喜事时正屋墙上贴的一张长方形红纸,上写街谊以及送礼钱的邻居之名”。“送缘房”把娘家陪送的东西送给婆家。“开门钱儿”:男方去女方家迎亲时,为了让女方打开大门而给女方的礼钱。“压箱子钱儿”:女方亲戚送的钱,出嫁时放在箱底或包袱里。“送贺礼”男方亲戚送粉条、肉等作为贺礼。“随身盒子”:女方出嫁时,随身带的盛着栗子、包子、面条等的食盒。“三日回门”:婚后第三天回娘家。“搭灵棚”:旧时人死后在院子里搭棚子供孝子下跪以及摆菜用。“守灵”:人死后死者的亲属守在灵床或灵柩旁。“摔瓦”:出丧时由死者的大儿子摔一块瓦。“起灵”:摔瓦时抬起棺材。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显而易见,重礼的思想深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在方言词汇中。
四、章丘方言词汇里的“以德为美”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认为,有美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圣贤君子,人人羡慕,而没修养、没美德的人就是人人唾弃的小人。
在章丘方言里有一些表达无德的词汇,如“草鸡”:赖皮,说话不算数。“草鸡抹古”:做事不光明正大,爱耍小聪明。“擦尖抹滑”:做事偷懒耍滑。“贼骨流滑的”:遇到好事向前,遇上问题靠后。抠索:行事吝啬小气。“狗狗指指的”:装模作样。“奸生”:形容爱耍滑头。“多嘴拉舌的”:多嘴多舌。“条条架架的”:爱挑拨是非。“扇乎扇乎的”:形容人很厉害,不吃亏。“邪溜咣当”:指人脾气邪。“不拉理”:不讲理。“不沾嫌”:形容人不实在、不好。“滴滴波波的”:形容人好搬弄是非。照三不着两:说话捕风捉影的。粗而吧唧的:粗鲁没教养。
也有一些表达有德的词汇:“老巴”:做事让人信的过,稳重。“直实”:诚实、正直、不贪便宜。
五、章丘方言里的“以仁为核心”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
如“让服”:谦让,让。“围帮靠沿的”:形容互相依靠,團结在一起。“亲姊热妹”等。
仁,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理想,也是他用来调和社会矛盾的一种主张,他把仁的思想贯穿于儒家学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仁就是孝悌之爱。把孝悌之爱推广到血缘关系以外的社会成员中,就是“泛爱众而亲仁”。把仁用于处理君臣关系,就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把仁用于治理政事,就是“为政以德”。把仁用于教学,就是“有教无类”。
“当我们接触到语言现象的空间关系问题时,就离开了内部语言学而进入到外部语言学中了。④”“语言研究中最显著的是外部语言学的差异性----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甚至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都会碰到语言的不同。⑤”“顺便提一下,这种感觉让原始人把语言看做一种类似于衣着和武器的一种习惯、一种习俗。Idiom这个词恰当的使语言成为反映一个集团的固有特性标志。这个概念,尽管很恰当,但当人们不把语言看做一个民族的特征,而是把它看做和肤色或者头的形状一样的种族的特征时,就具有误导性了。⑥”
参考文献:
[1]陈先运:章丘历史与文化[M],齐鲁书社,2006年1月,P1
[2]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山东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P166
[3] 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