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积极课堂环境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让学生描述积极课堂环境因素的测试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情感和学习经验因人而异。然而作为教师,常常忘记了讲台下学生的愿望。设想自己就是某个学生,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想到效率需求。
  有的教师会怀疑自己:我有满足学生需求的义务吗?我有能力满足学生上述需求吗?有的教师从没有想过。而教师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学习,就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法中有不少实施起来较难。例如有的教师往往使用一些外在的、负面强化法来鞭策学生,像用低分或被罚留校来恐吓学生。但是有的学生不吃这一套。有观察显示,年龄小的学生越不容易被“吓着”了。此外,许多经历过“恐吓教育”的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体验类似的教育方式。低分和精神惩罚等恐吓教育手段似乎也引发了学生仇恨和潜在的纪律问题。我们所见的比较积极有效的做法是:寻求各种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情感安全感
  建立积极课堂环境首先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从而使学生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然而传统教育主导的是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吸取什么,学生跟着教师走,让学生觉得教师是至高无上的。这不利于组建积极课堂环境,压抑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虽然有的教师给了学生一定的积极性,给学生自我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但一旦学生观点不符合自己的意愿,甚至有些偏激,就会阻止学生说下去。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创造性。那如何在师生积极乐意的参与下建立积极课堂环境?
  1、教师带头示范,学生勇于冒险。尽管学生认为教师是万能的,教师仍要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教师应该通晓一切”,学生会这样想。这种期望不仅成了教师沉重心理负担,也深深影响了学生对教学的构想,把学习看做是聆听“台上智者”发言。如果教师带头承认并示范自己的未知领域,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未知领域,只有相互交流学习,敢于提出问题就会有收获,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承认自己的未知之处,并非难堪之事,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当学生提出老师回答不出的问题时,老师应该把了解的都和盘托出,在和学生不断交流中,一些不经意的信息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教学中的合作伙伴。
  2、建立一个温暖、和谐、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学生的个人信息是师生之间重要纽带,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教师了解一个学生之后,如果授课内容和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间有差距,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去弥补、补充。这种联系有助于教师抉择什么是必须给学生讲的内容或者是必须给学生解释清楚的内容,这一点对于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尤其重要,这些学生需要特殊的教学策略、纪律以及管理方法。此外,花时间教学生学习的技巧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二、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生活是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
  想象一下,当你每周在某个固定场所度过乏味的二十四小时……你是什么滋味?因为多数人都害怕遭遇这种情况,一些教师就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讲的有趣。教师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会使课堂充满趣味。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文化”了解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有的教师虽然向学生阐述了某内容如何的重要,之后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的学生依然无动于衷。可见,单纯地向学生讲述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只迈出了一小步,还必须让学生明确教材对他们的价值。如果这还不奏效,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相关性。那么,课程内容怎样才称得上是生动有趣?虽然其程度取决于学生,但下面一些综合观点、策略是教师要做的准备:
  1、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教学编程;在数学课上,作业可编成这样:要求学生去调查同伴的体育爱好,求出同伴中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的相应比例。
  2、教学方法灵活可变,以适应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其偏好的一种学习风格。学生只有在采取其偏好的学习风格时,他们才能理解得最好,表现得最好。有的学生喜欢在团体中学习,而其他的学生情愿单独学习;有的学习愿意用图标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其他学生则偏好角色扮演或书面报告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容许学生在学习知识、表达所学内容时有不同的方式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最佳状态。
  综合上述,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对小学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以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努力配合创建,以实现其各自的角色价值。尤其是教师,一定要做好这一任务的主导者、策划者、参与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质的教学环境,才能促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教师和学生要有《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不放弃任何一次发言、学习的机会。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也是学校与教师之家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学校领导聘用基层管理工作者——班主任,应该最为看重的是班主任的人品和师德、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及他们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目标
期刊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文言文课程编排的变化,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状况,然后论述了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再介绍诵读教学的应用,最后阐述“立体学习”的教育理论。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诵读立体学习  一、文言文课程编排的变化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文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前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的任务设计入手,激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整理阅读材料的脉络、设计模仿性写作,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包含英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语言的输入包括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和阅读。语言的输出包括教学中的说和写。苏
期刊
高中政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等方方面面,信息量巨大,知识点繁杂,这对学生的知识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学生不能理顺其中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内涵,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的提高政治素养,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在应对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更多发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习惯,但无论如何
期刊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具体的情境创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控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数学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课内学习得到延伸,从而最优化地发挥数学认知、识记、想象、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在新课标下数学教过程中,应力求能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创造一种宽松、舒
期刊
【摘要】读书不光是重视量的积累,更要关注孩子读书是否思考,读书是否有收获,只有把思考看得如读书一样重要,读书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惟读之熟,思之深,则古人之书皆为我物,惟我所用”。全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思考,才能让读的作用显现出来。  【关键词】 读书;思考;学贵善用思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根据这个意思,朱熹把范围缩小到“思”与“读”方面,进一步指出:“读而未晓则思,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主动适应当今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 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
期刊
在学期教学内容接近尾声之时,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数学广角——烙饼问题”一课,感触颇深。  问题情境 :  每次锅里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饼,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烙饼问题”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烙饼问题”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
期刊
【摘要】 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个性是教育的一切。”可见,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需要教师具有良好鲜明的教师个性,教师个性已成为当前教师必须研究的主题。要研究这一主题,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师个性有充分的认识;要求我们明确教师良好个性特征的表现。比如,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等,都是推动课程改革的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的的活动。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方式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双边互动观,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