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进入电脑、网络时代,办公、写作等将全由电脑完成,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实用基础,而“字写好写坏无所谓”的错误认识,也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肯在写字上下苦功。更有人宣称:字写得再好也不如用电脑打印出来的端正清秀。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之后,这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大会,而且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的过程中,还涉及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笔者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禁为同学们的博学表现而喝彩。
无疑,这是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人再一次领略了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但是随着参赛选手的日渐减少,甚至看到有些参赛队伍的全军覆没,笔者又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作为一个对文字教学或者说对书法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者,笔者想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以及选手在比赛中显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笔顺不到位
我们知道,这次听写大会,所有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顶尖的高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突出重围走上央视舞台的。
毋庸置疑,这些选手在参加决赛之前,也一定经过专门的训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汉字的正确书写,训练的内容中也一定包括笔画和笔顺的问题。这次听写大会,所有汉字的书写肯定以正楷为基础,而对正楷的书写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要是正楷,就必须讲究严格的笔画和笔顺,而楷书的笔顺是比较固定的,是不可以任意改变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再加上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一旦改变了笔画和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
而事实上,在这次听写大会上,有不少选手,甚至是杀出重围的选手,在这个笔顺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笔者以为,作为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参赛选手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观众,尤其是影响到广大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听写的过程中,选手在书写上是不可以随便而为之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组委会是否可以加入“字虽然写对,但是笔顺不对给予降分的评判”等评分细则。一旦有了这样的规定,参赛选手就会在书写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注意这个书写的细节,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写字不工整
笔者几乎每年都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总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看到书写潦草、字迹难辨的作文,油然而生的是厌烦,平静的心也变得急躁,一晃而过,即便是奇文也难以细细欣赏,想得高分很难;每当遇到书写工整、漂亮的作文,心中便会为之一振,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仔细咀嚼,不放过任何一处精彩的笔墨,往往就能得到高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是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中遴选出来的,是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理应承担起把字写工整、写美观的重任,在平时的训练中,辅导老师也一定强调过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我们在欣赏他们上佳表现的同时,也为不少选手所写的字笔画不到位、书写不工整、字迹不美观而叹息,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当然,有不少学生的书写非常工整,让我们为他们既能够正确书写又能写得如此漂亮而拍手叫绝。俗话说得好,“书之不靓,行而不远”。书写潦草、字迹难辨,实在是汉字书写的软肋。书写犹如人的第二面孔,面目可憎与面目可亲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如今批阅作文,书写潦草、字迹难辨之作俯拾即是,书写工整、字迹漂亮之文凤毛麟角,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堪忧。所以,参赛选手也应该承担起工整书写的重任,义不容辞。如果在参赛选手评分要求中再加入这么一条,其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这一做法旨在提升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该为中国汉字的规范、工整、美观书写尽一份力,流一点汗!我们的参赛选手如果能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再把字写工整、写美观,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三、词语太生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初中生必须“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很显然,初中生应该以掌握3500字左右为基本要求,但是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参赛选手竞争的日益激烈,主持人所报出来的汉字越来越难,许多次场外成人的书写正确率都是0,不时能够听到主持人“场外没几个人写对”这样让人感到很尴尬的评论。
说实话,主持人挑选的部分词语笔者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参赛选手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的确让人钦佩,的确为这些孩子精彩的表现而叹为观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孩子毕竟是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人之精品”,这样的孩子,在全国不在少数,但是泱泱大中国,有超过2亿的中小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吗?我想谁都不敢这么说。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应该承担起普及汉字书写的重任,而不应该用过多的生僻字来为难参赛选手,否则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因为这样只能让不少孩子钻进《现代汉语词典》里,死抠生僻字。这不仅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反而会造成一种不好的导向。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笔者以为在这一板块的比赛中,不妨采取组团比赛的方法,而不一定采取词语淘汰制,否则还是会让参赛选手钻进生僻字的死胡同。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掌握3500常用字,通过严谨规范的听写竞技活动,达到全社会关注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那才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真正目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应用和书写能力。
综上所述,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的文化自检热潮,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我们希望在进一步完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基础上,能够把汉字听写活动搞得更好,从而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我们静候2014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早日到来!
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之后,这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大会,而且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的过程中,还涉及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笔者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禁为同学们的博学表现而喝彩。
无疑,这是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人再一次领略了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但是随着参赛选手的日渐减少,甚至看到有些参赛队伍的全军覆没,笔者又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作为一个对文字教学或者说对书法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者,笔者想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以及选手在比赛中显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笔顺不到位
我们知道,这次听写大会,所有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最顶尖的高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突出重围走上央视舞台的。
毋庸置疑,这些选手在参加决赛之前,也一定经过专门的训练,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汉字的正确书写,训练的内容中也一定包括笔画和笔顺的问题。这次听写大会,所有汉字的书写肯定以正楷为基础,而对正楷的书写是有严格限制的,只要是正楷,就必须讲究严格的笔画和笔顺,而楷书的笔顺是比较固定的,是不可以任意改变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再加上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都有严格的要求,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一旦改变了笔画和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
而事实上,在这次听写大会上,有不少选手,甚至是杀出重围的选手,在这个笔顺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笔者以为,作为中学生中的佼佼者,参赛选手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观众,尤其是影响到广大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听写的过程中,选手在书写上是不可以随便而为之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组委会是否可以加入“字虽然写对,但是笔顺不对给予降分的评判”等评分细则。一旦有了这样的规定,参赛选手就会在书写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注意这个书写的细节,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写字不工整
笔者几乎每年都参加中考作文阅卷,每次阅卷总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看到书写潦草、字迹难辨的作文,油然而生的是厌烦,平静的心也变得急躁,一晃而过,即便是奇文也难以细细欣赏,想得高分很难;每当遇到书写工整、漂亮的作文,心中便会为之一振,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仔细咀嚼,不放过任何一处精彩的笔墨,往往就能得到高分。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是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中遴选出来的,是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理应承担起把字写工整、写美观的重任,在平时的训练中,辅导老师也一定强调过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我们在欣赏他们上佳表现的同时,也为不少选手所写的字笔画不到位、书写不工整、字迹不美观而叹息,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当然,有不少学生的书写非常工整,让我们为他们既能够正确书写又能写得如此漂亮而拍手叫绝。俗话说得好,“书之不靓,行而不远”。书写潦草、字迹难辨,实在是汉字书写的软肋。书写犹如人的第二面孔,面目可憎与面目可亲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如今批阅作文,书写潦草、字迹难辨之作俯拾即是,书写工整、字迹漂亮之文凤毛麟角,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堪忧。所以,参赛选手也应该承担起工整书写的重任,义不容辞。如果在参赛选手评分要求中再加入这么一条,其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这一做法旨在提升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该为中国汉字的规范、工整、美观书写尽一份力,流一点汗!我们的参赛选手如果能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再把字写工整、写美观,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三、词语太生僻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有初中生必须“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很显然,初中生应该以掌握3500字左右为基本要求,但是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参赛选手竞争的日益激烈,主持人所报出来的汉字越来越难,许多次场外成人的书写正确率都是0,不时能够听到主持人“场外没几个人写对”这样让人感到很尴尬的评论。
说实话,主持人挑选的部分词语笔者听都没听说过,这些参赛选手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的确让人钦佩,的确为这些孩子精彩的表现而叹为观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孩子毕竟是从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人之精品”,这样的孩子,在全国不在少数,但是泱泱大中国,有超过2亿的中小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吗?我想谁都不敢这么说。
所以,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应该承担起普及汉字书写的重任,而不应该用过多的生僻字来为难参赛选手,否则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因为这样只能让不少孩子钻进《现代汉语词典》里,死抠生僻字。这不仅不利于汉字的普及,反而会造成一种不好的导向。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笔者以为在这一板块的比赛中,不妨采取组团比赛的方法,而不一定采取词语淘汰制,否则还是会让参赛选手钻进生僻字的死胡同。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掌握3500常用字,通过严谨规范的听写竞技活动,达到全社会关注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那才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真正目的。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应用和书写能力。
综上所述,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的文化自检热潮,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我们希望在进一步完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基础上,能够把汉字听写活动搞得更好,从而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我们静候2014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