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消弭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是大众情人,因为它可以记录影像,显现过去……不过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述或许只是摄影的表象。从另一个角度看,摄影更像是创造消失的魔法师,它是既擅长记录又专于消弭的媒介,而且消弭所摄之物似乎是它的宿命。
  将摄影与消弭联系到一起已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新话题。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论及了摄影中主客互反的“消失”;英国批评家、作家和艺术家约翰·伯杰(John Berger,1926~)以及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都提及“被拍摄的”同时影射“未被拍摄的”亦是一种消失。本文试图从我在摄影实验中的一些研究和发现进一步揭示摄影中存在的另一个“消失”—即从时间和语境的角度看摄影中影像呈现与影像本质之间的悖论。
  瞬间曝光中的语境剥离
  美国摄影评论家和摄影家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1925~2007)曾说过:“所有的照片都经过了或长或短时段的曝光,每张都记录着截然不同的时间。”曝光时间是形成影像的基础,也是决定何种影像被记录下来的动机。这个动机必须经由时间,“截然不同的时间”或许呈现“截然不同的意义”。
  在摄影中,曝光时间大体可以分作两类:瞬间和延时。现代生活中,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影像基本上是瞬间曝光摄影的产物。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瞬间或者一个清脆的快门“咔嚓”声似乎已经等同于摄影(起码等同于摄影行为);大多数人已经不假思索地将瞬间当作摄影曝光的必然。萨考斯基认为对摄影师来说,定格时间的碎片,已经成为他们沉迷的根源。在这个沉迷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了其他东西:分解时间的尝试具有一种快意和美感,这和当时正在发生什么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只是很想看到此前被动态掩盖的那些瞬间的线条和形状而已。瞬间是追求效率的当代生活和资本社会的特产,同时,相机瞬间观看与肉眼观看似乎走得更近。法国哲学家保罗·卫瑞里奥(Paul Virilio,1932~)在分析影像和速度时曾强调,因为眼睛和大脑处理影像的时间是每1/20毫秒一帧,因此,肉眼观看也是建立在瞬间基础上的。
  瞬间截取的影像经常被当作对特定时空的记录。伯杰将这种被记录的瞬间区分为两种:私人用途和公共用途。他认为“个人使用摄影时,瞬间记录下来的语境被保留,照片存活于进行时中的连续性中”;公共照片则被剥离出它原本的语境,被任意专断地使用。摄影家让·摩尔(Jean Mohr,1925~)在与伯杰合著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中提到了他曾经做过的实验:他拿出一些相片,请不同背景和职业的人来描述他们从中看到了什么信息。结果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张相片提出截然不同于他人的猜测和描述。实验结果暗示,单幅瞬间摄影影像没有具体的意义,像浮尘一般,可以落在并依附于不同的语境中。
  尽管用于公共用途的照片中的瞬间游离于特定的语境之外,但是,某些瞬间仍然暗示某种连续性,这种瞬间的延展取决于摄影影像所暗示的语境,例如报刊中一幅展现百米冲刺时的照片。这类照片的功用和目的是显示(凝固)瞬间—第一名、第二名……所有冲向终点线的运动员都像雕塑一样凝固在跑道上。观看者目光落在这些无法继续向前冲的运动员身上,但是,潜意识中却有着关于这一瞬的前10秒钟赛跑情形的想象。这种主观意识中的延时与观看者对于比赛(及运动员)的知识和经验有关,红色跑道、白线、绿地等,都刺激经验跳出来去消化这一瞬间影像。然而,观看这一冲刺照片时,不管是脑海中响起的欢呼声还是运动员飞奔的英姿,都是观看者以往经验的重现。照片中的运动员将永远被曝光瞬间给凝固在跑道上,但在观看者的意识中,他们已经冲过了终点线。伯杰认为摄影中的类似情境,延长的不是时间而是意义。
  照片中瞬间的不确定性或者无意义性,是由瞬间自身的特质决定的。意义来自事物的发展,时间的绵延。时间给意义以方向。瞬间拍摄的相片如同将一个(或一组)音符从一部音乐作品中截取出来,脱离了时间,也就脱离了旋律,这些音符原有的意义被剥离,剩下的是等待被放入其他时间流中再次获得意义的机会。例如,霍克尼提到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在1945年拍摄的两张照片所讲述的故事之外的不确定性。在这两张照片中,一名在二战中受到创伤的妇女用暴力对另一个曾向盖世太保告密的妇女泄愤。霍克尼认为这是故事的片段,很难就此对这位妇女将要做什么下结论;或许,在愤怒发泄完后,她又会动怜悯之心。时间的发展中究竟会发生什么?这张照片的观众会描绘出不同的情节,故事会完全不一样。
  因此,公共用途的瞬间使影像成为悬浮在时间之外的谜,它们的前后语境只能通过瞬间影像提供的暗示进行猜测。换句话讲,这种不确定性恰巧令被截取的瞬间之前后的整体时间从其原本的语境中消失。相片的语境也是甄别其身份的基础,没有了身份,如何被辨认?
  瞬间使影像凝固并脱离于时间整体之外,瞬间曝光的单幅相片,其语境由于拍摄这一切割行为被迫变得模棱两可,以致最终消失。长时间曝光是否会展现一定的语境?是否会挽留些许时间流中的影像,从而拯救其语境终将消失的命运?
  相片再现相机的观看
  在通过长时间曝光挖掘摄影更多可能性的伊始,我曾经兴奋不已,似乎自己已经独辟蹊径,可以为单幅摄影影像确定新身份。在这些影像中有“开始”和“结束”,有许许多多浓缩的故事。长时间曝光摄影关注的是一段经历、一个现象或者一个事件,它试图展示这里某段时间内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些长时间曝光影像同时还整体显现了我们经历过,但无法观看到的过程,例如,花的一生,一幢建筑的诞生和太阳运行的轨迹等等。在其中,影像暗示时间的轨迹,讲述时间流逝的故事。
  然而,冷静下来,发现自己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找到了摄影影像围砌自己语境的构件。因为这种摄影方式只是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讲述时间的故事,它记录的是不同于我们经验的经验,肉眼所见的影像被长长的时间涓流给洗涮掉了。例如,在《布鲁克兰到波士顿的日落》(本文题图)系列作品中,长时间曝光的相片记录了太阳在几周内运行的轨迹,并暗示出天气的变化—这是我们肉眼无法概括地进行观看的;同时,本属于这段城市空间特点的熙攘的车流人群也随之消失了—这是不同于我们经验的观看。在这一系列照片中,我们的观看经验(甚至体验)几乎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最基本的城市结构和肌理。从一定程度上讲,长时间曝光的影像所拥有的视觉语境是相机自身观看的时间语境,作为拍摄者的主体已经从其中消失了。那并非是“我”在看,而是相机在看。
  整体来看,不管是瞬间还是延时曝光都是相机的观看,我们假设那是主体的观看,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一假设渐渐信以为真,错当作我们在看。我们的感知和认识是在时间中搭建拍摄客体的语境的基础,然而,相机所缺失的正是主体拥有的诸多感知能力(即人脑感觉物理刺激,以及对感觉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组织和阐释的能力)。故此,无论是瞬间还是延时拍摄,得到的影像都是以主体的消失为代价的影像自身,是无法拥有完整语境的影像,因此,也就没有确证的或完整的意义。
  从时间与语境的关系看,主体性在摄影影像中的消失,使摄影难以摆脱它是一个表面上能够记录和呈现存在,而本质是创造消失的媒介。
  每次将相机架好,打开快门(更确切的讲应是慢门)后,我便从拍摄现场离开,只剩下相机自己在那儿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它的拍摄对象。通过这些年的摄影实践,我逐渐意识到我更像是那些相机的助手,长时间曝光摄影的影像都是相机的观看,我无法通过它们的方式观看,我所知道的只是它们看到了什么—那就是相片(仅此而已);而且,我无法从这些影像中清楚地获知“消失的”究竟是什么。摄影将时间的整体性从所模拟的现实中抹去,现实慢慢褪色,生成了谜和故事—由相机书写的关于存在和消失的故事。
  瞬间与延时是相对的,快与慢,虚与实,消失与呈现,多么简洁而有力的影像!
其他文献
新闻摄影对于我而言是一种使命的召唤。我对摄影总是充满着激情,当初入行时并不是为了挣钱。在工作初期,微薄的收入几乎不能完全支撑我的衣食住行,但供职于一家报社让我备感兴奋。尽管那时候报业还是非常赚钱的,但专职摄影师的岗位却不算多。  我总是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是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让我着迷的理由之一是:我们总是出现在重大事件的第一现场。为报社工作35年以来,总是有人不断问我:“拍照片能
期刊
玛丽安·德鲁(Marian Drew)在自己的摄影集《静物—澳洲篇》(Still Life-Australiana)中,充分地融合了17世纪欧洲油画的经典风格,这一系列作品用改良后的传统静物写生手法展示血腥残酷的“公路杀戮”(野生动物被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或卡车撞击而亡),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毫无生气的动物尸体被放置在精美的桌布上,这一幕美艳诱人,却令人惴惴不安。  也许这些画面和其所对应的油画之
期刊
秋季是登山拍摄的最佳季节。秋风好比一支神奇的彩笔,肆意挥洒,将华山绘成了一幅灿烂的画卷。秋天的华山,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从山脚下的郁郁葱葱到山顶上的红黄相间,华山上的每一个台阶都浸染在了红叶的绚烂中。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这些华山著名的景点,在不同角度、不同时刻都展示着不一样的红叶流动。鹞子翻身、长空栈道、苍龙岭,更是险中红叶别样红。西峰上茫茫云海,红叶相伴,美轮美奂;金锁
期刊
何星:最近我看了一部西班牙的老电影,名字叫《影子部队》。您看过吗?  李少白:看过,并且还是在我的青年时代—1960年代看的。当时是一部新电影,是一个喜剧片,让我记忆深刻。  这部电影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电影是以男性的视角展现女性的世界,将女性看作男性的影子。由此让我联想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否也可以看成是由两个世界组成:一个是光亮的世界,另一个是它的影子所组成的世界。再进一步想,在摄影中也存在着
期刊
淅沥的秋雨让9月的平遥古城多了一些凉意,也让本来热闹的2013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显得内敛起来。  9月21日下午,由《摄影世界》杂志社主办的“当名人遇上人像摄影名家”讲座暨读者联谊会于在平遥古城柴油机厂摄影节主展区举办,临近3点,原本空荡荡的会议室突然像变戏法一样挤满了来参加活动的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新华社高级人像摄影师郝远征,活动由《摄影世界》总编辑吴笛主持。  郝远征老师从事摄影工作30多
期刊
索尼世界摄影奖(The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是世界领先的全球性摄影奖项,目前2014年度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为了给中国大陆摄影师提供更多的机会,索尼(中国)将开展全新的中国大陆赛区专项奖,以发掘中国优秀的摄影师。  参赛方式:  索尼世界摄影奖旨在宣扬国际当代摄影艺术,任意品牌相机拍摄的作品均可参加,大赛包括适合职业摄影师的15项专业赛类别;适合业余摄影师和
期刊
原生态“蕾丝边”  Google图片能告诉你,直男(指异性恋男性)对“蕾丝边”( 指女性同性恋者)的兴趣有多浓厚。靠着善解人意的智能排序,一对对散发着性暗示的女郎图片充斥了搜索结果的前3页,而且不都是色情品广告。  挑战传统性别秩序的女同性恋被涂抹上男性喜爱的口味,创造出“我不需要男人” 的挑逗噱头。稍加粉饰,这种创造还显得特别可信,好像讨人喜欢的女同志就该如此。异性恋男性对这个群体乐此不疲的误解
期刊
“女人想要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中,化身玛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其代表性散文作品—编者注)因为女性身份而被禁止单独进入图书馆,她不得不在柔软而适于思考的草坪上疾步走过,躲避着守卫,退回到“属于
期刊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图片就像是摆在货架上的商品。同一档次商品的基准价值通常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即便是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的矿泉水,由于品牌的不同,价格往往是天差地别。  一个优秀的职业摄影师到底是成功还是平庸,营销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好的营销其实就是给优秀的职业摄影师找到一个好的出口,通过这个出口才能够让更多不了解你的人认识你,进而认识你的价值。  摄影作品的营销,包括摄影师的个
期刊
秦晴在新华社云南分社作摄影记者13年了。她总是背着摄影包,奔波在高原。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到处都留下了秦晴深深浅浅的足迹。云南全省128个县市,她几乎跑遍。最遥远的德钦县,最艰苦的耿马县,最难行的镇雄县,都洒下过她的汗水。  当秦晴听说我要采访她,她连忙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最好的女摄影记者……”  我说,我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你这个“不是最好”的女摄影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梦想成为摄影记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