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导学生习作,关键在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要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乐于表述,再誊写出来。
【关键词】习作写话;教学;敢想;能说;会写
【中国分类法】:G623.24
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指导学生写作文,关键是内容,要解决写什么,想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要展开想象,捕捉意象,再用精确、流畅的语言表述,外化为文字,誊写出来。
一、浮想联翩,文思涌动
要想有话说,就要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浮想联翩,拓宽思维空间,找寻更多的可写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
1、回忆往事,加工表象
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于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因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之课后,让学生展开联想,找一找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定然会有无数精彩、有趣、滑稽的故事,回想经历过的、听说过的,再用现在的知识与思维去分析、思考,从中得到收获,然后以《童年趣事(闻)》为题,仿写。
2、看图写话,观察想象
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看图作文《守门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体育课上、足球比赛的场景,结合插图想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孩子生活经历不同,观察图画,感受也不同。指导观察图中守门员形体、表情,观众的动作、眼神,以及运动场周边的场景,想象小足球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让学生各抒已见,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表述出来。
3、角色换位,设身想象
设身想象就是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里,设身处地的想象。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方位,用不同的观点去观察、思考,有时会产生奇迹般的惊讶。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假如我是班长》,引导学生换位想象,进入“班长”角色,谈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阐述当班长之后如何开展工作,不同观点有不同的管理方案,然后相互交流,竞选“最给力的班长”。
4、续写故事,延伸想象
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教学六语上册的《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的结尾就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以后还会去看书吗?是否还要上山扯马草?于是以《真相知道以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
5、童话科幻,畅想未来
小学生的思想中充满神奇色彩,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敢于绘制未来的蓝图。孩子最喜欢看科幻的动漫节目,从电视、图书上接触过大量的科幻、童话的故事,对未来充满奇异的幻想。如:“未来的房屋像积木的组合,适合不同人的需求,还便于搬迁、移动、维修”“未来的学校操场是地下操场,用电梯升降来启用”“未来的衣服有防盗功能”“未来的汽车是核动力”……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时,学生幻想未来多彩场景,各具特色有创意,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从丰富想象、万千思绪,到语言表达是一个飞跃。训练中,结合口语交际课教学,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按一定顺序、用规范语句、恰当语汇表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大胆地、各抒已见地、滔滔不绝地说。
1、自圆其说,脈络分明
教师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多说话,把话说好,把想象的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要把事情说完整。如讲述一个故事时,就要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明白。教学五语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七”《讲人物故事》时,要想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要把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的音容笑貌讲清楚,前后一致,在典型的事件中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2、身临其境,绘声绘色
为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展示,教师要用亲切的语气肯定、表扬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表演,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对人和事会有直观的印象,身临其境,得到角色体验,就能绘声绘色地有感情表达。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一课,让学生反复阅读《将相和》,感知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再用编排课本剧的形式,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自读自悟,品味表演的成功。之后,复述故事内容,缩写《将相和》,把故事精彩部分写下来,注意细节描写。
三、口手相传,跃然纸上
从口语表达到动笔书写成文,是习作的第二次飞跃。在写作中,有了内容,就要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中有个“谱”,才能写好一篇好作文。告诉学生,不要有写法上的限制,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一吐为快,我手写我口,手随心动。
四、斟酌推敲,精雕细琢
评改和交流,是学写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面,能促进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习作后,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对语句仔细斟酌推敲,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然后相互修改、交流写法,加深对习作的认识,对自己竖立信心,始终以乐观、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最后再认真誊写到作文簿上,同时“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让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这样完整的一个习作过程,既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训练;既是写话训练,又是很好的练字过程。
【关键词】习作写话;教学;敢想;能说;会写
【中国分类法】:G623.24
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指导学生写作文,关键是内容,要解决写什么,想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要展开想象,捕捉意象,再用精确、流畅的语言表述,外化为文字,誊写出来。
一、浮想联翩,文思涌动
要想有话说,就要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浮想联翩,拓宽思维空间,找寻更多的可写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
1、回忆往事,加工表象
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于学生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因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之课后,让学生展开联想,找一找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定然会有无数精彩、有趣、滑稽的故事,回想经历过的、听说过的,再用现在的知识与思维去分析、思考,从中得到收获,然后以《童年趣事(闻)》为题,仿写。
2、看图写话,观察想象
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看图作文《守门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体育课上、足球比赛的场景,结合插图想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孩子生活经历不同,观察图画,感受也不同。指导观察图中守门员形体、表情,观众的动作、眼神,以及运动场周边的场景,想象小足球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让学生各抒已见,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表述出来。
3、角色换位,设身想象
设身想象就是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里,设身处地的想象。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方位,用不同的观点去观察、思考,有时会产生奇迹般的惊讶。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假如我是班长》,引导学生换位想象,进入“班长”角色,谈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阐述当班长之后如何开展工作,不同观点有不同的管理方案,然后相互交流,竞选“最给力的班长”。
4、续写故事,延伸想象
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教学六语上册的《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的结尾就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以后还会去看书吗?是否还要上山扯马草?于是以《真相知道以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
5、童话科幻,畅想未来
小学生的思想中充满神奇色彩,对未来生活信心十足,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敢于绘制未来的蓝图。孩子最喜欢看科幻的动漫节目,从电视、图书上接触过大量的科幻、童话的故事,对未来充满奇异的幻想。如:“未来的房屋像积木的组合,适合不同人的需求,还便于搬迁、移动、维修”“未来的学校操场是地下操场,用电梯升降来启用”“未来的衣服有防盗功能”“未来的汽车是核动力”……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时,学生幻想未来多彩场景,各具特色有创意,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从丰富想象、万千思绪,到语言表达是一个飞跃。训练中,结合口语交际课教学,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按一定顺序、用规范语句、恰当语汇表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大胆地、各抒已见地、滔滔不绝地说。
1、自圆其说,脈络分明
教师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多说话,把话说好,把想象的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要把事情说完整。如讲述一个故事时,就要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明白。教学五语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七”《讲人物故事》时,要想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要把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的音容笑貌讲清楚,前后一致,在典型的事件中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2、身临其境,绘声绘色
为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展示,教师要用亲切的语气肯定、表扬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表演,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对人和事会有直观的印象,身临其境,得到角色体验,就能绘声绘色地有感情表达。如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一课,让学生反复阅读《将相和》,感知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再用编排课本剧的形式,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自读自悟,品味表演的成功。之后,复述故事内容,缩写《将相和》,把故事精彩部分写下来,注意细节描写。
三、口手相传,跃然纸上
从口语表达到动笔书写成文,是习作的第二次飞跃。在写作中,有了内容,就要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中有个“谱”,才能写好一篇好作文。告诉学生,不要有写法上的限制,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作就是倾吐,一吐为快,我手写我口,手随心动。
四、斟酌推敲,精雕细琢
评改和交流,是学写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面,能促进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习作后,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对语句仔细斟酌推敲,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然后相互修改、交流写法,加深对习作的认识,对自己竖立信心,始终以乐观、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最后再认真誊写到作文簿上,同时“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让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这样完整的一个习作过程,既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训练;既是写话训练,又是很好的练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