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欲妙,出人意料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一般的阅读心理而言,读者不喜欢陈旧老套的文章结构和故事情节:看完开头就知道了结尾,那还有什么意思!从这个标准说,构思的巧妙,就是要出人意料,尤其是结尾,就如相声一样,应该把最大最响的“包袱”抖在最后。这很考验作者的功力。
  让我们先从一个幽默短篇说起。
  悬 念
  伯明翰一家旅馆的餐厅里,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讲起那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和其他宝物的有趣故事。
  一位老年绅士一直默默地听着他们的闲聊,终于忍不住,也开口了。
  “我已经听了你们每个人所讲的故事,现在该我讲一个了。我年轻的时候,受雇于纽约一家大出口公司。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我和一位漂亮的姑娘相爱了,很快我们就订了婚。就在我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两个月,我突然被派到伯明翰经办一桩非常重要的生意,不得不离开我的心上人。
  “由于出了些麻烦,我在伯明翰待的时间比预期长了许多。当繁杂的工作终于了结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准备返家。启程之前,我买了一只昂贵的钻石戒指,作为给未婚妻的结婚赠品。
  “轮船走得太慢了,我闲极无聊地浏览着驾驶员带上船来的报纸,消磨时光。忽然,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我的未婚妻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的启事。可想而知当时我受到了怎样的打击。我愤怒地将我精心选购的钻石戒指向大海扔去。
  “几天后我回到了纽约,在一家旅馆里我闷闷地吃着晚饭。鱼端上来了,我心烦意乱地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忽然牙被一个硬东西硌了一下。先生们,你们可能已经猜出来了,我吃着了什么?”
  “戒指!”周围的人一齐说。
  “不!”老人凄凉地说,“一块鱼骨头。”
  (选自《晚报文萃》2014年第17期)
  结尾的出人意料,引来读者的开心一笑,但我们回头再读就会另有疑问。一枚戒指扔到大海,被鱼吃掉的概率有多高?在苍茫的大海中,这条鱼被捕到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即便它吃了戒指,又被渔夫捕捞上来,卖到饭店,厨师难道不开膛破肚去掉鱼的杂碎吗?即使真的端上餐桌,被扔戒指的人吃到的可能性又有多大?但听故事的人都期望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戒指!”周围的人一齐说。
  这是为什么?因为普通的读者都认为,既然是故事,就要比生活本身精彩一些,所谓“无巧不成书”,要是平淡了,也就没有什么述说的必要了。
  高明的作者在构思作品的时候总要比读者走得远一些,你就想到这,而作者还要往前走一步,甚至两三步;你猜故事的走向是那条小路,而谜底却在另一条小路那头。这样,效果就出来了。
  所以有那么多人喜欢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喜欢日本作家星新一的微型小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似乎是一条构思巧妙的真理。
  但是,我们不要把出人意料的结尾手法运用理解得太狭隘了。小说有;戏剧也有,例如《等待戈多》;电影也有,例如《迷雾》《小鸟惊魂》;甚至诗歌也有。
其他文献
当一个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他便是一个独立的人。当别人在繁文缛节中醉生夢死时,他仍能清醒地思考。人在江湖,要做自己。  有人想成为第二个莫言,有人想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有人想成为第二个乔布斯……人们就在随波逐浪中渐渐迷失自我,最终泯然众人。在当今时代,人们总会被各种思想观念左右,被贪婪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学着别人去炒股、考公务员,却从不过问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前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被人们认为是最接
期刊
知人论世,一直是我们解读文本的钥匙。解读哪篇文章都离不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环节,似乎只有这样,才找对了方向,才能松一口气,然后沿着解读大道通向一个个罗马。  我却很想向学生推介另一种方法——因题而文,因言而意。這是属于“裸读”的一种方式,是针对那些“无病呻吟”的安定世道下的生活小品美文,或“有病没法直接呻吟”只好用了象征性手法写就、能够引发类似境遇下的读者群体共鸣的那类文章,是作为一种规律性阅读
期刊
王副县长依计行事,把有关建议转达给余先生,不料余先生断然拒绝。他对其他的事情都好说话,比如县里希望他投资果品罐头厂,这没问题;某部长托他安排自己的子弟到海外留学,那也容易。至于谁想来讨个打火机或讨双尼龙袜,更是小菜一碟,谁要谁就拿去。只有这次会见彭细保,他既已提出,就九头牛也拉不回。他夹着大雪茄的手指已经微微颤抖,只说了一句:  “他什么时候出来,我就等到什么时候。”  王副县长暗暗叫苦。  “他
期刊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期刊
2016年10月,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启用了新题型,其中写作分为两部分,第二节为读后续写,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根据所给情节续写,使短文与续写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之前几期已经介绍过该题目,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一、题型分析  相比浙江省以往高考英语自主命题的作文题,读后续写考查学生的能力范围更为全面,它将考生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因此对考生的要求也更
期刊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  赏 析  这首诗以“口供”为题就非常与众不同,但作者“老实交代的”前面部分只能算是铺垫,最后才是要点。  诗的开头就令人大吃一惊,写过《七子之歌》,出版过诗集《红烛》《死水》的大名鼎鼎的
期刊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美国作家欧·亨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几乎被收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老贝尔曼在一个“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的夜晚,在窗外墙上的常春藤边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叶子,给了楼上身患肺炎、生命危在旦夕的年轻女画家琼珊活下去的念头。最终,琼珊战胜病魔活了下来,而贝尔曼自己却因在“凄风苦雨”中作画,而陷入“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的境遇中,并因此不
期刊
瑞士手表价格不菲,但仍有拥趸无数。究其原因,无非是精湛的制表工艺,以及凝聚其上的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自从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便成了一个高频词。何谓“工匠精神”?瑞士的制表工匠们以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对一项技术一丝不苟、孜孜以求,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其作品《匠人》中说的:“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
期刊
1978年,辛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很好地印证了辛格作品的上述特点。  沈石溪一直认为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辛格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用柔和的笔调,给我
期刊
《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丹柯》,节选自高尔基作品《伊则吉尔老婆子》。《伊则吉尔老婆子》是个短篇小说,采用民间传说的方式,讲述了三个故事。丹柯是其中的第三个故事。  英雄的殉道礼  一群“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困难的时期到了”时,“他们让悲哀压倒了”,前有强劲的敌人,后有黑暗可怕的密林,他们“老是坐着在想”,最终“人们给思想弄得衰弱了”,而决定“把他们的自由献给敌人”。“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