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经济信息提供方式,其信息的传递、揭示和交流已经跨越了国别的限制。会计的国际化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了充分的共享信息,会计的国际化不仅能推动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有效的吸收国际资本,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质量和国际信誉。但是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各国会计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就使得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会计协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该问题进行陈诉。
关键词:国际化;国家化;协调;中国特色
一、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家化指会计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这就使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都对本国的会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会计体现出个体性。会计要必然适应环境才能得到生存和不断发展,这种适应性表现为会计制度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又因为会计是一国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会计的利益取向必须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作为一种世界性通用语言,各国间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日趋一致,也就是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和处理会计事务时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协调、规范、沟通和统一。一个国家会计理论和方法向国际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当今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这就要求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时将本国的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实际上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惯例国际化。
二、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吸纳又相互排斥,会计作为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统一,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会计的自然属性体现在它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发展就是要能准确的提供确认、计量和记录经济业务的技术,而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会计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一项先进的技术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被交流和使用,这就体现了国际化的特征。
会计的技术性和科学性所体现的自然属性不受社会形态的制约,作为人类共同的智慧和财富在传播和使用,但是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体现了会计的社会属性,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发展历史的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存在差异,当会计人员面临多种会计方法的选择时,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受到所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就会导致各国会计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各国会计也就呈现出了强烈的国家特色。
會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国家化和国际化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共存的,相互渗透的。应该把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有机的结合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会计在经济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各国会计惯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完善和改进,也使得各国会计趋向于国际化。但是会计国际化并不是对某国会计模式的完全照搬,而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的借鉴吸收,这就体现了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结合。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1、提高经济水平的需要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已向全世界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不足,需要依赖出口,因此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区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而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缺乏,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不仅关系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制定,更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现实要求。
2、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发展到国外,实行国际化经营,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涉及到进出口经济业务,要求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结合,以便于我国跨国公司提高会计处理的先进性,从而更准确的反应其财务信息,同时也能节约编制财务报表的时间和费用。
3、吸引国际投资的需要
吸引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体现,该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密切相关,吸引国际投资不仅要有良好的通讯、资金、市场、资源等硬件环境,而且还需要良好的会计、税收、审计等软件环境,因此我国会计要与国际化接轨,只有制定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四、我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策略
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作为会计发展史中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该矛盾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根源。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矛盾主要方面,如果一味的强调会计的国家化,这将会严重阻碍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大力协调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会计协调主要强调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就我国而言,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会计界正在为此不断努力着。而如何处理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是我国会计国际化协调要处理的主要问题。
1、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能更好的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具体条款等方面维护自身利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尽可能的反映我国会计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可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及会计处理方法。
2、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推进会计协调
在考虑到我国经济环境的前提下,应该吸收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等。在会计协调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时应该尽量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应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借鉴吸收。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应该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来构建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准则体系,不能过分的强调中国特色而背离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也不能过分崇洋而要求中国会计完全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关系。
3、以立法标准将国际会计标准纳入中国会计准则之中
国际会计协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过程应该是分步进行的,即由基本的会计准则到具体的会计准则。中国有责任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发挥作用,为此《国际会计准则》必须逐步纳入中国会计准则中。
参考文献
[1]李楠.我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协调历程与策略.科技咨询导报,2007,5
[2]姚荣辉.论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财经科学,2000,12
[3]唐云波.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刍议.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5
[4]李来儿,周小红.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辩证想考.生产力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杨红丹,女,籍贯:湖北恩施,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国际化;国家化;协调;中国特色
一、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家化指会计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这就使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都对本国的会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会计体现出个体性。会计要必然适应环境才能得到生存和不断发展,这种适应性表现为会计制度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又因为会计是一国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会计的利益取向必须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作为一种世界性通用语言,各国间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日趋一致,也就是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和处理会计事务时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协调、规范、沟通和统一。一个国家会计理论和方法向国际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当今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这就要求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时将本国的会计惯例逐步转化成国际会计惯例,实际上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惯例国际化。
二、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吸纳又相互排斥,会计作为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统一,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会计的自然属性体现在它的技术性和科学性,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发展就是要能准确的提供确认、计量和记录经济业务的技术,而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会计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一项先进的技术应该在世界范围内被交流和使用,这就体现了国际化的特征。
会计的技术性和科学性所体现的自然属性不受社会形态的制约,作为人类共同的智慧和财富在传播和使用,但是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体现了会计的社会属性,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发展历史的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使得各国、各地区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存在差异,当会计人员面临多种会计方法的选择时,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受到所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就会导致各国会计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各国会计也就呈现出了强烈的国家特色。
會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国家化和国际化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共存的,相互渗透的。应该把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有机的结合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会计在经济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各国会计惯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完善和改进,也使得各国会计趋向于国际化。但是会计国际化并不是对某国会计模式的完全照搬,而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的借鉴吸收,这就体现了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结合。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1、提高经济水平的需要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已向全世界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不足,需要依赖出口,因此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区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而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缺乏,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不仅关系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制定,更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现实要求。
2、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发展到国外,实行国际化经营,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涉及到进出口经济业务,要求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结合,以便于我国跨国公司提高会计处理的先进性,从而更准确的反应其财务信息,同时也能节约编制财务报表的时间和费用。
3、吸引国际投资的需要
吸引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体现,该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密切相关,吸引国际投资不仅要有良好的通讯、资金、市场、资源等硬件环境,而且还需要良好的会计、税收、审计等软件环境,因此我国会计要与国际化接轨,只有制定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才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四、我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策略
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作为会计发展史中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该矛盾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根源。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矛盾主要方面,如果一味的强调会计的国家化,这将会严重阻碍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大力协调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矛盾。会计协调主要强调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就我国而言,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会计界正在为此不断努力着。而如何处理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是我国会计国际化协调要处理的主要问题。
1、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能更好的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具体条款等方面维护自身利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尽可能的反映我国会计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可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及会计处理方法。
2、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推进会计协调
在考虑到我国经济环境的前提下,应该吸收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等。在会计协调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时应该尽量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应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借鉴吸收。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应该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来构建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准则体系,不能过分的强调中国特色而背离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也不能过分崇洋而要求中国会计完全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关系。
3、以立法标准将国际会计标准纳入中国会计准则之中
国际会计协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过程应该是分步进行的,即由基本的会计准则到具体的会计准则。中国有责任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发挥作用,为此《国际会计准则》必须逐步纳入中国会计准则中。
参考文献
[1]李楠.我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协调历程与策略.科技咨询导报,2007,5
[2]姚荣辉.论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财经科学,2000,12
[3]唐云波.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刍议.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5
[4]李来儿,周小红.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辩证想考.生产力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杨红丹,女,籍贯:湖北恩施,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