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一个重要定律,其验证实验已经出现很多.这里我们再一次换个角度去探索实验的美妙。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实验中,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的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设小球1滚下与球2碰撞前的速度为υ0,碰撞后球1的速度为υ1,球2的速度为υ2。
关键词: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探究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个学生实验中,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的实验原理图
如下图所示:
设小球1滚下与球2碰撞前的速度为V0,碰撞后球1的速度为V1,球2的速度为V2,若碰撞中动量守恒则需验证等式M1 V0=M1 V1+M2 V2是否成立。直接测量球的速度比较困难,因此本实验转而去测量小球碰撞前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通过验证等式M1OP=M1OM+M2ON是否成立从而达到验证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的目的。本实验的原理可以说是十分巧妙的,然而大家都看的出本实验有个明显的系统误差:即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碰撞后,球1的速度并不是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因此本实验有了一个改进的版本,其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
此实验装置通过验证等式M1OP=M1OM+M2O/N否成立从而达到验证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在这个实验装置中,通过将2球放在增加的小立柱上,使得球1和球2的碰撞后的速度就是它们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避免了第一种装置中的系统误差。但第二种装置比第一种装置多了一个步骤:即需要测量两个小球的直径,从而得出OO/的长度,即OO/=2r。而实际中我们测量的是ON的长度,O/N的长度我们是用ON减去2r得到的。
但是笔者将M1OP=M1OM+M2 O/N做个变形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将OP=OO/+ O/P,OM=OO/+O/M代入上式
得M1(OO/+O/P)= M1(OO/+O/M)+M2O/N
即M1O/P= M1O/M+M2O/N
也就是说我们测量的OO/實际上在等式中被消掉了,根本就没起到作用。我们只需要从O/点开始测量就行了,这样就避免了起点不同的问题,测量计算就简单方便了许多。为此需要在装置上做一个小改动,只需将重垂线移到小立柱下方,如下图所示:
直接从O/测量三段距离,从而验证M1O/P= M1O/M+M2O/N是否成立就可以得到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在实验中我们还是需要测量两球的直径,但测两球直径是为了确定小力柱到槽口的距离。
结束语:
实验装置这样一简单改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简化了我们要证明的等式,学生学起来自然变得简单明了。第二:这个等式比之前要证明的等式看起来整齐美观多了,体现了物理学的和谐与简单之美,第三:它揭示了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的真正作用,那就是在组装仪器前确定小立柱到槽口的距离,而不是仪器组装后测量OO/的距离,因为组装后测量OO/的距离在等式中根本没用,测了等于白测。
参考文献
[1] 韩哲,张璇.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教学的改进[J].物理通报,2016(06):74-75.
[2] 周楚薇.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32(Z1):132-134.
[3] 宋会静,岑天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改进[J].物理通报,2014(S2):101-102+114.
[4] 杜宁,边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点讨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125-127.
[5] 郝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探究[J].物理通报,2011(07):75-76.
关键词: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探究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个学生实验中,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的实验原理图
如下图所示:
设小球1滚下与球2碰撞前的速度为V0,碰撞后球1的速度为V1,球2的速度为V2,若碰撞中动量守恒则需验证等式M1 V0=M1 V1+M2 V2是否成立。直接测量球的速度比较困难,因此本实验转而去测量小球碰撞前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通过验证等式M1OP=M1OM+M2ON是否成立从而达到验证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的目的。本实验的原理可以说是十分巧妙的,然而大家都看的出本实验有个明显的系统误差:即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碰撞后,球1的速度并不是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因此本实验有了一个改进的版本,其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
此实验装置通过验证等式M1OP=M1OM+M2O/N否成立从而达到验证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在这个实验装置中,通过将2球放在增加的小立柱上,使得球1和球2的碰撞后的速度就是它们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避免了第一种装置中的系统误差。但第二种装置比第一种装置多了一个步骤:即需要测量两个小球的直径,从而得出OO/的长度,即OO/=2r。而实际中我们测量的是ON的长度,O/N的长度我们是用ON减去2r得到的。
但是笔者将M1OP=M1OM+M2 O/N做个变形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将OP=OO/+ O/P,OM=OO/+O/M代入上式
得M1(OO/+O/P)= M1(OO/+O/M)+M2O/N
即M1O/P= M1O/M+M2O/N
也就是说我们测量的OO/實际上在等式中被消掉了,根本就没起到作用。我们只需要从O/点开始测量就行了,这样就避免了起点不同的问题,测量计算就简单方便了许多。为此需要在装置上做一个小改动,只需将重垂线移到小立柱下方,如下图所示:
直接从O/测量三段距离,从而验证M1O/P= M1O/M+M2O/N是否成立就可以得到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在实验中我们还是需要测量两球的直径,但测两球直径是为了确定小力柱到槽口的距离。
结束语:
实验装置这样一简单改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简化了我们要证明的等式,学生学起来自然变得简单明了。第二:这个等式比之前要证明的等式看起来整齐美观多了,体现了物理学的和谐与简单之美,第三:它揭示了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的真正作用,那就是在组装仪器前确定小立柱到槽口的距离,而不是仪器组装后测量OO/的距离,因为组装后测量OO/的距离在等式中根本没用,测了等于白测。
参考文献
[1] 韩哲,张璇.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教学的改进[J].物理通报,2016(06):74-75.
[2] 周楚薇.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32(Z1):132-134.
[3] 宋会静,岑天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改进[J].物理通报,2014(S2):101-102+114.
[4] 杜宁,边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点讨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125-127.
[5] 郝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探究[J].物理通报,2011(0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