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不但要对基本美术技巧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而且还应当重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并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加以探究,同时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策略随着近几年来对素质教育的持续推广实施,对持续提高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逐渐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美术教学当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开设作品欣赏课,有益于加强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专业的修养,还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在创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它还可以衬托出品德教育、智力教育所不能展现的育人效果,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为了提升和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主动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推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的得以顺利开展。
  一、简析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美术、音乐等能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课程,本应当被受到重视,然而现实却与之相悖。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尚未得到完全的改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中,面临着以下两种问题:
  1.学校缺乏重视
  当前,许多小学的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的认识不足,造成学校领导认为美术教学对于非艺术类,以文化课为主的学生并不重要,过度重视文化课,从而忽略了艺术课的现象。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美术课,更无从谈起审美教育;开设美术课的大多也是公共课,所以美术也就成为了学校的边缘课程。
  2.美术教学过于功利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作用下,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师总是把数学、语文、英语作为教学宗旨和方向,因为美术不属于考试的范畴,于是便忽略了美术鉴定欣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还经常占用美术课时,造成美术教学时间越来越少,最终使美术教学成为表面文章。
  3.美术教师专业技能较低
  由于美术教师的专业技术致使水平有限,并不能够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很大一部分小学大都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力度不够高,在对专业美术教师资源的编制配置上,投入的也不够多,产生了许多别的学科教师在平时兼任美术教学的模式,就算存在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是也都安排到了对数学或者语文教学工作中,造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指导和进步。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眼光的培养,同时更是包含学生思想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教師应该经常带学生离开教室,去户外理解大自然与艺術创作,在开始阶段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产生科学的审美观。美术的教学主要来自于生活当中,教师还应当多鼓动学生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美,在耳濡目染中改变学生的审美意识。或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后,给学生讲解美术形成的几大流派,使学生对这一系列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加以深入了解和领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美学教育要从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作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中小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应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欣赏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能激发其情趣。教师可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提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中小学的美术欣赏可以专题欣赏,也可以是通过绘画、工艺、设计等课业,进行随堂欣赏。同时,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陈列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甚至访问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或工作坊。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第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2.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审美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效率相对比较高、容量相对比较大、视听效果相对比较良好、信息资源相对比较开放快捷以及可以多方位互动等一系列功能特征,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为教导出一些综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创造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现行教学方法,促进美术教育朝着更深层次、更加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进步创造了优良的教学条件。在小学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当中,一些美术作品以及有关的理论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对其加以理解和想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和演绎,就可以让美术作品变的更加生动、更加形象,能够充分的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加以理解和想象,让学生可以更迅速了解所学的内容,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致。特别是有一部分美术作品,其创作的年代至目前已经很久远,创作时的社会环境和曾经人们的思想与目前的社会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处在相同的时代,对于那些因地域不同的西方美术作品来讲,因为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系作用,在作品的创作意识和表现形式等一系列的方面上分析,也具有十分大差异性,在学习时难度就非常大,更不用说对其加以进行有效的审美了。所以,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向学展示美术曾经的社会背景,对曾经人们的思想观念加以理性的了解,在充分认识创作环境的基础上再去了解艺术作品,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美术作品不再觉得十分陌生,全面运用自身的一些想象力,并持续的加以分析和研究,刺激学生的审美潜质,对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综合的审美练习。
  3.科学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
  在美术界中,创作的作品流派非常多,关联的类别和数量都是非常繁杂众多的。由于在美术课堂当中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想把每副美术作品都加以具体的讲解和鉴别欣赏也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美术作品加以适当的采用,尽量选用具备一定代表价值的美术作品来加以讲解,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按部就班的引导,从而引起学生产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爱好,以实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效果。
  4.创造自由宽松的审美环境
  新科目的构建对欣赏课来说,就需要淘汰之前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美术课教学或音乐课教学,而是在当下的教学基础上系统的融合舞蹈课程相关知识、文学诗歌相关知识、数学知识、自然知识以及朗诵艺术等一系列的学科知识,引导他们从观察美、展现美、到制造美和探索美的相关技巧和科学的价值观。既达到理论知识与审美能力、审美过程与审美方法、审美的情感态度与科学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的课程宗旨。教学过程中利用活泼生动、内容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焕发出更大的学习激情和兴致。在充分达到学生表达目标的同时,还要重视强化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达出艺术科目所具有一系列的人文性、系统性和灵动性。在活动中进修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结束语
  针对同样一种美术创作的作品,每个人对其审美的观点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也并不存在通常所说的标准答案,可谓是各抒己见。所以,在美术科目的审美能力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可以采用一视同仁的方法来教导学生,而应当努力给学生建立一个松快融洽的审美环境,鼓舞学生主动运用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创造力,按照自身的想法对作品加以审美,同时敢于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主张和见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辅助教学带来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欢。特别是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为促进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初中阶段学校,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实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利工具。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下班主任德育能力提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成长,同时也可以实现班主任自身的成长,对于班级管理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来说,班级内高年级的小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做好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们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经验,分析现在的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们德育水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区等因素,很多村级小学变成名副其实的“麻雀学校”,从而催生了学校“布局调整”的集中办学模式。但集中来的学生年龄偏小,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突然间的“断奶”使这些学生 “水土不服”,给布局调整学校的管理和班主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怎样使这些“新生”进得来,留得住,教育管理好这些“新生”?多年来,我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
摘 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和内容都要紧紧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本文从朗读积累、阅读理解、读写结合等方面入手,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阐述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朗读积累;阅读理解;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
【摘 要】为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深入地推进与开展担当课堂,贯彻担当教育,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精神,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文章基于此,对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及担当精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报告了开展担当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在担当课堂中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担当教育;担当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一、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是其主要特点。《幸福学堂》是区本幸福教育教材,围绕积极品质培养开展幸福微课的实践研究,不断丰富幸福教育的资源库。微课的制作过程,既是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信息媒介素养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微课;幸福学堂;心理;实践  一、关于微课  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
小学低段音乐课中,节奏学习是学生很喜欢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教师很头痛的教学环节之一。我们经常在音乐课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播放音乐,提出让学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要求。本来是体验音乐节奏很好的方式,但学生动起来毫无律动感,全身上下乱扭一通。个别学生还做出各式怪动作,引起全班哄笑,一节音乐课很有可能就被完全打乱。于是,有教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干脆点到即止或者直接绕开节奏教学环节。但是,这样给学生学习
2014年4月,教育部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新的育人目标和要求,现在,“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领域关注度特别高的话题。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他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核心素养”
本报综合消息 9月5-8日,由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超华为组长的第三督导检查组到云浮市的罗定市和新兴县,开展2018年秋季开学省级专项督导检查。云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亦乐,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新仪,市教育局局长杨东凯,罗定市副市长方淑明,新兴县政府副县长梁志莲等参加相关活动。  9月5-7日,省督导检查组到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罗定市第三中学、新兴县太平镇中心幼儿园等学校检查指导
【摘要】一个学校要培养出成绩一流的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而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置身于优秀的校园文化中,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经典诵读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可以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经典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