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仍指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细碎、逻辑性不强,尤其是针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品质问题并不多见。问题链教学为解决教师课堂提问的碎片化和表层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使英语教学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思维品质;问题链设计
一、问题链的内涵
裴松(2021)指出:问题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依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便形成了一条问题链。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链设计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 2017)。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交流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过程。独立、细碎的低阶问题指向课堂上的语言训练与交流,但是无法满足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需要。而单一的高阶问题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要求过高,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匹配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在主问题的统领下,教师通过一些列相关联的问题的设计,从语言交流起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问题链设计策略
(一)充分解读教材,主问题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探究。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 2017)。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以不同单元主题呈现文本语篇内容。教师应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单元主题、各课时探究任务的主问题。
以武汉市现行的小学《英语》(外研社版Join in)为例(以下简称《英语》),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课时提出不同主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为Big Cities,教师各课时的主问题可以分别是:
第一课时:What attracts you in big city?
第二课时:How do we describe a capital city?
第三课时:How do we learn about the cultural and history of a city?
第四课时:What makes a city great?
主问题的构建过程,也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通过不同课时主问题的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单元话题的各个部分,从不同层次了解城市。通过四课时的探讨,学生从了解城市名胜风貌、合理描述表达、理解历史文化、城市内涵特征的探讨等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城市这一话题,学生的习得不囿于零散的词汇以及短语,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内化应用语言,批判与创造性思考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炼文本结构,信息类问题指向语言框架的构建。
问题链中的信息类问题多为What,Who,When等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提取信息的问题。信息类问题是问题链中的基础问题,也是问题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阶问题也是在信息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单一的信息类问题多指向学生的语言知识或语言类能力。但是,由多个信息类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可以指向语篇结构。教师可根据若干个信息类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引导学生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的主题结构,使学生有逻辑地进行语言表达。
以武汉市现行的小学教材《英语》为例,在六年级上册Unit 3 Festivals第一课时Mid-Autumn Festivals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若干个信息类问题组成问题链:
1.When is Mid-Autumn Festival?
2.How do people eat?
3.What do people do?
由这三个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呈现了语篇的主要内容,以及描述中秋节的主要框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理解关于中秋节语篇的大意与基本信息,也能直观地了解构成语篇的主体结构。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既是复述语篇内容的过程,也是通过语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在此语篇框架的引导下,学生可进一步描述其他节日,如感恩节、中国新年等。从而实现语言应用的迁移与创新。
(三)梳理语篇逻辑,推理类问题指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推理类问题是指需要学生在梳理、分析语篇中的多个信息来回答的问题。学生对推理类问题的回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掌握的基础之上。推理类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辅助学生提升认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6 中关于Lena的语篇为例,教师可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What is precious to the four children?
2.Why are they precious to them?
在本单元的语篇中,学生无法直接判断什么是Lena最珍视的东西,但从Lena的个人信息,如“Her family needs the money”以及“One day she wants to have her own little shop”等信息可知金钱应该是她最珍视之物。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需要根据Lena的国籍、家庭状况等更多的信息加以梳理,以此理解对于贫困的孩子来说金钱有多么重要。
(四)回归语篇主题,创造类问题指向迁移与创新。
创造类问题指向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迁移与创新,指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以《英語》为例,六年级上册Unit 5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出:What makes the animals in danger? 学生可以从栖息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捕杀、食物的短缺等多个层面回答这个问题。问题的回答不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多样性创造性地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续写故事,创编歌曲,制作相应海报以及调查报告等。
四、结语
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一系列多层次的问题所组成的问题链不仅能辅助学生高效的进行课堂交流、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还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裴松 .2011. 问题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英语教育,(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思维品质;问题链设计
一、问题链的内涵
裴松(2021)指出:问题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与阶梯,依次顺延下去,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便形成了一条问题链。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链设计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 2017)。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交流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过程。独立、细碎的低阶问题指向课堂上的语言训练与交流,但是无法满足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需要。而单一的高阶问题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要求过高,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匹配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在主问题的统领下,教师通过一些列相关联的问题的设计,从语言交流起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问题链设计策略
(一)充分解读教材,主问题设计指向主题意义的探究。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 2017)。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以不同单元主题呈现文本语篇内容。教师应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单元主题、各课时探究任务的主问题。
以武汉市现行的小学《英语》(外研社版Join in)为例(以下简称《英语》),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课时提出不同主问题。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为Big Cities,教师各课时的主问题可以分别是:
第一课时:What attracts you in big city?
第二课时:How do we describe a capital city?
第三课时:How do we learn about the cultural and history of a city?
第四课时:What makes a city great?
主问题的构建过程,也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过程。通过不同课时主问题的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单元话题的各个部分,从不同层次了解城市。通过四课时的探讨,学生从了解城市名胜风貌、合理描述表达、理解历史文化、城市内涵特征的探讨等各个方面深入了解城市这一话题,学生的习得不囿于零散的词汇以及短语,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梳理文本信息,内化应用语言,批判与创造性思考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提炼文本结构,信息类问题指向语言框架的构建。
问题链中的信息类问题多为What,Who,When等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提取信息的问题。信息类问题是问题链中的基础问题,也是问题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阶问题也是在信息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单一的信息类问题多指向学生的语言知识或语言类能力。但是,由多个信息类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可以指向语篇结构。教师可根据若干个信息类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引导学生在语篇阅读过程中关注文本的主题结构,使学生有逻辑地进行语言表达。
以武汉市现行的小学教材《英语》为例,在六年级上册Unit 3 Festivals第一课时Mid-Autumn Festivals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若干个信息类问题组成问题链:
1.When is Mid-Autumn Festival?
2.How do people eat?
3.What do people do?
由这三个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呈现了语篇的主要内容,以及描述中秋节的主要框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理解关于中秋节语篇的大意与基本信息,也能直观地了解构成语篇的主体结构。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既是复述语篇内容的过程,也是通过语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过程。在此语篇框架的引导下,学生可进一步描述其他节日,如感恩节、中国新年等。从而实现语言应用的迁移与创新。
(三)梳理语篇逻辑,推理类问题指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推理类问题是指需要学生在梳理、分析语篇中的多个信息来回答的问题。学生对推理类问题的回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掌握的基础之上。推理类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还能辅助学生提升认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6 中关于Lena的语篇为例,教师可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What is precious to the four children?
2.Why are they precious to them?
在本单元的语篇中,学生无法直接判断什么是Lena最珍视的东西,但从Lena的个人信息,如“Her family needs the money”以及“One day she wants to have her own little shop”等信息可知金钱应该是她最珍视之物。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需要根据Lena的国籍、家庭状况等更多的信息加以梳理,以此理解对于贫困的孩子来说金钱有多么重要。
(四)回归语篇主题,创造类问题指向迁移与创新。
创造类问题指向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迁移与创新,指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以《英語》为例,六年级上册Unit 5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出:What makes the animals in danger? 学生可以从栖息环境的恶化、人类的捕杀、食物的短缺等多个层面回答这个问题。问题的回答不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多样性创造性地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续写故事,创编歌曲,制作相应海报以及调查报告等。
四、结语
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一系列多层次的问题所组成的问题链不仅能辅助学生高效的进行课堂交流、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还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裴松 .2011. 问题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英语教育,(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