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无奈:孩子写个作文好难,半天吭了三行,咋办呀?听后我沉思良久。的确,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许多孩子一见习作就头疼,难以下笔。习作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反映生活。小孩子还处于认知、表达、分析能力不成熟的阶段,不能以成人的思想来要求他们。童真童趣、真实自然才是小学生习作的主流。这里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培养兴趣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乐写、想写。一是要想让孩子有兴趣。可一起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孩子写作前去实地看、听、摸、闻、尝、说等,还可以照些相片或带上《百科全书》查些资料,通过各类体验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这样孩子设身处地受到生活的感染,有东西可写了,就有了兴趣。二是不给予束缚太多。在习作起步阶段,不人为、机械地规定字数、内容,或强加给孩子习作的思想,让孩子自由地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表达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并且习作内容可随文、随事、随情。三是根据孩子水平来增加或降低标准。因为孩子写得水平太低而包办:大人念一句,孩子写一句,或为了考试教孩子套作文书,久了就会让孩子失去习作兴趣。四是修改、评价、鼓励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孩子用心写成的习作,总希望知道写得好与坏,更希望得到表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修改,和同学互评,使孩子及时地取长补短,激发修改兴趣,培养修改习惯,进而提高水平,以得到鼓励,从而激发习作兴趣。五是通过投稿或建童心习作集,以向更大范围展现习作价值水平也是好方法。
二、从小培养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第一,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培养孩子留心周围的人、事、物等,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孩子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为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二年级,老师会要求写话,这时可开始培养记日记的习惯,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用一两句话写写窗台上的花,、写缸里的鱼,或写爱看的电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逐步引导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定向、比较、连续、全面观察等,让孩子学会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特点以及变化等。从而让孩子明白习作得先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得到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得好,不能凭印象瞎编。观察习惯和能力的拥有,会让孩子眼中有生活,真正认识生活处处皆文章,习作之路会越走越宽的。
二、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习作会更有精彩
一是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思考。观察常与与想象、联想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多彩的世界,联想和想象就会油然而生。如一位台湾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瀑布后,作诗道:“那是什么?那是瀑布!咦?瀑布尿尿了,她是不是憋得太久了?”还有些孩子看到月亮会想到香蕉、弯弓、镰刀等,看到一个人的神态,就想到她的心理活动。观察中的想象能让习作更生动,更有情感。
二是在观察中提问让习作更有内涵。在观察中也应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使观察活动不完全停留于表面,从而提高习作水平。问题可以是自己自然而然发现的,也可以是同学、家长等提出的,问题可引导孩子调查、访问、查课外书等来寻求答案。如一位小学生从观察小蚂蚁在水中挣扎以获取生命的活动中,引发思考,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还有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到仙人掌的刺才是叶子的知识。他们把观察与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使习作内容真实而有内涵。
三、课内外阅读积累是写好习作的重要条件
第一,重视课文朗读,感受语言。读是训练学生眼看、口读、脑想等感官的综合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使学生接受语言信息,接触语言符号,使人人有不同收获,从而愿意主动去读,在读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以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感。
第二,注重背诵课文,记忆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每一篇课文都是训练写作的好范文,要让学生积累一部分词语和句子,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归类整理,使其进入记忆库。背诵是积累语言知识的好方法,对于一些有特色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积累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习作语言组织能力,因此需加大背诵积累的信息量。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材料的重要途径。孩子习作中的词语相当一部分来自课外阅读。它能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有利于智力资源的开发,还能丰富学生情感积累。孩子可以在自己爱读的书中接受感染和教育,提高认知能力,充实情感,对写作的选材、立意大有帮助。
为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从有限的课文中走出来,走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接触更多的课外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品味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笔圈画起来。感悟理解后,再用摘录本把他们摘录下来,并试着用摘录的好词说话,慢慢的,学生也就学会了品味、学会了欣赏,从课外书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为习作内容的丰富进行知识储备。
我们都知道,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不仅仅在于文通字顺、结构完整,还在于文章内容的知识含量。高尔基说:“阅读,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众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让我们引领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读课外书这一过程成为孩子们和上下古今一切民众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成为中年级学生开启习作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培养兴趣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乐写、想写。一是要想让孩子有兴趣。可一起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孩子写作前去实地看、听、摸、闻、尝、说等,还可以照些相片或带上《百科全书》查些资料,通过各类体验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这样孩子设身处地受到生活的感染,有东西可写了,就有了兴趣。二是不给予束缚太多。在习作起步阶段,不人为、机械地规定字数、内容,或强加给孩子习作的思想,让孩子自由地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表达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并且习作内容可随文、随事、随情。三是根据孩子水平来增加或降低标准。因为孩子写得水平太低而包办:大人念一句,孩子写一句,或为了考试教孩子套作文书,久了就会让孩子失去习作兴趣。四是修改、评价、鼓励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孩子用心写成的习作,总希望知道写得好与坏,更希望得到表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修改,和同学互评,使孩子及时地取长补短,激发修改兴趣,培养修改习惯,进而提高水平,以得到鼓励,从而激发习作兴趣。五是通过投稿或建童心习作集,以向更大范围展现习作价值水平也是好方法。
二、从小培养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是写好习作的关键
第一,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培养孩子留心周围的人、事、物等,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孩子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为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二年级,老师会要求写话,这时可开始培养记日记的习惯,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用一两句话写写窗台上的花,、写缸里的鱼,或写爱看的电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逐步引导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定向、比较、连续、全面观察等,让孩子学会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特点以及变化等。从而让孩子明白习作得先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得到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得好,不能凭印象瞎编。观察习惯和能力的拥有,会让孩子眼中有生活,真正认识生活处处皆文章,习作之路会越走越宽的。
二、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习作会更有精彩
一是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思考。观察常与与想象、联想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多彩的世界,联想和想象就会油然而生。如一位台湾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瀑布后,作诗道:“那是什么?那是瀑布!咦?瀑布尿尿了,她是不是憋得太久了?”还有些孩子看到月亮会想到香蕉、弯弓、镰刀等,看到一个人的神态,就想到她的心理活动。观察中的想象能让习作更生动,更有情感。
二是在观察中提问让习作更有内涵。在观察中也应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使观察活动不完全停留于表面,从而提高习作水平。问题可以是自己自然而然发现的,也可以是同学、家长等提出的,问题可引导孩子调查、访问、查课外书等来寻求答案。如一位小学生从观察小蚂蚁在水中挣扎以获取生命的活动中,引发思考,明白了生命的意义。还有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到仙人掌的刺才是叶子的知识。他们把观察与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使习作内容真实而有内涵。
三、课内外阅读积累是写好习作的重要条件
第一,重视课文朗读,感受语言。读是训练学生眼看、口读、脑想等感官的综合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使学生接受语言信息,接触语言符号,使人人有不同收获,从而愿意主动去读,在读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以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感。
第二,注重背诵课文,记忆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每一篇课文都是训练写作的好范文,要让学生积累一部分词语和句子,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归类整理,使其进入记忆库。背诵是积累语言知识的好方法,对于一些有特色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积累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习作语言组织能力,因此需加大背诵积累的信息量。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材料的重要途径。孩子习作中的词语相当一部分来自课外阅读。它能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有利于智力资源的开发,还能丰富学生情感积累。孩子可以在自己爱读的书中接受感染和教育,提高认知能力,充实情感,对写作的选材、立意大有帮助。
为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从有限的课文中走出来,走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接触更多的课外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品味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笔圈画起来。感悟理解后,再用摘录本把他们摘录下来,并试着用摘录的好词说话,慢慢的,学生也就学会了品味、学会了欣赏,从课外书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为习作内容的丰富进行知识储备。
我们都知道,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不仅仅在于文通字顺、结构完整,还在于文章内容的知识含量。高尔基说:“阅读,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众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让我们引领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读课外书这一过程成为孩子们和上下古今一切民众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成为中年级学生开启习作之门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