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听障学生教育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现象。语文学科是听障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铺垫,在与他人的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听障学生由于先天的听力障碍,使得他们必须依靠视觉感知世界,先天的残疾让他们的理解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更是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刻的体会文意。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听障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实物演示、形象的图画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
1、激发兴趣
莱辛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只有当儿童对某一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时,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才会行之有效。但是,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引起的。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特殊功能,得到广大听障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例如,在教学《老山羊请客》、《庄稼的好朋友》、《美丽的画》等课文时,直接播放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视觉感受强烈,内心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2、加快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感受
为了让教学情境真切的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学生就是演员,他们根据兴趣和能力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教学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它也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增强自信心。
3、激发情感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心境和激情,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积极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境,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师生的心灵更能擦出火花,也可能会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现象,教师讲的学生更能够听进去,师生间真情流露,师生情谊自然升温。而且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可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束的情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展现情境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若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得到了教学成功的第一把钥匙。而兴趣的产生又需要外界事物的新颖和独特来引起。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运用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创设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加深听障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对课文正确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画》这篇课文时,其中黄澄澄、绿油油等形容词听障学生就很难理解,他们只知道黄色、绿色,若换个词来形容这些颜色他们就不明白了。现在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田间、树林、草原等画面,不仅形象生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把课文内容生活化、简单化,让听障学生通过视觉的观察来领悟课文中的表达,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课文中涉及的很多事物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到海边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准备些贝壳、海石、模型轮船等与海有关的实物,让听障学生认识、感知。因为我们生活在南方,没有海,学生们也很难去趟海边游玩,所以只有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来认识和了解,使枯燥乏味的课文变成兴趣所在的自然掌握。
3、表演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本中的角色,讓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故事。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迅速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同时还可以将情感,价值教育加入其中,扩展教育意义。
例如:在《拔河》这篇课文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把学生分成两个班来比赛拔河,请一个学生来当裁判,老师组织协调,让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那样来比赛。这样的表演是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巩固性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
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虽然他们听不见,也不能为同伴加油,但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中看到表演的情味,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也是必然的结果。
4、借助手语描绘情境
对听障学生的教学中,手语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听障学生而言,它是第一语言。听障学生只有通过手语来与人沟通认知世界。所以,教师不但自身要学好手语,更要在教学中运用好手语。手语之所以能成为听障学生的第一语言,是因为它的形象性,如:招手是“来”;挥手是“去”;竖起大拇指就是“好”的意思。类似这样形象的表达字词的手语还有很多,这样有利听障学生学习好课文,积累更多的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情境教学法符合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学在内容的重、难点,寓教于乐。通过教学实践,我的确感受到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对听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它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直接作用于听障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官,使听障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所以,只要教师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且感兴趣的情境,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让学生为主导,带给他们亲身体验的感受,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优化听障学生的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实物演示、形象的图画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
1、激发兴趣
莱辛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只有当儿童对某一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时,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才会行之有效。但是,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引起的。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特殊功能,得到广大听障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例如,在教学《老山羊请客》、《庄稼的好朋友》、《美丽的画》等课文时,直接播放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视觉感受强烈,内心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2、加快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感受
为了让教学情境真切的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学生就是演员,他们根据兴趣和能力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教学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它也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增强自信心。
3、激发情感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心境和激情,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积极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境,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师生的心灵更能擦出火花,也可能会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现象,教师讲的学生更能够听进去,师生间真情流露,师生情谊自然升温。而且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可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束的情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展现情境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若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得到了教学成功的第一把钥匙。而兴趣的产生又需要外界事物的新颖和独特来引起。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运用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创设情境,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加深听障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对课文正确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画》这篇课文时,其中黄澄澄、绿油油等形容词听障学生就很难理解,他们只知道黄色、绿色,若换个词来形容这些颜色他们就不明白了。现在借助多媒体来展示田间、树林、草原等画面,不仅形象生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把课文内容生活化、简单化,让听障学生通过视觉的观察来领悟课文中的表达,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课文中涉及的很多事物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到海边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准备些贝壳、海石、模型轮船等与海有关的实物,让听障学生认识、感知。因为我们生活在南方,没有海,学生们也很难去趟海边游玩,所以只有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来认识和了解,使枯燥乏味的课文变成兴趣所在的自然掌握。
3、表演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本中的角色,讓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故事。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故事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迅速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同时还可以将情感,价值教育加入其中,扩展教育意义。
例如:在《拔河》这篇课文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把学生分成两个班来比赛拔河,请一个学生来当裁判,老师组织协调,让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那样来比赛。这样的表演是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巩固性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
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虽然他们听不见,也不能为同伴加油,但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中看到表演的情味,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也是必然的结果。
4、借助手语描绘情境
对听障学生的教学中,手语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听障学生而言,它是第一语言。听障学生只有通过手语来与人沟通认知世界。所以,教师不但自身要学好手语,更要在教学中运用好手语。手语之所以能成为听障学生的第一语言,是因为它的形象性,如:招手是“来”;挥手是“去”;竖起大拇指就是“好”的意思。类似这样形象的表达字词的手语还有很多,这样有利听障学生学习好课文,积累更多的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情境教学法符合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学在内容的重、难点,寓教于乐。通过教学实践,我的确感受到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对听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它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直接作用于听障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官,使听障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所以,只要教师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且感兴趣的情境,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让学生为主导,带给他们亲身体验的感受,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优化听障学生的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