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当前比较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为对困难、危险、失误的强烈焦虑,从而引发恐惧心理,其主要特征有:思维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相关肌肉紧张、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甚至出现虚脱现象。这种心理现象造成了学生技术动作变形,既定配合失误。或者无法完成练习,严重的还会造成伤害事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恐惧心理的成因
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动作结构复杂、器械难度大等客观因素是形成恐惧心理的重要成因。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心理需要时,如身体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重、高大学生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久性项目时,他们普遍对此感到焦虑或恐惧。这些现象在体育课中十分常见。另外,技术动作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器械难度大也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畏惧、胆怯的心理。因此,以上客观因素构成了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产生恐惧心理重要成因。
(一)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
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能水平低,在动作练习时总是不敢迎难而上,力不从心,并错误的夸大动作难度,加上别人并无恶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对体育学习和测试感到恐惧。
(二)以前失败经历的情景再现
由于运动项目本身危险性或运动者本身的因素,造成受伤在体育课中并不鲜见,一些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或经验,当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内容与以前经历相似时,伤害事故的情景就会再现,甚至夸大了危险性,从而引发对该内容的恐惧。
(三)对体育运动科学的无知
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多,加上体育理论课少之又少,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简单、肤浅。而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又不能解释时,就产生了恐惧心理。
(四)教师的但已要求和不自觉的偏爱
在体育课中,不论学生的情况如何,个别体育老师都一味的、不分层次的同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样就是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长期遭受失败的困扰,而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恐惧心理,其次,教师对学生又不能平等对待,往往容易冷落差生,有的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是他们的自尊心收到打击,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厌倦和恐惧随之产生。
多种多样原因引起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个别学生的恐惧心理还可能演变成“群体效应”,使教学无法继续。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学的阻力,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克服和矫正的,关键在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二、客服和矫正的方法
1.强化身体素质法
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它们能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某些身体素质训练,即“课课练”这种做法确有一定的实效。同时针对个别差异及其程度加以区别对待,达到全面练习,综合发展的目的,是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不断积累“实力”,增强信心,逐渐克服恐惧。
2.降低难度法
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基础上,改变练习的难度和条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一是在新授课时教师的完整示范不宜将动作的难度做的过大,如双杠支撑摆动,教师将摆动的幅度做的过大,而初学的学生则感到危险而产生恐惧感,因此,新授课示范的难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待基本掌握后再提出新的要求,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二是降低器械难度,器械难度在客观上会引发学生的恐惧心理,如可用橡皮筋代替调高横杆,低杠替代高杠,移近踏跳板等,让学生有安全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还可以将动作分解,设置有效的辅助练习等等。
3.保护帮助法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善体育学习的保护条件,如在进行单杠骑撑前回环的教学时,杠下垫上厚垫和用薄垫其结果皆然不同,我曾在所任教的三个学生情况基本相似的班级中做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基本完成率约为5:3:2。所以保护条件或保护者多,练习者心里稳定性就高,易产生安全感,练习完成的程度就高。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有准备有重点的做好学生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个别“重点对象”教师应亲自保护和帮助,另外,注意掌握好脱保时机是保护帮助法的重要一环。
4.表率帮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安排学生练习时前后顺序,把技术好,胆量大,有把握的学生排在最前面,情况一般的学生排在中间,技术较差的学生排在最后,利用好生影响差生,带动差生,这种教学秩序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练习动力,引发学生间的“比、帮、带”,还能影响有恐惧感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常识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 ,应合理安排学习与他们认知程度相适应的任意解剖、生理学以及预防和急救常识、力学的有关原理,使体育学习与常识原理知识的了解掌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克服和避免因对运动常识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
心理训练法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了心理训练法,因为心理训练法比较其他的方法来的复杂,难以掌握,但在实际教学后比赛中却能够解决上述方法难以既然觉得心理障碍。除了加强课前的心理准备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心理训练的措施。如可以让学生调整放慢节奏深呼吸、做放松练习加以语言诱导以缓和和稳定学习情绪,还可以诱导过渡、增加辅助联系的内容,练习的内容与手段有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总之,体育课上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是不可避免的事,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真正体会体育课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保店镇明德中学)
一、恐惧心理的成因
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动作结构复杂、器械难度大等客观因素是形成恐惧心理的重要成因。
内因是事物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当自身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心理需要时,如身体弱小、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在进行对抗性项目时;身体笨重、高大学生进行协调、技巧类项目时;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进行耐久性项目时,他们普遍对此感到焦虑或恐惧。这些现象在体育课中十分常见。另外,技术动作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器械难度大也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畏惧、胆怯的心理。因此,以上客观因素构成了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产生恐惧心理重要成因。
(一)意志品质较差,缺乏自信
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能水平低,在动作练习时总是不敢迎难而上,力不从心,并错误的夸大动作难度,加上别人并无恶意的说笑,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对体育学习和测试感到恐惧。
(二)以前失败经历的情景再现
由于运动项目本身危险性或运动者本身的因素,造成受伤在体育课中并不鲜见,一些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或经验,当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内容与以前经历相似时,伤害事故的情景就会再现,甚至夸大了危险性,从而引发对该内容的恐惧。
(三)对体育运动科学的无知
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多,加上体育理论课少之又少,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简单、肤浅。而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又不能解释时,就产生了恐惧心理。
(四)教师的但已要求和不自觉的偏爱
在体育课中,不论学生的情况如何,个别体育老师都一味的、不分层次的同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样就是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长期遭受失败的困扰,而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恐惧心理,其次,教师对学生又不能平等对待,往往容易冷落差生,有的甚至让他们当反面教材,是他们的自尊心收到打击,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厌倦和恐惧随之产生。
多种多样原因引起的恐惧心理给正常的体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个别学生的恐惧心理还可能演变成“群体效应”,使教学无法继续。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学的阻力,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克服和矫正的,关键在于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二、客服和矫正的方法
1.强化身体素质法
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它们能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某些身体素质训练,即“课课练”这种做法确有一定的实效。同时针对个别差异及其程度加以区别对待,达到全面练习,综合发展的目的,是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不断积累“实力”,增强信心,逐渐克服恐惧。
2.降低难度法
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基础上,改变练习的难度和条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一是在新授课时教师的完整示范不宜将动作的难度做的过大,如双杠支撑摆动,教师将摆动的幅度做的过大,而初学的学生则感到危险而产生恐惧感,因此,新授课示范的难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待基本掌握后再提出新的要求,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二是降低器械难度,器械难度在客观上会引发学生的恐惧心理,如可用橡皮筋代替调高横杆,低杠替代高杠,移近踏跳板等,让学生有安全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还可以将动作分解,设置有效的辅助练习等等。
3.保护帮助法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善体育学习的保护条件,如在进行单杠骑撑前回环的教学时,杠下垫上厚垫和用薄垫其结果皆然不同,我曾在所任教的三个学生情况基本相似的班级中做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基本完成率约为5:3:2。所以保护条件或保护者多,练习者心里稳定性就高,易产生安全感,练习完成的程度就高。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有准备有重点的做好学生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个别“重点对象”教师应亲自保护和帮助,另外,注意掌握好脱保时机是保护帮助法的重要一环。
4.表率帮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安排学生练习时前后顺序,把技术好,胆量大,有把握的学生排在最前面,情况一般的学生排在中间,技术较差的学生排在最后,利用好生影响差生,带动差生,这种教学秩序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练习动力,引发学生间的“比、帮、带”,还能影响有恐惧感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常识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 ,应合理安排学习与他们认知程度相适应的任意解剖、生理学以及预防和急救常识、力学的有关原理,使体育学习与常识原理知识的了解掌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克服和避免因对运动常识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
心理训练法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了心理训练法,因为心理训练法比较其他的方法来的复杂,难以掌握,但在实际教学后比赛中却能够解决上述方法难以既然觉得心理障碍。除了加强课前的心理准备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心理训练的措施。如可以让学生调整放慢节奏深呼吸、做放松练习加以语言诱导以缓和和稳定学习情绪,还可以诱导过渡、增加辅助联系的内容,练习的内容与手段有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总之,体育课上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是不可避免的事,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真正体会体育课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保店镇明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