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的对策,构建了完善的基于“四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新增的数学类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2003年2月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后,明确地提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1-3]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4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邵阳学院依托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05年开办了本专业。除了少数院校比较成熟,已形成特色外,多数院校尚未形成特色,存在边办学,边摸索的现象,导致该专业“红灯”频现,学生就业压力大,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动手能力差。面对现状,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而且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长期以来重视不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研究,又加之受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低投入,导致实践教学低水平徘徊[4]
作为数学类专业,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就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专业的实验课(课程设计)都从属于各门理论课,其内容主要是重复性的;实践教学的监控机制不健全,导致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使得有些实践内容或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从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教学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导致实践教学在低水平徘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研究,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优化
近年来,一些高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实践教学的某个环节、或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基本流于形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分开,缺乏知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等问题。
3.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相对陈旧、滞后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步伐,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及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大多由理论教师担任,由于教学任务重,加之实践能力素养不够高,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缺乏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5.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管理和质量意识,缺少一套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
针对以上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起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符合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本校是一所应用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这一核心来考虑。结合邵阳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数据分析和BI等信息处理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以最优化为方向特色的应用软件开发结合信息处理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服务地方经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统筹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双师化”
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现有师资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力度和考核力度,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三实”特色(即实用、实践、求实)、“双师”能力和“融合”素质[5-6]。一方面,采取合作研发、企业实践等措施把专业素质好且乐于实践教学的教师安排到企业或实训基地的实际工作岗位上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一批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在实训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等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并在课程内容中积极引进企业的标准和技术,引进企业的工程环境与培训理念。从而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2.以就业为导向,与信息企业及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其竞争力自然难以和重点高校抗衡,尤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这一劣势更加明显。如何把地方这一劣势转化为优势,甚至胜势,就必须和地方企事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培训机构结合,选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或让学生去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高级培训,共建校企合作培养的平台,开展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把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合二为一,让学生在实习中寻找就业机会,既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它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实践和创新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过程。
毕业设计应该与实际紧密结合,选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指导教师科研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种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择,由教师提供选题范围,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题。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社会调查,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可以将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学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协助教师实际科研工作时去发现问题,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掌握工程性技术方法应经历“认知、理解、模拟、应用实践”等四个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应采用两阶段教学法,即“案例分析演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别对应于学生的“认知、理解”过程和“模拟、应用实践”过程,并借鉴于培训机构的一些做法,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发散式教学。第一阶段,教师通过演示分析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为学生实践提供模拟的蓝本。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通过完成相关工程实训项目来达到学习和训练的目标。由于任务的驱动,将迫使学生进一步钻研教材内容,主动掌握项目开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深化实践教学管理度制、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
如何加强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者应探讨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的措施和途径;探讨加强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实习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确保该系统高效运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改革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各环节的文档资料建设,健全教学大纲、有关指导性文件,构建与该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形成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取代的,基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开放意识,注重实践教学的两个面向,即社会需求是导向,培养模式是核心,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体系和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主线是理解基础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依据该主线,结合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特点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从2008年开始,逐步改革和探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以实验课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块,共有21门课程开设了实验课,并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如对依附于各课程的数值实验与MATLAB整合;以课程设计、校内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主体的实践训练模块,在内容安排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需要,遴选出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的问题,同时与最新的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训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以专业见习、社会调查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开展数模竞赛活动、毕业设计(论文)、参加研究课题为主体的科技能力训练模块。在此基础上,对4个模块进行整体设计使之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按教学层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数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加深对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此为第一层次;利用“数学建模”课的实验内容使学生树立起“数学有用”的观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此为第二层次;以专业课的实验内容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载体,并逐步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相结合,全天候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为第三层次。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各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分3个层次进行重新整合。3个层次为:基础层,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提高层,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层,以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为主,突出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其内容按3个层次按一定比例进行构建,上机试验时学生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可以选择。依附于各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可以按以上模式构建。并要求该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与资格考试和其它IT行业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点至面,逐步推广。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已于2008 年开始陆续在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术专业实施,通过几年的实践,构建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显著地改变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应用能力相对不足的状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就业情况普遍较好。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我们将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提高, 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基金资助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35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国家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9(1):1-5.
[3]谢祥云,胡林,李渭清.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大学数学,2008,24(4):5-9.
[4]周富照,王晚生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手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1):103-105.
[5]姜海波,樊孝菊.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4):30-32.
[6]陈锋,吴明辉.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8:64-65.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系 湖南邵阳)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模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新增的数学类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2003年2月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后,明确地提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1-3]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4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邵阳学院依托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2005年开办了本专业。除了少数院校比较成熟,已形成特色外,多数院校尚未形成特色,存在边办学,边摸索的现象,导致该专业“红灯”频现,学生就业压力大,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动手能力差。面对现状,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而且也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长期以来重视不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的研究,又加之受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低投入,导致实践教学低水平徘徊[4]
作为数学类专业,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就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专业的实验课(课程设计)都从属于各门理论课,其内容主要是重复性的;实践教学的监控机制不健全,导致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使得有些实践内容或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从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教学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导致实践教学在低水平徘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研究,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优化
近年来,一些高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实践教学的某个环节、或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基本流于形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分开,缺乏知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等问题。
3.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相对陈旧、滞后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步伐,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及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大多由理论教师担任,由于教学任务重,加之实践能力素养不够高,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缺乏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5.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管理和质量意识,缺少一套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
针对以上问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起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符合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本校是一所应用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这一核心来考虑。结合邵阳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数据分析和BI等信息处理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了服务地方经济以最优化为方向特色的应用软件开发结合信息处理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服务地方经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统筹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双师化”
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现有师资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力度和考核力度,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三实”特色(即实用、实践、求实)、“双师”能力和“融合”素质[5-6]。一方面,采取合作研发、企业实践等措施把专业素质好且乐于实践教学的教师安排到企业或实训基地的实际工作岗位上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聘请一批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在实训基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等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并在课程内容中积极引进企业的标准和技术,引进企业的工程环境与培训理念。从而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2.以就业为导向,与信息企业及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其竞争力自然难以和重点高校抗衡,尤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这一劣势更加明显。如何把地方这一劣势转化为优势,甚至胜势,就必须和地方企事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培训机构结合,选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或让学生去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高级培训,共建校企合作培养的平台,开展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把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合二为一,让学生在实习中寻找就业机会,既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它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实践和创新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过程。
毕业设计应该与实际紧密结合,选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指导教师科研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种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实行双向选择,由教师提供选题范围,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题。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社会调查,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可以将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学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协助教师实际科研工作时去发现问题,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去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学生掌握工程性技术方法应经历“认知、理解、模拟、应用实践”等四个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应采用两阶段教学法,即“案例分析演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别对应于学生的“认知、理解”过程和“模拟、应用实践”过程,并借鉴于培训机构的一些做法,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发散式教学。第一阶段,教师通过演示分析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为学生实践提供模拟的蓝本。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通过完成相关工程实训项目来达到学习和训练的目标。由于任务的驱动,将迫使学生进一步钻研教材内容,主动掌握项目开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深化实践教学管理度制、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改革
如何加强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者应探讨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实践教学的措施和途径;探讨加强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实习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确保该系统高效运行,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改革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各环节的文档资料建设,健全教学大纲、有关指导性文件,构建与该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形成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取代的,基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开放意识,注重实践教学的两个面向,即社会需求是导向,培养模式是核心,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体系和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主线是理解基础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依据该主线,结合我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的特点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从2008年开始,逐步改革和探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以实验课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块,共有21门课程开设了实验课,并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如对依附于各课程的数值实验与MATLAB整合;以课程设计、校内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主体的实践训练模块,在内容安排上,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需要,遴选出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的问题,同时与最新的工程技术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训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以专业见习、社会调查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开展数模竞赛活动、毕业设计(论文)、参加研究课题为主体的科技能力训练模块。在此基础上,对4个模块进行整体设计使之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按教学层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数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加深对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此为第一层次;利用“数学建模”课的实验内容使学生树立起“数学有用”的观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此为第二层次;以专业课的实验内容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载体,并逐步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相结合,全天候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为第三层次。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各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分3个层次进行重新整合。3个层次为:基础层,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提高层,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层,以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为主,突出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其内容按3个层次按一定比例进行构建,上机试验时学生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可以选择。依附于各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可以按以上模式构建。并要求该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与资格考试和其它IT行业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点至面,逐步推广。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已于2008 年开始陆续在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术专业实施,通过几年的实践,构建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显著地改变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应用能力相对不足的状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就业情况普遍较好。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我们将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提高, 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基金资助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35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国家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9(1):1-5.
[3]谢祥云,胡林,李渭清.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大学数学,2008,24(4):5-9.
[4]周富照,王晚生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手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1):103-105.
[5]姜海波,樊孝菊.地方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4):30-32.
[6]陈锋,吴明辉.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8:64-65.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系 湖南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