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共鸣,语文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各类语文名词应远而生,如:本色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生态语文、生命语文、高效语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地方、区域为代表的教学流派,比如:京派、浙派、苏派……每一主张,每一个流派都有核心人物或名师团体。各级各类研讨、展示活动异彩纷呈,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穿梭往来于各地,犹如繁忙的蜜蜂到处采集花粉,期待“采得百花成蜜后”。这些活动让一些悟性高,善思考的老师收获颇丰,他们吸取、内化了各类教育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看的只是表面的热闹,模仿的只是一招半式,一会儿诗意语文、一会儿生态语文、一会儿生命语文……随风倒,课堂表面热闹,没有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可谓雾里看花。
其实语文永远是语文,小语必须是小语,在向名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繁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中、报告中、专家点评中学习什么?千万不能只是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应当重点领会语文教学的实质,练就语文教师的真正基本功。这样我们努力才会有方向,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有进步,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才能有提高,课程改革才会有进展。我认为一线教师在各类名师课堂观摩活动中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学习:
一、 学习课程核心目标的把握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在观摩学习名师课堂的时候必须关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学习他们如何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学到的只是形式,盲目地模仿而背离核心目标的做法。在阅读教学中,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基于教材内容讨论、分析、拓展。比如有老师在教学《争论的故事》时表面上很热闹,有表演,有拓展,也很有趣。可是课堂上仅仅关注了兄弟俩争论的内容,同学们听完故事的感受,进而发散到兄弟俩还会说什么?你还有什么感受?总在内容、情感上的纠结,忽视了争论时兄弟俩争辩的语言逻辑和表达方式,忽视了文本语言的运用和内化实践,弱化,甚至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这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的核心目标,学到的只是表面的拓展、总之,在学习实践中要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学习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一堂精彩的课,与特级教师精妙的教材处理是分不开的。教育前辈叶老说得好:教材是个例子。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摆在语文教师教师面前,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就会有如瓶颈,阻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能处理好教材,不能用好教材,教学就会陷入耗时低效的沼泽。课文解读不仅要围绕语文学科目标,适合学情,还要有必要的技巧。
特级教师的教材解读和处理让人叹服,从他们个人的介绍来看有许多共性的值得我们借鉴:1.课文必须通读、诵读;2.有关背景资料尽可能详尽了解;3.罗列教材有什么;4.胸中有课程目标;5.胸中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发挥个人创造智慧创造性地解读、处理教材。
1、化繁为简:就是所谓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教师要通过精心的取舍、提炼、筛选、整合等手段来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如抓中心句,中心词、点睛之笔等来牵一发动全身。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主张用儿童的眼光看待教材,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此,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2、短文精教:这个主要针对古诗词,寓言等短文,教者巧妙地拓展使教学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常用的方法有想象拓展细节、扩写、续写、表演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王崧舟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把《枫桥夜泊》这样一支小曲上成了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语文交响乐。王老师紧扣历代诗人有关《枫桥夜泊》的诗句把忧愁的明月的文化集于一体,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得整节课如诗、如画、如歌,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精髓。
三、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作为备课、上课的重点。从名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课堂都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创设文本适合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读、说、画、写、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活”起来。理解、运用、内化文本语言,在实践中培养理解运用能力。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珍珠鸟》时,设计了写作练习,让学生从“珍珠鸟”的角度,反写一篇习作《我的主人冯骥才》,这一语文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中促读,读写一体,综合性、实践性很强。
以上所列仅是我们观摩名师课堂的基本要求,此外名师们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教学智慧,触类旁通的扎实底蕴,温文尔雅的大师风范则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积淀的,即便已是名师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在观摩学习中,学会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学会教材处理的一般技巧,学习语文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加上不断地勤勉修为,我们一定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完善自我,成就学生。
其实语文永远是语文,小语必须是小语,在向名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繁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中、报告中、专家点评中学习什么?千万不能只是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应当重点领会语文教学的实质,练就语文教师的真正基本功。这样我们努力才会有方向,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有进步,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才能有提高,课程改革才会有进展。我认为一线教师在各类名师课堂观摩活动中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学习:
一、 学习课程核心目标的把握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在观摩学习名师课堂的时候必须关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学习他们如何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学到的只是形式,盲目地模仿而背离核心目标的做法。在阅读教学中,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基于教材内容讨论、分析、拓展。比如有老师在教学《争论的故事》时表面上很热闹,有表演,有拓展,也很有趣。可是课堂上仅仅关注了兄弟俩争论的内容,同学们听完故事的感受,进而发散到兄弟俩还会说什么?你还有什么感受?总在内容、情感上的纠结,忽视了争论时兄弟俩争辩的语言逻辑和表达方式,忽视了文本语言的运用和内化实践,弱化,甚至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这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的核心目标,学到的只是表面的拓展、总之,在学习实践中要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学习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一堂精彩的课,与特级教师精妙的教材处理是分不开的。教育前辈叶老说得好:教材是个例子。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摆在语文教师教师面前,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就会有如瓶颈,阻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能处理好教材,不能用好教材,教学就会陷入耗时低效的沼泽。课文解读不仅要围绕语文学科目标,适合学情,还要有必要的技巧。
特级教师的教材解读和处理让人叹服,从他们个人的介绍来看有许多共性的值得我们借鉴:1.课文必须通读、诵读;2.有关背景资料尽可能详尽了解;3.罗列教材有什么;4.胸中有课程目标;5.胸中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发挥个人创造智慧创造性地解读、处理教材。
1、化繁为简:就是所谓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教师要通过精心的取舍、提炼、筛选、整合等手段来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如抓中心句,中心词、点睛之笔等来牵一发动全身。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主张用儿童的眼光看待教材,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此,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2、短文精教:这个主要针对古诗词,寓言等短文,教者巧妙地拓展使教学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常用的方法有想象拓展细节、扩写、续写、表演等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王崧舟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把《枫桥夜泊》这样一支小曲上成了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语文交响乐。王老师紧扣历代诗人有关《枫桥夜泊》的诗句把忧愁的明月的文化集于一体,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得整节课如诗、如画、如歌,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精髓。
三、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作为备课、上课的重点。从名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课堂都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创设文本适合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读、说、画、写、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活”起来。理解、运用、内化文本语言,在实践中培养理解运用能力。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珍珠鸟》时,设计了写作练习,让学生从“珍珠鸟”的角度,反写一篇习作《我的主人冯骥才》,这一语文实践活动既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中促读,读写一体,综合性、实践性很强。
以上所列仅是我们观摩名师课堂的基本要求,此外名师们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教学智慧,触类旁通的扎实底蕴,温文尔雅的大师风范则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积淀的,即便已是名师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在观摩学习中,学会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学会教材处理的一般技巧,学习语文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加上不断地勤勉修为,我们一定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完善自我,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