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化教学日益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把生活中的素材带到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其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是摆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并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在这方面,笔者谈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消除畏惧感、神秘感,产生亲近感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具有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意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对所学知识往往能够印象深刻。
例如:笔者在进行《表内除法(一)》这一课教学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分食物”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笔者将预先准备好的“小熊饼干”按组员数分成四份,然后让每组的小组长领回去跟自己的小组组员进行分配,并强调要公平,不能多少不均,最后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自己的分配方案及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深刻的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感悟知识内涵
数学问题的选择对数学效果的影响显著,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加上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数学问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理解运用。实践证明,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有助于小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涵。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动画:小猪和小熊推车比赛,正在选择比赛用的车轮,车轮有方的,有圆的……问:“选怎样的车轮跑得更快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抢答,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普遍认为选择圆的跑得更快。紧接着笔者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呢?”学生先后说出足球、篮球、太阳、碗等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巧妙引入,在调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东西是圆的,具有哪些特征才能称为圆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强烈愿望,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析,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块长方形纸板,上课时讲清“长方形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长方形纸板的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测量、计算黑板和教室的面积,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一内容时,笔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喜欢读的书、喜爱的动画片、爱吃的水果等等,并把调查结果填到统计表中,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中,才能张开渴求知识的翅膀,自由翱翔。
四、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通常分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两种,课内实践多在课堂内完成,以解决课堂问题为主,而課外实践的内容涉及更广泛,也更加强调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也应对课外实践给予重视。对此,笔者一般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生活实际,布置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一来可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二来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完“最大公约数”这个知识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测量出家里大厅的面积(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然后根据瓷砖现有的规格(20cm×20cm、50cm×50cm、80cm×80cm)三种瓷砖价格分别为40元、60元、80元,设计出三种铺瓷砖的方案。统计一下,如果要给你家的客厅铺瓷砖,你能否算出这三种规格的瓷砖分别应该买多少块才最经济实惠?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明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事实证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应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利用好教学这个平台,巧妙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中,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逻辑,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09)
[2]张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1)
[3]王旭,《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8(10)
[4]刘庆丰,《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匡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并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在这方面,笔者谈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消除畏惧感、神秘感,产生亲近感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具有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意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对所学知识往往能够印象深刻。
例如:笔者在进行《表内除法(一)》这一课教学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分食物”这样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笔者将预先准备好的“小熊饼干”按组员数分成四份,然后让每组的小组长领回去跟自己的小组组员进行分配,并强调要公平,不能多少不均,最后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自己的分配方案及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深刻的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感悟知识内涵
数学问题的选择对数学效果的影响显著,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加上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数学问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利于学生理解运用。实践证明,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有助于小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涵。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动画:小猪和小熊推车比赛,正在选择比赛用的车轮,车轮有方的,有圆的……问:“选怎样的车轮跑得更快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抢答,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普遍认为选择圆的跑得更快。紧接着笔者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呢?”学生先后说出足球、篮球、太阳、碗等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巧妙引入,在调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东西是圆的,具有哪些特征才能称为圆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强烈愿望,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析,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笔者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块长方形纸板,上课时讲清“长方形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长方形纸板的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测量、计算黑板和教室的面积,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一内容时,笔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喜欢读的书、喜爱的动画片、爱吃的水果等等,并把调查结果填到统计表中,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中,才能张开渴求知识的翅膀,自由翱翔。
四、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通常分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两种,课内实践多在课堂内完成,以解决课堂问题为主,而課外实践的内容涉及更广泛,也更加强调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也应对课外实践给予重视。对此,笔者一般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生活实际,布置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一来可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二来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完“最大公约数”这个知识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测量出家里大厅的面积(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然后根据瓷砖现有的规格(20cm×20cm、50cm×50cm、80cm×80cm)三种瓷砖价格分别为40元、60元、80元,设计出三种铺瓷砖的方案。统计一下,如果要给你家的客厅铺瓷砖,你能否算出这三种规格的瓷砖分别应该买多少块才最经济实惠?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明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事实证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应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利用好教学这个平台,巧妙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践中,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逻辑,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09)
[2]张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1)
[3]王旭,《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8(10)
[4]刘庆丰,《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匡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