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预测策略的定义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二、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构建预测策略的意义
1.基于种子课程在童本阅读
课程框架中的作用
童本阅读是我们学校基于儿童立场提出的课程理念,包括种子课程、营养课程、生长课程三大圈层结构。种子课程以语文教材为例定点扎根,营养课程借层级阅读丰富拓展,生长课程创研学情境迁移实践。种子课程是童本阅读的第一层级,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策略、图像化策略、提问策略、联想策略、比较策略、联系策略、推论策略等。以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为点,据点探究,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种子课程中的所得是播下的颗颗种子,这些种子在营养课程和生长课程中茁壮成长。预测策略是种子课程中播下的一颗种子,通过培养儿童的预测意识和技能,让儿童在预测中对阅读充满积极的期待和兴趣,有凭借阅读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在预测中积极思考,主动完成新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果,提升阅读能力。
2.基于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
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即儿童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的基础运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际生活应用能力的基本素养。阅读能力不是阅读素养的全部,但国内外公认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
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构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统编本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阅读单元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构建预测策略,就是回到阅读教学的原点,让阅读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其成为培养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一颗种子。
3.基于预测策略在阅读能力
培养中的作用
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近年来,预测策略在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常有运用。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安排一个策略单元。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核心训练点就是预测。同时,它具有未知性、游戏性、趣味性等特点,是符合儿童心理、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阅读策略。
每一次预测,都是训练学生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其思维的过程,也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由于预测策略本身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充满积极的期待与兴趣,能够运用预测策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假设、推理、验证、提出新假设……在这样的探究式阅读中真正做到主动与积极地思考,真正做到敢于与善于猜测,真正提高其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预测策略,有助于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如何构建预测策略
教学中,教师聚焦预测策略,在种子单元中选定种子课文,在种子课文中选择预测依据,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预测支架,帮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策略,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理解文本。
1.紧扣年段目标,构建有梯度的预测序列
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其中,低年级要注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尝试运用简单的阅读方法;中年级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在读书过程中感悟体会;高年级引领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方法。统编本教材把预测策略单元放在三年级上册,不代表预测策略的教学只能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预测是儿童很喜欢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年级阅读能力目标,选择适合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的种子课文,形成有梯度的训练序列:一、二年级借课题和插图进行预测,激发阅读期待,落实字词教学;三、四年级抓重点句段预测,理解词句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五、六年级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背景和行文线索等作预测,论证批判,提高阅读质量。
2.结合文本特点,选择合宜的预测依据
預测不等于乱猜,而是有依据地猜。预测的依据,应该结合种子课文的文本体式来选择。图文并茂的课文适合根据插图预测:如《一分钟》,可通过比较两幅插图,预测发生了什么事。课题隐含多个信息的课文适合根据题目预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题目中提示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猜测会发生什么故事。含有语意深刻的句子的课文,适合抓住关键句预测:如《灰雀》,抓住“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预测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补白文中隐藏的情节,读懂孩子的行为。情节一波三折的课文,可以在转折处预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根据时间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转折处),预测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名家名篇,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写作风格,抓住已知信息进行预测:如《穷人》,“这样的处境下,渔夫和桑娜做了什么?”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准确快速提取的已知信息,并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渔夫和桑娜的善良,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写作风格,预测“已经是这样的处境了,还能这样做,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呢”,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会更准确。
3.设计预测支架,呈现可视化的预测过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直觉思维期,更多关注事物的显著特征,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欠缺,因此,在实施预测这一策略时,要善于设计预测支架,使阅读中预测这一不可见的思维过程、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直观呈现出来,让其可视化,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学会预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年级上册《蜗牛》有一道课后题,让学生借助图片识字。学生通过看图猜字,能准确地猜出“蜗牛”“草莓”“蘑菇”这样表示事物名称的字音,但对“发芽”一词的猜测却并不准确。当教师出示“图上有什么?它怎么样了?”这两个支架问题,再与图片一结合,形成“图文结合”的预测支架后,学生预测的思维过程便更清楚具体了,猜测自然就更精准了。
中高年级学生初步形成逻辑的思维结构,思维方式从具体化逐渐发展到抽象化,可采用表格、关联式脑图、柱状图、饼图等图示支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预测,培养其思维能力。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既要抓住“宙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还要凭借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预测宙斯的惩罚。教学中,用表格将预测的路径直观呈现出来(如下表),使儿童清晰地知道预测不是无端猜测,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不仅需要文本内容的支持,也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根据的判断。这样的表格支架,让儿童对人物行为的预测有据可依。
4.链接课外阅读,聚焦能力的迁移训练
种子课文只是在据点探究,而能力的形成还需要实践和迁移。因此,每一次探究后,教师还应该聚焦预测能力训练点,链接课外阅读,选择可以迁移阅读的文本,让儿童在阅读实践(营养课程)中进一步运用策略,习得能力。如教学《小蜗牛》一课后,推荐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图片,想想图上“有什么”“它怎么样了”,猜测字音,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兴趣;学习《普罗米修斯》后,推荐读《古希腊神话故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潘多拉的魔盒》,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根据“这个人之前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预测他还会怎么做,并用关联式脑图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预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二、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构建预测策略的意义
1.基于种子课程在童本阅读
课程框架中的作用
童本阅读是我们学校基于儿童立场提出的课程理念,包括种子课程、营养课程、生长课程三大圈层结构。种子课程以语文教材为例定点扎根,营养课程借层级阅读丰富拓展,生长课程创研学情境迁移实践。种子课程是童本阅读的第一层级,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策略、图像化策略、提问策略、联想策略、比较策略、联系策略、推论策略等。以阅读策略的学习运用为点,据点探究,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种子课程中的所得是播下的颗颗种子,这些种子在营养课程和生长课程中茁壮成长。预测策略是种子课程中播下的一颗种子,通过培养儿童的预测意识和技能,让儿童在预测中对阅读充满积极的期待和兴趣,有凭借阅读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在预测中积极思考,主动完成新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果,提升阅读能力。
2.基于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
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即儿童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的基础运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际生活应用能力的基本素养。阅读能力不是阅读素养的全部,但国内外公认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核心。
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构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统编本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阅读单元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构建预测策略,就是回到阅读教学的原点,让阅读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其成为培养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一颗种子。
3.基于预测策略在阅读能力
培养中的作用
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近年来,预测策略在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常有运用。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安排一个策略单元。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核心训练点就是预测。同时,它具有未知性、游戏性、趣味性等特点,是符合儿童心理、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阅读策略。
每一次预测,都是训练学生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其思维的过程,也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由于预测策略本身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充满积极的期待与兴趣,能够运用预测策略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假设、推理、验证、提出新假设……在这样的探究式阅读中真正做到主动与积极地思考,真正做到敢于与善于猜测,真正提高其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预测策略,有助于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童本阅读种子课程中如何构建预测策略
教学中,教师聚焦预测策略,在种子单元中选定种子课文,在种子课文中选择预测依据,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预测支架,帮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预测策略,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理解文本。
1.紧扣年段目标,构建有梯度的预测序列
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其中,低年级要注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尝试运用简单的阅读方法;中年级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在读书过程中感悟体会;高年级引领学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方法。统编本教材把预测策略单元放在三年级上册,不代表预测策略的教学只能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预测是儿童很喜欢的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年级阅读能力目标,选择适合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的种子课文,形成有梯度的训练序列:一、二年级借课题和插图进行预测,激发阅读期待,落实字词教学;三、四年级抓重点句段预测,理解词句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五、六年级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背景和行文线索等作预测,论证批判,提高阅读质量。
2.结合文本特点,选择合宜的预测依据
預测不等于乱猜,而是有依据地猜。预测的依据,应该结合种子课文的文本体式来选择。图文并茂的课文适合根据插图预测:如《一分钟》,可通过比较两幅插图,预测发生了什么事。课题隐含多个信息的课文适合根据题目预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题目中提示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猜测会发生什么故事。含有语意深刻的句子的课文,适合抓住关键句预测:如《灰雀》,抓住“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预测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补白文中隐藏的情节,读懂孩子的行为。情节一波三折的课文,可以在转折处预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根据时间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转折处),预测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名家名篇,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写作风格,抓住已知信息进行预测:如《穷人》,“这样的处境下,渔夫和桑娜做了什么?”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准确快速提取的已知信息,并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渔夫和桑娜的善良,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或写作风格,预测“已经是这样的处境了,还能这样做,他们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呢”,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就会更准确。
3.设计预测支架,呈现可视化的预测过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直觉思维期,更多关注事物的显著特征,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欠缺,因此,在实施预测这一策略时,要善于设计预测支架,使阅读中预测这一不可见的思维过程、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直观呈现出来,让其可视化,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学会预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年级上册《蜗牛》有一道课后题,让学生借助图片识字。学生通过看图猜字,能准确地猜出“蜗牛”“草莓”“蘑菇”这样表示事物名称的字音,但对“发芽”一词的猜测却并不准确。当教师出示“图上有什么?它怎么样了?”这两个支架问题,再与图片一结合,形成“图文结合”的预测支架后,学生预测的思维过程便更清楚具体了,猜测自然就更精准了。
中高年级学生初步形成逻辑的思维结构,思维方式从具体化逐渐发展到抽象化,可采用表格、关联式脑图、柱状图、饼图等图示支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预测,培养其思维能力。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既要抓住“宙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还要凭借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预测宙斯的惩罚。教学中,用表格将预测的路径直观呈现出来(如下表),使儿童清晰地知道预测不是无端猜测,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不仅需要文本内容的支持,也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作出有根据的判断。这样的表格支架,让儿童对人物行为的预测有据可依。
4.链接课外阅读,聚焦能力的迁移训练
种子课文只是在据点探究,而能力的形成还需要实践和迁移。因此,每一次探究后,教师还应该聚焦预测能力训练点,链接课外阅读,选择可以迁移阅读的文本,让儿童在阅读实践(营养课程)中进一步运用策略,习得能力。如教学《小蜗牛》一课后,推荐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遇到不认识的字,看图片,想想图上“有什么”“它怎么样了”,猜测字音,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兴趣;学习《普罗米修斯》后,推荐读《古希腊神话故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潘多拉的魔盒》,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根据“这个人之前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预测他还会怎么做,并用关联式脑图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