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张掖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靠实脱贫攻坚责任,下足“绣花”功夫,加大资金项目投入,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围绕扶贫对象精准。着力在锁定目标上下功夫
以严实作风着力提高扶贫对象精准度,严格依据稳定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12345”工作程序,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剔尽剔。一是识别精准。建立扶贫部门与同级人社、公安、工商、房管、国土、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工作衔接,及时进行数据核实比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予以保留,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剔除,2018年全市新识别贫困人口376人,剔除识别不准贫困户371户。二是退出精准。对退出不精准的农户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进行返贫处理,对已脱贫人口进行逐户核查,对脱贫后生活没有明显改善的3户4人进行回退。对2014-2017年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全国扶贫开发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对核查未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返贫处理。2018年,全市返贫户26户,剔除不准重新纳入农户4户10人。三是录入精准。加大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到户信息、技能培训等数据信息填报录入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018年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录入自然增加贫困人口975人,标注自然减少567人,扶贫各类数据质量明显提升。
二、围绕脱贫措施精准。着力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4032.9万元,按照合作社全覆盖的要求,65个贫困村成立农民合作社440家,带动发展特色产业面积77542.9亩,较上年增加23949.3亩,增长44.7%。全市建成食用菌工厂化基地16个,食用菌种植面积1.01万亩,总产量5.83万吨,总产达值4.1亿元。整合各类畜牧业扶贫资金1658.7万元,用于牛羊产业培育,1360户、4051人确定重点以发展畜牧业为脱贫主导产业。二是促进劳动力输出输转。抽调136名专业技术人才,选派35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名师”,深入贫困村集中的35个乡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等方式,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050人。开展春风行动、实施就业创业“三大计划”等措施,帮助2045名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实现输转就业。三是提高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救助水平。将农村一类低保对象年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3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3720元,二类低保对象年保障标准由2800元提高到3480元。农村特困供养补助集中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4794元提高到2018年的6732元,分散供养标准由4233元提高到5478元,切实保障了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落实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参合参保进行100%资助,与省级17家、市县两级26家、乡镇69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协议,取消基本医保起付线,大病保险起付线由3000元降到2000元,报销比例提高到72%-90%。实施“10元85%”的实际补偿比例政策和民政3000元以上兜底保障政策,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五是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抽调市、县区医疗专家和乡镇、村医务人员2285人,组建“1+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100%。2018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送医上门”服务13366人次,“送人就医”服务75人次,协助落实兜底保障措施209人次,转诊服务113人次。民乐县健康扶贫工作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通报表扬。六是强化舆论引导,助推精神扶贫。开展常态性、动态性“快乐老乡”等“精神扶贫”主题宣传报道,在市电视台、张掖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和《三年攻坚奔小康》专栏专题。深入实施“精神扶贫”工程,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开展巡回报告近100场次,帮助贫困群众克服心理上的“贫困”,激励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三、围绕资金使用精准,着力在到戶到人上下功夫
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优先用于“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需求,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严格按照“市级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10%,插花县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15%”的要求,增列扶贫资金专项预算,2017年结转资金和2018年中央、省、市县安排资金总量为32843.4万元,重点用于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设施蔬菜等到户富民增收产业扶持,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二是因地制宜抓好资金投放。甘州区安排资金2795万元,精准投放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民乐县通过招商引资,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出台教育奖励激励政策,为上高中的贫困户学生每学年发放补助金2000元,为考入大学的贫困户学生每学年发放补助金5000元。高台县、山丹县精准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草原管护员,落实岗位工资。临泽县积极创新互助资金使用模式,在扶贫互助协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扩大“三变+精准扶贫”覆盖面,没有借出的扶贫互助资金全部参与“三变”改革,按不低于7%的比例为贫困户分红,使扶贫互助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肃南县共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0户,电子商务平台3个,发展网上销售企业22家、个体网店42家,实现农特产品线上交易额130多万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80多元,增加就业30多人。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市县财政为33个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每村安排3万元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6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34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6.9%,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已全部消除。 四、围绕项目安排精准。着力在改善基础上下功夫
紧盯水、电、路、房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落实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2亿元,重点向贫困村倾斜,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在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高台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项,解决10个乡镇、44个村、13821户、51375人的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二是加快通村道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8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111.5公里(其中:贫困村村内道路238.7公里,自然村组道路124.7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了硬化路,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100%,建制村通客车率和班车率达100%、98.2%。三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稳步推进。2016年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1158户3922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达100%;2017年项目,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2364户8161人,入住率达93.7%;2018年项目,山丹县、民乐县新建的3个安置点,建设进度已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五、围绕帮扶力量精准。着力在锤炼干部上下功夫
强化市、县区、乡镇和帮扶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力量,调派最精工作队伍,集中最优帮扶资源,突出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组织部门大力实施村干部“创业带富"32程,全市“能人型”村干部占到70%,培育贫困村干部创业典型i00多人。大力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派13名“穗选计划”人选(副处级后备干部)到重点乡镇挂职专职抓扶贫工作,15名“墩苗计划”人选(科级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职,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调整撤换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委员6人、村党组织书记5人、村委会主任1人,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向65个贫困村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343名,脱离原单位到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在查清底数、摸准实情的基础上,逐户逐人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脱贫增收计划和帮扶措施,群众对脱贫攻坚认可度达到99%以上。甘州区创新工作举措,建立落实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名干部联系帮扶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合一”帮扶机制,鼓励引导601家企業与贫困户对接帮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61个,帮办实事600多件。
六、围绕脱贫成效精准。着力在退出质量上下功夫
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严格贫困退出标准程序,在县区、乡镇、村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市脱贫攻坚领导I/J、组从各行业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抽查验收组,对符合退出验收际准的拟退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进行抽查验收。2018年验收脱贫3823人,全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3.21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08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1.17%。全市3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实现贫困村退出率100%的目标。10月10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县区在内的全省18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一、围绕扶贫对象精准。着力在锁定目标上下功夫
以严实作风着力提高扶贫对象精准度,严格依据稳定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12345”工作程序,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剔尽剔。一是识别精准。建立扶贫部门与同级人社、公安、工商、房管、国土、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工作衔接,及时进行数据核实比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予以保留,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剔除,2018年全市新识别贫困人口376人,剔除识别不准贫困户371户。二是退出精准。对退出不精准的农户按照相关程序及时进行返贫处理,对已脱贫人口进行逐户核查,对脱贫后生活没有明显改善的3户4人进行回退。对2014-2017年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全国扶贫开发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对核查未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返贫处理。2018年,全市返贫户26户,剔除不准重新纳入农户4户10人。三是录入精准。加大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到户信息、技能培训等数据信息填报录入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018年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录入自然增加贫困人口975人,标注自然减少567人,扶贫各类数据质量明显提升。
二、围绕脱贫措施精准。着力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4032.9万元,按照合作社全覆盖的要求,65个贫困村成立农民合作社440家,带动发展特色产业面积77542.9亩,较上年增加23949.3亩,增长44.7%。全市建成食用菌工厂化基地16个,食用菌种植面积1.01万亩,总产量5.83万吨,总产达值4.1亿元。整合各类畜牧业扶贫资金1658.7万元,用于牛羊产业培育,1360户、4051人确定重点以发展畜牧业为脱贫主导产业。二是促进劳动力输出输转。抽调136名专业技术人才,选派35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名师”,深入贫困村集中的35个乡镇,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等方式,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050人。开展春风行动、实施就业创业“三大计划”等措施,帮助2045名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实现输转就业。三是提高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救助水平。将农村一类低保对象年保障标准由2015年的3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3720元,二类低保对象年保障标准由2800元提高到3480元。农村特困供养补助集中供养标准由2015年的4794元提高到2018年的6732元,分散供养标准由4233元提高到5478元,切实保障了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落实资助困难群众参合参保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参合参保进行100%资助,与省级17家、市县两级26家、乡镇69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协议,取消基本医保起付线,大病保险起付线由3000元降到2000元,报销比例提高到72%-90%。实施“10元85%”的实际补偿比例政策和民政3000元以上兜底保障政策,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五是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抽调市、县区医疗专家和乡镇、村医务人员2285人,组建“1+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达100%。2018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提供“送医上门”服务13366人次,“送人就医”服务75人次,协助落实兜底保障措施209人次,转诊服务113人次。民乐县健康扶贫工作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通报表扬。六是强化舆论引导,助推精神扶贫。开展常态性、动态性“快乐老乡”等“精神扶贫”主题宣传报道,在市电视台、张掖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持续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和《三年攻坚奔小康》专栏专题。深入实施“精神扶贫”工程,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开展巡回报告近100场次,帮助贫困群众克服心理上的“贫困”,激励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三、围绕资金使用精准,着力在到戶到人上下功夫
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优先用于“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需求,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严格按照“市级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10%,插花县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15%”的要求,增列扶贫资金专项预算,2017年结转资金和2018年中央、省、市县安排资金总量为32843.4万元,重点用于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设施蔬菜等到户富民增收产业扶持,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二是因地制宜抓好资金投放。甘州区安排资金2795万元,精准投放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民乐县通过招商引资,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出台教育奖励激励政策,为上高中的贫困户学生每学年发放补助金2000元,为考入大学的贫困户学生每学年发放补助金5000元。高台县、山丹县精准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草原管护员,落实岗位工资。临泽县积极创新互助资金使用模式,在扶贫互助协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扩大“三变+精准扶贫”覆盖面,没有借出的扶贫互助资金全部参与“三变”改革,按不低于7%的比例为贫困户分红,使扶贫互助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肃南县共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0户,电子商务平台3个,发展网上销售企业22家、个体网店42家,实现农特产品线上交易额130多万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80多元,增加就业30多人。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市县财政为33个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每村安排3万元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6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34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6.9%,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已全部消除。 四、围绕项目安排精准。着力在改善基础上下功夫
紧盯水、电、路、房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落实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2亿元,重点向贫困村倾斜,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在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高台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项,解决10个乡镇、44个村、13821户、51375人的饮水安全不稳定问题。二是加快通村道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8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111.5公里(其中:贫困村村内道路238.7公里,自然村组道路124.7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了硬化路,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100%,建制村通客车率和班车率达100%、98.2%。三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稳步推进。2016年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1158户3922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达100%;2017年项目,搬迁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2364户8161人,入住率达93.7%;2018年项目,山丹县、民乐县新建的3个安置点,建设进度已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五、围绕帮扶力量精准。着力在锤炼干部上下功夫
强化市、县区、乡镇和帮扶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力量,调派最精工作队伍,集中最优帮扶资源,突出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组织部门大力实施村干部“创业带富"32程,全市“能人型”村干部占到70%,培育贫困村干部创业典型i00多人。大力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派13名“穗选计划”人选(副处级后备干部)到重点乡镇挂职专职抓扶贫工作,15名“墩苗计划”人选(科级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职,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调整撤换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委员6人、村党组织书记5人、村委会主任1人,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向65个贫困村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343名,脱离原单位到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在查清底数、摸准实情的基础上,逐户逐人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脱贫增收计划和帮扶措施,群众对脱贫攻坚认可度达到99%以上。甘州区创新工作举措,建立落实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名干部联系帮扶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合一”帮扶机制,鼓励引导601家企業与贫困户对接帮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61个,帮办实事600多件。
六、围绕脱贫成效精准。着力在退出质量上下功夫
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严格贫困退出标准程序,在县区、乡镇、村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市脱贫攻坚领导I/J、组从各行业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抽查验收组,对符合退出验收际准的拟退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进行抽查验收。2018年验收脱贫3823人,全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3.21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08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1.17%。全市3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实现贫困村退出率100%的目标。10月10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甘州、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个县区在内的全省18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了贫困县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