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区域地理最基本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区域位置;二是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三是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它们正好反映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要求。下面以“南亚”课堂教学为例,笔者就如何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经纬线,掌握区域位置,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在复习某一具体区域部分时,一定要讲位置,这就涉及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即数理位置,通过经纬度的“十”字定位法可以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但教师不能为了位置而讲位置,一味地叫学生死记硬背经纬线,应该更加侧重于讲位置对其区域特征的影响,如北回归线经过印度半岛北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热量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气候),对海陆相对位置的分析,印度半岛三面环海,更容易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再者,教师可以联系其他重要区域来记经纬线,如半岛东部的90°E经线,经过孟加拉湾也经过中国西北的“三山夹两盆”地区,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二、把握核心特征,运用高中地理原理进行深层次探究
  从考试大纲要求和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区域地理的考查已经从传统的掌握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转变为形成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为主。因此高三阶段区域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高初中地理的结合,即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结合,用高中的地理原理、理念统领区域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内容多,但知识体系大多雷同,即认知位置、把握特征、解决问题。而且区域地理的特征无外乎就是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千篇一律。教师应当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取本区域的突出区域特征,设置问题,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运用高中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在《南亚》教学中,把握突出特征:水旱灾害频发。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或圖片引入。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设问“为什么水旱灾害频发?”,然后以这个问题统领本节课的教学。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化繁为简,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各个击破。如气候因素中对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可以先讲降水必须满足的条件:充足的水汽和水汽凝结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总结常见四种降水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有了这些知识铺垫,学生就比较容易根据材料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如在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差异上,为什么热带季风降水更集中且丰富,学生会懂得从水汽与气温两个因素去分析:首先,雨季时水汽丰富,因西南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遇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其次,本区地处热带,多对流雨;最后,源自北印度洋的飓风带来降水。
  三、授之以渔,掌握区域的分析和研究的思路、方法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以归纳为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便于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以个案分析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便于学生复习归纳总结。1.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2.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对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看似简单,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要熟悉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基本特点和成因,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如本节课,以“水旱灾害频发”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口分布和农业等社会经济因素来分析,并总结规律,构建模型框架。
  四、“无图不地理”,强调地图教学
  通过读图的训练提高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看到这个图,就知道要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来帮助答题,比如说降水量图、等温线图、分布图、统计图,它们都是反映不同的地理要素和地理信息的,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所以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从这个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怎么获得。如本节课应重点讲好三幅图,首先是“南亚政区图”,通过对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分析解读,有助于理解热带季风的成因。其次是“南亚地形图”,对选用的地形图教师必须经过处理,最好不用分层设色图,建议用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图一来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掌握程度,二来更接近高考模式。引导学生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有无特殊地貌来帮助其总结答题规范。最后是“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总结南亚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调用原有知识储备对成因进行探究。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来实现教育目标,笔者认为摆事实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例来教育学生,效果会更好。  学生爱听事例  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事例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特别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比较反感,甚至采取
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历史课本插图,认真探究历史问题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几乎每课都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哲学的大多数知识点可以归属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某个部分。但有些属于交叉知识点,不仅仅属于某一部分。还有些渗透着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辨析体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哲学知识,提高学习实效,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下面从人教版生活与哲学中选取三个知识
安徽省乃至全国每年都在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同样,省内各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每年也在开展这项工作。本人先后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省、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感觉到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没能充分运用和挖掘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的作用。下面,就谈一谈笔者的感受和想法。  一、我省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推介力度小、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
在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即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突破。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点到线,深化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福建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企业发展、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共同富裕;政治生活中的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书面直接呈现的知识相对有所减少,而通过材料展示,需要总结的知识相对增加。所以很多教师都抱怨政治课太活了,不好上,想让学生在课本基础知识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收获,真的很难。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要想上好既符合课改精神,又有真正教学效益的政治课,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造温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
诗词以其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而流传于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诗歌的力量。《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引用的诗词有许多处,其中有意境优美的《天净沙·秋思》,有展现民俗习惯的《元日》,有蕴含深刻哲理的《题西林壁》,有彰显豪迈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的诗词和适当引入一些精炼优美的诗词进行教学,就能创造良
笔者2012年11月初在衢州市高中历史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中开设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人民版必修Ⅱ《历史》专题一第1课),整堂课推进也算顺利,但有一个历史知识点的教学引发了笔者的反思。  当时课堂进程是这样的:当笔者讲授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涉及耕作技术演进到铁犁牛耕之曲辕犁阶段时,首先在课件上展示了《曲辕犁构造图》,然后提出问题:“曲辕犁的使用被认为是铁犁牛耕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一、有关“课前策动”的词义解释  课前策动是指在上课之前通过一种有目的的谋划,发动学生围绕特定学习内容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社会访谈等活动来完成有关的课前“作品”,做好充分的课堂资源准备,并通过课内的展示、整合与运用,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理想的效果形态,正如我市教研员陈老师所描述的“四动”教学模型:课前策动——学生心动——课堂互动——课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