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首看其科技发展的快慢,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此,我们学校教育肩负着神圣而不可推卸的使命,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和完成的一个主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手脑并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课堂的创新,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具体是指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题为基本研究内容,为学生提出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质疑活动。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 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1.2 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3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2 主动探索 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认识水平有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路径,提出合理、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迸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几加几减几”(退位减法)时,并不局限于书中借十法,我让学生通过摆花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让学生選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会学习,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自觉地运用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3.1 以教法导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用教的思路引导学的思路,用教的智慧启迪学的智慧,用教的情感激发学的情感。同时。我还做到或者是明教、或者是暗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了“比的应用”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班原来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后来转进2名女生,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为6∶5。这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抓住男生这个不变量,求出转进2个女生前后,女生各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求解。这样较为复杂,因此,我引导学生用份数进行解答。先启发学生,能否抓住男生人数在女生转进2名学生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特定条件进行解答?然后,我引导学生:原来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后来转进2名女生,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又为6∶5,而4∶3 = 12∶9;6∶5=12∶10,原来男生12份时,女生是9份,现在男生仍为12份时,女生则为10份,这时女生比原来增加了2人,正好增加了1(10-9)份,这时候学生很快就想到这个班原来的学生人数为:2÷(10-9)×(12+9)=42(人)。
3.2 抓学法促学法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总结学生的自学经验,捕捉住学生中的“闪光点”,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了“工程问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甲、乙两人计划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两人共同加工,经过5天后,比计划多加工个120个,问乙每天加工几个零件?”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再求出乙每天加工几个零件。但是这样解答较为麻烦,我启发学生能否想出更巧妙的解法?有个学生提出:“因为乙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而甲、乙两人合作了5天,刚好是乙一人单独做用的天数的一半,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我就刚才这个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进行思考,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甲4天能加工计划的一半,乙5天能加工计划的一半,因为甲、乙共同加工了5天,乙正好加工了计划的一半,甲5天则要超过计划120个,而甲加工完计划的一半只要4天,这120个零件即是甲1(5-4)天的工作量,因为甲4天的工作量乙要5天才能完成,因此可得,乙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为:120×4÷5=96(个)。 4 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我们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的回答很精彩!”“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对出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或激励性评语,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厂去年生产电视机24000台,今年头4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產量。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如下:(24000÷12×8+24000—24000)÷24000,这种方法不仅步骤多,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我启发、点拨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一小部分学生又列出如下算式:24000÷12×8÷24000,还有三、四位同学列出了以下算式:1/4×12—1,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1”,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4。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1/4,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4×12—1。我当场给予该生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眼中呈现出探究的光芒,解题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同时要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2]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3] 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1.25
[4] 王蕾《数学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的尝试》,《师范教育》1999.7.8—58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课堂的创新,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具体是指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题为基本研究内容,为学生提出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质疑活动。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 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1.2 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3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2 主动探索 引发创新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一般来说,保持较长久的记忆。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认识水平有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路径,提出合理、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迸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几加几减几”(退位减法)时,并不局限于书中借十法,我让学生通过摆花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让学生選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教会学习,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自觉地运用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3.1 以教法导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用教的思路引导学的思路,用教的智慧启迪学的智慧,用教的情感激发学的情感。同时。我还做到或者是明教、或者是暗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了“比的应用”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班原来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后来转进2名女生,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为6∶5。这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抓住男生这个不变量,求出转进2个女生前后,女生各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求解。这样较为复杂,因此,我引导学生用份数进行解答。先启发学生,能否抓住男生人数在女生转进2名学生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特定条件进行解答?然后,我引导学生:原来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后来转进2名女生,这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又为6∶5,而4∶3 = 12∶9;6∶5=12∶10,原来男生12份时,女生是9份,现在男生仍为12份时,女生则为10份,这时女生比原来增加了2人,正好增加了1(10-9)份,这时候学生很快就想到这个班原来的学生人数为:2÷(10-9)×(12+9)=42(人)。
3.2 抓学法促学法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总结学生的自学经验,捕捉住学生中的“闪光点”,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了“工程问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甲、乙两人计划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两人共同加工,经过5天后,比计划多加工个120个,问乙每天加工几个零件?”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再求出乙每天加工几个零件。但是这样解答较为麻烦,我启发学生能否想出更巧妙的解法?有个学生提出:“因为乙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而甲、乙两人合作了5天,刚好是乙一人单独做用的天数的一半,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我就刚才这个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进行思考,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甲4天能加工计划的一半,乙5天能加工计划的一半,因为甲、乙共同加工了5天,乙正好加工了计划的一半,甲5天则要超过计划120个,而甲加工完计划的一半只要4天,这120个零件即是甲1(5-4)天的工作量,因为甲4天的工作量乙要5天才能完成,因此可得,乙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为:120×4÷5=96(个)。 4 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我们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的回答很精彩!”“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对出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或激励性评语,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厂去年生产电视机24000台,今年头4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產量。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如下:(24000÷12×8+24000—24000)÷24000,这种方法不仅步骤多,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我启发、点拨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一小部分学生又列出如下算式:24000÷12×8÷24000,还有三、四位同学列出了以下算式:1/4×12—1,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1”,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4。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1/4,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4×12—1。我当场给予该生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眼中呈现出探究的光芒,解题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同时要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2]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3] 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1.25
[4] 王蕾《数学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的尝试》,《师范教育》1999.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