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管理目标的基本要点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良好的教学管理目标可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管理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原则
1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1.1建立积极正向的课堂规则。规则的建立与维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也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征着特定的行为规则。但规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这种规则应该有一定的民主性:首先老师应该慎用惩罚。惩罚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遏制课堂失序的方法,但是,过度、过频的惩罚不仅会影响到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其次,规则的确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仅仅向学生呈现规则的内容并不能保证规则发挥预期效力。
1.2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会有安全感和积极的自我观,才会愿意接受指导和进行自我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会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冲突。老师在减少冲突、增进师生的和谐上是关键性因素,教师的行为方式、观念、态度应该作适当转变,当然还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
1.3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以促进课堂教学管理。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合作性是群体进行有效的内部协调的最关键的因素。内部协调比起外部干预来,其效果最大。教师对小组的管理比对全体的管理难。面对全体,教师的控制可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面对小组.教师的控制通过合作小组间接作用于个体。但合作小组的形式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以教师一人去分别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有限的。学生组成学习中的组织单元,教师直接对个人的管理转变成对组织单元的管理,词用每一个组织单元的管理职能,有助于扩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空
间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1.4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应该是恬静与活跃相统一、热烈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相统一,它是课堂教学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和谐的心理背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因素,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时机设置悬念、适度渲染、适当夸张、丰富情感、突变情节、修辞技巧、反接技术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2 处理好课堂问题行为
2.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心理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问题行为与学生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多样性造成课堂管理的差异性。在各种作用下,有些学生表现出不合规范的课堂行为:认识需要不平衡、情感需要不满足、情绪一时波动、认知方式有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二是教师心理因素。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心理因素主要和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能力、气质、性格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威信的把握等几个方面。
3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要运用好心理学的几个效应:
3.1 首因效应。初次见面时对一个人的印象就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交往。因此,教师在第一次见学生时要避免在装束、措辞、举止等方面给学生留下轻浮的印象,给以后教学管理带来麻烦。
3.2 信任效应。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来源于教师的言而有信,因此,教师对学生做出承诺以后就要做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别人寄予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尤其对那些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孩子,教师的关爱是他们发生改变的很大动力。马太效应。教师对好的学生格外的好,对差生怎么看也不顺眼即是一种马太效应,它易使学生产生骄傲和自卑两种情绪。教师应避免马太效应的发生,用公平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3.3 无声效应。有些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可以对其采用无声效应.即知道了问题的发生,不予理睬,让学生自觉没趣停止问题行为,等该学生发生好的行为就予以强化。当学生做了特别让教师生气的事情以后,教师也要控制情绪,让学生自觉反省,对于犯了比较大的错误的孩子.无声教育胜有声。 (6)暗示效应。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对于有些问题行为,教师不需要中断教学进程去处理它,只需要采用一些暗示策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行为的不满,既保留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7)近因效应。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指最近的信息對认知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比较深刻。如果很多方法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起作用,那就要运用批评和惩罚策略。批评和惩罚学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性质,让他们能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但是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留下阴影。因此,批评和惩罚后要给予安慰,让学生有个心理缓冲。
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总之,课堂问题行为指阻碍正常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类课堂之中,它会直接干扰课堂教学,阻碍学生品格和智力发展。同时,它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调控.对教学成败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原则
1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1.1建立积极正向的课堂规则。规则的建立与维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也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征着特定的行为规则。但规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这种规则应该有一定的民主性:首先老师应该慎用惩罚。惩罚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遏制课堂失序的方法,但是,过度、过频的惩罚不仅会影响到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其次,规则的确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仅仅向学生呈现规则的内容并不能保证规则发挥预期效力。
1.2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会有安全感和积极的自我观,才会愿意接受指导和进行自我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会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冲突。老师在减少冲突、增进师生的和谐上是关键性因素,教师的行为方式、观念、态度应该作适当转变,当然还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
1.3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以促进课堂教学管理。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合作性是群体进行有效的内部协调的最关键的因素。内部协调比起外部干预来,其效果最大。教师对小组的管理比对全体的管理难。面对全体,教师的控制可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面对小组.教师的控制通过合作小组间接作用于个体。但合作小组的形式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以教师一人去分别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有限的。学生组成学习中的组织单元,教师直接对个人的管理转变成对组织单元的管理,词用每一个组织单元的管理职能,有助于扩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空
间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1.4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应该是恬静与活跃相统一、热烈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相统一,它是课堂教学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和谐的心理背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因素,应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时机设置悬念、适度渲染、适当夸张、丰富情感、突变情节、修辞技巧、反接技术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管理节奏,轻松愉快地达到目标。
2 处理好课堂问题行为
2.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心理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问题行为与学生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多样性造成课堂管理的差异性。在各种作用下,有些学生表现出不合规范的课堂行为:认识需要不平衡、情感需要不满足、情绪一时波动、认知方式有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二是教师心理因素。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心理因素主要和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能力、气质、性格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威信的把握等几个方面。
3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要运用好心理学的几个效应:
3.1 首因效应。初次见面时对一个人的印象就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交往。因此,教师在第一次见学生时要避免在装束、措辞、举止等方面给学生留下轻浮的印象,给以后教学管理带来麻烦。
3.2 信任效应。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来源于教师的言而有信,因此,教师对学生做出承诺以后就要做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别人寄予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尤其对那些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孩子,教师的关爱是他们发生改变的很大动力。马太效应。教师对好的学生格外的好,对差生怎么看也不顺眼即是一种马太效应,它易使学生产生骄傲和自卑两种情绪。教师应避免马太效应的发生,用公平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3.3 无声效应。有些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可以对其采用无声效应.即知道了问题的发生,不予理睬,让学生自觉没趣停止问题行为,等该学生发生好的行为就予以强化。当学生做了特别让教师生气的事情以后,教师也要控制情绪,让学生自觉反省,对于犯了比较大的错误的孩子.无声教育胜有声。 (6)暗示效应。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对于有些问题行为,教师不需要中断教学进程去处理它,只需要采用一些暗示策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其行为的不满,既保留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7)近因效应。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指最近的信息對认知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比较深刻。如果很多方法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起作用,那就要运用批评和惩罚策略。批评和惩罚学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性质,让他们能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但是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留下阴影。因此,批评和惩罚后要给予安慰,让学生有个心理缓冲。
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总之,课堂问题行为指阻碍正常教学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类课堂之中,它会直接干扰课堂教学,阻碍学生品格和智力发展。同时,它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调控.对教学成败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