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修改是一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并提出可操作的办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修改;习作;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过程中关注好词好句较多,如引用名人名言、四字词、修辞句式等,对于习作存在的问题也是笼统地认为,如“事情不够详细”“语句不够优美”等,怎样能写详细,怎样表达才优美,学生却找不到评价的依据,更少了具体修改的方法。本文以语文教材资源为依托,把课堂习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反复”加工过程中,使其学会各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习作技巧,从自身的习作实践经验中反观自身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一、 锤炼语言,提升表达
学生在修改自己习作时,除了词语搭配和句子成分残缺等,对其他句子的修改无从下手,要求判断句子是否通顺优美时,往往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相关句子的积累,教师可从语文教材中的语句为切入点,先带领学生认识、感受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以此为根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朗读——对比——修改
学生辨别句子是否有语病,表达是否通顺和优美,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在对比中朗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习得表达方式。学生在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习作中关键句子的表达,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相同的语境中朗读,体会哪一句更简洁有力,哪一句语气上更能体现习作者的心情。
文中例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对比: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对比:非洲不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通过朗读,学生在学习《彩色的非洲》一文中,原文的感叹句最能表达作者对非洲生活的赞美,陈述句太普通了,重点不突出,反问句多了点悬念,不够奔放,唯有感叹句最适合本文。对于习作中的关键句子,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的学习,在习作修改环节能有意识地思考遣词造句,寻找最恰当的表达。
(二)发现——对比——修改
学生修改一篇流水账的习作时,仍不能在该写详细的地方给出意见,说明学生对详细描写毫无办法,自己都不明白何为详细,为何详写,怎么修改详细?要具备这能力,可以在修改中习得,通过变换句式以对比,发现句子表达的细腻之处,体会何为描写详细、生动、形象。通过炼字、遣词造句等方法,让学生在宽广的对比中,自觉找到某个最切合自己内心想法和表达意愿的辞藻,逐步提高语感,对规范的经典的语言文字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样的,让学生锤炼语言,为文章添色,学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感悟修辞句也可如此教授。在学习比喻句时,学生对比运用了比喻修辞的和另一句没有用比喻修辞的句子,会发现比喻的美妙之处。例如对比“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差异,教师可以提供反面的例子,让规范的语言与不规范的语言作对比,同一内容不同表现美感的句段作对比,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二、 揣摩构思,优化逻辑
语句的修改,遣词造句的琢磨,教师把要求稍微放低,学生容易接受,在自主修改过程中对习作产生兴趣。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等课文里,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构思,把握重点内容,通过变换段落的顺序来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以达到修改习作时举一反三的效果。《彩色的翅膀》一文中的插叙等。高年级学生应掌握文章框架和行文思路,习作前列个提纲,能很好地解决写作无思路问题,写作有思路但是思路混乱问题下文继续讨论。
通过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学生学习课文或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慢慢养成文体意识。侧重叙事的课文,学生学习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悬念的设置,一波三折的妙处等;散文化的课文抓住作者的情感主线,通过片段的事例表达情感;说明文则要了解说明的对象,从哪些方面介绍,自然段的过渡,以及所用到的说明方法;议论文则掌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古典诗词通过感受意象把握文本思路等。
三、 抒发真情,反哺阅读
修改习作时,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当时的环境和心情精准地表达出来,让文字再现生活便是习作修改的目标,习作修改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增删与润色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我,更能准确地还原生活感受,学生离开了鲜活的生活体验,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内容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修改的方向也就无从谈起。当学生完成习作起稿后,“当时的生活”便是学生修改习作的根据,这离不开用心的观察。以下是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反复修改后的一段话,很容易勾起当时钓鱼的回忆。
学生习作中的感悟也不是凭空产生,需要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實事求是地有感而发,并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在面对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以及繁复的生活现象时,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挖掘出其本质内涵,从而提炼出写作的主题。”也必定是从这件事中来,把积累的习作“万能开头”语句进行修改,修改成这篇习作独有的开头。
学生通过对自己作文主题的修改,对具体语句的修改之后,再去读同一篇文章,或者读同一本书,会发现以前忽略的东西,如下文的学生写了自己钓鱼的经历,由简单叙述到详细描写,对《狼王梦》里描写大为惊叹,被作者的细致描写感动,这就是习作对阅读的影响。例如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以前都是以修辞手法的句子为主,慢慢地,对于《冬阳·童年·骆驼队》等朴素却准确的语言进行积累,这是一个明显的阅读兴趣的转变。
总的来说,习作修改是一个从主动接受到主动创作的一个过程,学生需要明确哪些语言是正确的,哪些语言是美妙的、形象生动的,哪种结构是清晰的,才能对有毛病的习作进行修改,让习作能文从字顺地表达感受和见解,达到更好地与人交流的目的,习作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习作修改来促进,过程虽然漫长但是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复兴.课文是怎样“炼”出来的:名家教你改课文,学作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管建刚.好作文是改出来的[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杨丹惠,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
关键词:修改;习作;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过程中关注好词好句较多,如引用名人名言、四字词、修辞句式等,对于习作存在的问题也是笼统地认为,如“事情不够详细”“语句不够优美”等,怎样能写详细,怎样表达才优美,学生却找不到评价的依据,更少了具体修改的方法。本文以语文教材资源为依托,把课堂习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反复”加工过程中,使其学会各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习作技巧,从自身的习作实践经验中反观自身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一、 锤炼语言,提升表达
学生在修改自己习作时,除了词语搭配和句子成分残缺等,对其他句子的修改无从下手,要求判断句子是否通顺优美时,往往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相关句子的积累,教师可从语文教材中的语句为切入点,先带领学生认识、感受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以此为根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朗读——对比——修改
学生辨别句子是否有语病,表达是否通顺和优美,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在对比中朗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语气,习得表达方式。学生在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习作中关键句子的表达,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相同的语境中朗读,体会哪一句更简洁有力,哪一句语气上更能体现习作者的心情。
文中例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对比: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对比:非洲不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通过朗读,学生在学习《彩色的非洲》一文中,原文的感叹句最能表达作者对非洲生活的赞美,陈述句太普通了,重点不突出,反问句多了点悬念,不够奔放,唯有感叹句最适合本文。对于习作中的关键句子,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的学习,在习作修改环节能有意识地思考遣词造句,寻找最恰当的表达。
(二)发现——对比——修改
学生修改一篇流水账的习作时,仍不能在该写详细的地方给出意见,说明学生对详细描写毫无办法,自己都不明白何为详细,为何详写,怎么修改详细?要具备这能力,可以在修改中习得,通过变换句式以对比,发现句子表达的细腻之处,体会何为描写详细、生动、形象。通过炼字、遣词造句等方法,让学生在宽广的对比中,自觉找到某个最切合自己内心想法和表达意愿的辞藻,逐步提高语感,对规范的经典的语言文字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样的,让学生锤炼语言,为文章添色,学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感悟修辞句也可如此教授。在学习比喻句时,学生对比运用了比喻修辞的和另一句没有用比喻修辞的句子,会发现比喻的美妙之处。例如对比“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差异,教师可以提供反面的例子,让规范的语言与不规范的语言作对比,同一内容不同表现美感的句段作对比,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二、 揣摩构思,优化逻辑
语句的修改,遣词造句的琢磨,教师把要求稍微放低,学生容易接受,在自主修改过程中对习作产生兴趣。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等课文里,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构思,把握重点内容,通过变换段落的顺序来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以达到修改习作时举一反三的效果。《彩色的翅膀》一文中的插叙等。高年级学生应掌握文章框架和行文思路,习作前列个提纲,能很好地解决写作无思路问题,写作有思路但是思路混乱问题下文继续讨论。
通过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学生学习课文或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慢慢养成文体意识。侧重叙事的课文,学生学习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悬念的设置,一波三折的妙处等;散文化的课文抓住作者的情感主线,通过片段的事例表达情感;说明文则要了解说明的对象,从哪些方面介绍,自然段的过渡,以及所用到的说明方法;议论文则掌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古典诗词通过感受意象把握文本思路等。
三、 抒发真情,反哺阅读
修改习作时,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当时的环境和心情精准地表达出来,让文字再现生活便是习作修改的目标,习作修改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增删与润色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我,更能准确地还原生活感受,学生离开了鲜活的生活体验,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内容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修改的方向也就无从谈起。当学生完成习作起稿后,“当时的生活”便是学生修改习作的根据,这离不开用心的观察。以下是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反复修改后的一段话,很容易勾起当时钓鱼的回忆。
学生习作中的感悟也不是凭空产生,需要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實事求是地有感而发,并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在面对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以及繁复的生活现象时,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挖掘出其本质内涵,从而提炼出写作的主题。”也必定是从这件事中来,把积累的习作“万能开头”语句进行修改,修改成这篇习作独有的开头。
学生通过对自己作文主题的修改,对具体语句的修改之后,再去读同一篇文章,或者读同一本书,会发现以前忽略的东西,如下文的学生写了自己钓鱼的经历,由简单叙述到详细描写,对《狼王梦》里描写大为惊叹,被作者的细致描写感动,这就是习作对阅读的影响。例如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以前都是以修辞手法的句子为主,慢慢地,对于《冬阳·童年·骆驼队》等朴素却准确的语言进行积累,这是一个明显的阅读兴趣的转变。
总的来说,习作修改是一个从主动接受到主动创作的一个过程,学生需要明确哪些语言是正确的,哪些语言是美妙的、形象生动的,哪种结构是清晰的,才能对有毛病的习作进行修改,让习作能文从字顺地表达感受和见解,达到更好地与人交流的目的,习作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习作修改来促进,过程虽然漫长但是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复兴.课文是怎样“炼”出来的:名家教你改课文,学作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管建刚.好作文是改出来的[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杨丹惠,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