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创设有效的对话时空、对话资源、对话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才干,释放自己的潜能,提高有效对话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有效对话 时空 话题 环境
真正的有效对话,指的是蕴含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也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对话意味着教育双方不仅有言语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经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交流。包括教育主体之间相互认知、相互沟通、共同体验、共同创造的过程。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这样就会产生新的思想。
一 创设有效的对话时空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给予学生思维的时空。“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尤威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教师一般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O,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等待时间”的增加,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同时,问题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学生答问时必然需要增加“等待时间”。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大增加,有学生列式(5×5+5×10+5×10)×2或5×5×2+5×10×4;上、下底面的面积有两个5×5,所以列式为5×5×10;因为有4个5×10的面,而上、下底面的面积合起来也是5×10,因此共有5个5×10,所以还可以列式为5×10×5。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在表面上活起来了,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
二 创设有效的对话资源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话题,学生对话的话题要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对于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课堂教学中的话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可真正融汇到教学中并产生作用:其一,话题本身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即话题具有挑战性,有相对的难度与深度,能达到激趣引思的效果,使学生有能力且愿意参与对话,解决问题;其二,话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缺失能够弥补,且弥补的内容是开放发散的,弥补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出现量变或质变。具有这两个条件的话题才是有效话题。
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把“234”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后相加,检验交换后的各数和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学生心存疑惑,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有效对话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教师可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赋予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兴趣、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三 创设有效的对话环境
课堂的空间布局与对话教学的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成紧密相关。那么,如何安排座位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话呢?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其中一员。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论,不时利用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演说,还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人的见解,不时对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质疑。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教室,需要有适合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的座位安排。因此,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对话氛围的多种座位模式。如圆桌型:将教室空间分成几块,每块有一张比较大的课桌,每组学生围绕在一张大课桌周围,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马蹄型:将座位排列成马蹄形,教师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从事沟通与课堂管理,学生也可以互相倾听,有助于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新课程下的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对话,并积极地做出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意味着可以开放心灵,张扬个性,释放潜能,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论自己想论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
关键词 有效对话 时空 话题 环境
真正的有效对话,指的是蕴含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也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对话意味着教育双方不仅有言语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经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交流。包括教育主体之间相互认知、相互沟通、共同体验、共同创造的过程。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这样就会产生新的思想。
一 创设有效的对话时空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给予学生思维的时空。“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尤威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教师一般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O,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等待时间”的增加,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同时,问题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学生答问时必然需要增加“等待时间”。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大增加,有学生列式(5×5+5×10+5×10)×2或5×5×2+5×10×4;上、下底面的面积有两个5×5,所以列式为5×5×10;因为有4个5×10的面,而上、下底面的面积合起来也是5×10,因此共有5个5×10,所以还可以列式为5×10×5。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在表面上活起来了,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
二 创设有效的对话资源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话题,学生对话的话题要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对于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课堂教学中的话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可真正融汇到教学中并产生作用:其一,话题本身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即话题具有挑战性,有相对的难度与深度,能达到激趣引思的效果,使学生有能力且愿意参与对话,解决问题;其二,话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缺失能够弥补,且弥补的内容是开放发散的,弥补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出现量变或质变。具有这两个条件的话题才是有效话题。
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把“234”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后相加,检验交换后的各数和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学生心存疑惑,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有效对话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教师可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赋予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兴趣、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三 创设有效的对话环境
课堂的空间布局与对话教学的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成紧密相关。那么,如何安排座位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话呢?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其中一员。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论,不时利用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演说,还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人的见解,不时对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质疑。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教室,需要有适合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的座位安排。因此,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对话氛围的多种座位模式。如圆桌型:将教室空间分成几块,每块有一张比较大的课桌,每组学生围绕在一张大课桌周围,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马蹄型:将座位排列成马蹄形,教师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从事沟通与课堂管理,学生也可以互相倾听,有助于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新课程下的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对话,并积极地做出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意味着可以开放心灵,张扬个性,释放潜能,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论自己想论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