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韵寻眼体境悟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优秀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诗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诗歌的优美与娟秀,从而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富有文艺气息,使他们富有才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诗歌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诗歌修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通过接受优秀诗歌的熏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关键词】教学策略鉴赏技能信息化时代
  诗歌的学习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学的诗歌教学的目的仍旧很功利化,教师并没有潜心钻研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修养,而是努力地研究试卷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规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这样功利化的教学目的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基于此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改进传统诗歌教学的策略,诗歌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终极目的。
  一、教师要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踏实的敬业品质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教师应首先丰富完善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和诗歌素养。上课前,教师应认真阅读并深入探究教材的内涵,对诗歌内容和思想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可以参考一些辅导资料,但是不能完全依据辅导资料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诗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机械化、程序化,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结合课标深入探究教材的内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诗歌鉴赏亦是如此。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阅历的不同,所以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所谓深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在课前,结合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认真研读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包括诗人的自身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诗歌涉及的一些写作技巧及其作用、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心境、诗歌的主题思想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合,教师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诗歌的思想、主旨做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在上课时,教师才能够有充分的自信,同时,可以对学生的诗歌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辅导资料上所写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二)教学方案联系学生实际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尽可能多的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争取每节课让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在平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的测验成绩,观察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态度,课下与学生交谈对诗歌学习的看法与感受等,以此对每个学生的诗歌学习水平做一个粗略地了解,从而制定出一个对绝大多数学生适用的教学方案。
  总之,要改进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努力和充足的准备。
  二、教师要形成一套自己针对学生诗歌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在自己诗歌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自己的诗歌教学经验,可以把其他优秀教师的诗歌教学经验作为借鉴,但是不能照搬。因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习惯以及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实际情况的诗歌教学策略。
  (一)介绍背景,感知诗人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对于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且了解诗歌背景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学生形成诗歌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看历史纪录片、看专家讲座、学生分享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虞美人》为例,词人李煜是一个有着卓越文学禀赋的皇帝,他前期创作的诗歌以为宫中的歌舞艳乐配词为主要目的,这个时期的诗歌是他宫中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他后期创作的诗歌以描述自己的丧国之痛和对物是人非的惆怅和感慨为主,此时,他的诗歌具有了真正的文学价值,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达了李煜对被囚禁于宋营生活的厌倦,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将诗人的亡国之痛也刻画地溢于言表。当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后,对于诗人的感情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热情。
  (二)诵读诗歌,品位意境
  诗歌具有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和形式美,诵读诗歌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会诗歌的这些美丽之处,既能培养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精华的深厚感情,也能够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诗人在诗歌中所寄予的感情。诵读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一些感情表达不太明显的诗歌,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或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的示例,从而使学生能够初步地理解该诗歌的诵读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抒发情感的诵读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当学生欣赏过诗歌诵读的示例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齐声诵读、分组轮流对读、诗歌接龙的方法增加诗歌朗诵的趣味性,從而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热情。以部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富有节奏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已故的丈夫的怀念,对于失去的东西想找却怎么也找不回来的怅惘失落之情。诵读时应注意气息的运用,将诗人这种失落痛苦的情绪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还比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整首诗的情绪慷慨激昂,表现了毛主席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豪情壮志,诵读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洪亮,表现出诗歌所要表达的豪情。
  (三)教授理论,拓展深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体会后,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诗歌鉴赏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使学生以后读到任意一首诗歌,能够通过这些技巧对诗歌的写作形式、表达的感情和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形成学生自己对于诗歌理解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诗歌情感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对诗人形象、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对诗歌中景物等分析,让学生领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例如,部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引用了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的英雄事迹,他指挥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场景,是何等的威风凛凛,迎娶美丽的小乔时,是何等的雄姿英发,但是,如此一位武功盖世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里依旧是过眼云烟,如今,周瑜的英勇事迹,人们只能从史册中去了解,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建立一番丰功伟业的壮志已经被消磨殆尽,看破了世间的功名利禄,心境已然变得豁达了,通过对文中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诗人对功名利禄早已豁达的心境。
  2.诗歌写作技能的教学
  詩歌的写作技能包括意境的使用、炼字、景物的排列等,通过对这些写作技能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于诗歌的创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细节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以千古词帝——李煜的《虞美人》为例,词中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绝唱,诗人将无尽的愁情比作江中流动的春水,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心中愁情的绵延不断、无法消除,与此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东流的春水是一幅很美的动态景观,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1]。
  以陶渊明《饮酒(其五)》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讲解炼字对于体会诗歌之美的作用,此句诗描绘了一幅诗人在田野里采菊,偶然间抬头望见了南山的画面,这句诗里的“见”字用得最奇妙生动,千百年来,成了众多诗歌学习者的经典范例,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隐居田园时悠然自得的心境,倘若用“望”则变成诗人故意朝南山望去,则无法充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因此,“炼字”的掌握对于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品味诗歌细节美和内在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诗歌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对于诗歌鉴赏有系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实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诗歌、学生学诗歌的要求[2]。
  三、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做到与时俱进,诗歌鉴赏的教学亦是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诗歌鉴赏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诗歌学习的收获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炼字技巧时涉及的例子,“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有的同学不理解“推”和“敲”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描述的意境,制作两个小视频,分别向学生们展示“推”和“敲”的区别,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体会“推”和“敲”这两者之间的区别[3]。另一方面,将多媒体与诗歌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诗歌学习更加富有乐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诗歌朗诵作品,之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后对于诗歌朗诵的看法和体会,在分享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可以使课程氛围更加融洽[4]。
  结语
  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语文教师应该发扬探索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钻研,开创出一套自己的诗歌教学策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诗歌素养,使他们通过学习诗歌而领会并热爱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发挥语文的人文性特点,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
  【参考文献】
  [1]吴春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分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2).
  [2]杨海燕.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索[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2).
  [3]刘桂香.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5).
  [4]易平.如何提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质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5).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体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设置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等,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文章对德育教育在高中體育课中开展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德育  引言  德育教育工作是以品德、道德、素养等为主,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渗透,应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各项教学环节为节点,将德育教育
【内容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综合开展不同形式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探究实验能力,以此来更好的体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质作用和优势。其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需要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保证学生掌握实验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性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许多好的企业招聘要求都是要985、211大学毕业的学生,因此,高考是学生改变人生的有效道路之一。物理是高考至关重要的科目,对于文理分科的学生来说,物理是理综科目中分数占比最大的科目;对于走班选课的学生来说,因为物理科目的选择人数少,教师有时间、有精力仔细的给学生辅导。所以,教师一定要建立高效的物理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率的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  【关键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学生的核心学科之一,关键能力非常重要,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关键能力也包括了语言学习与构建、在不同情景中的沟通、独立思辨等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利用相应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本篇文章就主要针对高三语文复习课当中指向语文关键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三语文关键能力策略  语文关键能力在于对语言的建构运用、思维发展的提升
【内容摘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要将他们培养成有理想志向,有文化道德的新型人才。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开展针对提升初中生审美阅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简单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审美阅读情感能力的培养原则,并研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审美阅读 情感能力 初中语文 培养原则 教学策
【内容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期间,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成了教育探索与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学者逐渐意识到了我国现阶段初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说学生在面对考试题目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解答,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而STEAM 教学理念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跨学科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
【内容摘要】由于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质量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也跟随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初中政治教育作为中学生政治课堂的第一步,它的授课内容会对学生的思想发育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为了让初中的政治课堂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授予,在课堂中适当引入时政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 时政引入策略  现如今,无论是学生自身要求,还是新课改的改革需
【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是极其重要的。这需要初中历史教师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不断地转化以及实践开辟出适合现代教育和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在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历史思维等各个方面技巧加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本文就此作出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渗透 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全学生人格。现如今,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是当前初中语文老师需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明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表现,最后提出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们希望能够依托初中语文阅读教材,
【内容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必然需求。本文围绕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及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2018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见,国家对家国情怀素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