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之我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简单介绍四种基本教学方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并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后的教材结构,分析了不同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 呈现 实践 发现 强化
  
  新的地理教材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机会和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变革,如何把握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新的教学形式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量、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家们探索出许多新的、旨在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等颇有影响的教学方法,建立起现代教学方法体系。对于教学方法的分类,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有不同的标准,较知名的地理教学方法分类有凯洛夫、帕拉马丘克、斯卡特金、拉斯卡等的分类。
  美国教育学家拉斯卡认为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一、呈现的方法。即把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其提供学习刺激。呈现方法的过程结构如下:
  
  从过程图中不难看出,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缺少反馈的调节。呈现方法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向学生讲授、谈话、演示图片、让学生阅读、示范和观察。学习刺激被学生接受后,学习就会发生,不要求学生作出特别的努力。教师的作用是正确选择合适的学习刺激,并以适当的次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其中是比较被动的。在现代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可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感性的认识,如图片、动画、多媒体资料,强调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但也要注意呈现信息的“量”与“度”的把握,张弛有序。如高中地理Ⅰ(必修)《宇宙中的地球》一个单元,学生对此单元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相关的卫星拍摄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并结合现状介绍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作出的卓越成绩(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完美发射回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配以相应的多媒体资料来展现一些抽象的知识(如黄赤交角),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应用呈现的方法进行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可行性,组织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从中选取典型的和价值大的资料课堂上展示、呈现,其余的资料可由学生课下交流,这样可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实践的方法。与呈现的方法相比,实践的方法不是将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提供学习刺激,提供可以模仿的模式并通过特定的活动来进行教学。通常由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信息反馈。实践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学习某个确定的课题,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准备考试,要求学生模仿某特定的模式,进行活动训练,让学生朗诵等。在原来高二地理选修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知识:人口、城市、旅游、区域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对自己的家乡进行区域规划。因为贴近生活,所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调查研究热情,也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把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也引起很多教师的兴趣,大家都积极参与。在学生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既很好的应用了所学知识,也自愿拓展了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教材的活动部分和选修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的部分,我也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尝试,并不断改进。
  
  三、发现的方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发现预期的学习结果。在提问学生时运用苏格拉底法,组织学生参加有助于新的学习发现的讨论会。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各种讨论,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并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发现法属于地理引导方法之一,地理引导方法还包括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即案例教学法)、导学法等。地理引导方法的过程结构示意图如下:
  
  通过与呈现方法过程结构图比较,可以看出:地理引导方法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路者、向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者。教学过程有很好的反馈环节,不仅反馈到教师,而且反馈到学生,这样可以及时调节教学环节,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发现。
  
  四、强化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最重要的。在学生作出预期反应之后,对学生的反应加以赞许、奖励等。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认可,产生一种成就感,成为刺激其进一步继续学习的动力。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形成的,很多教师都有其独到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会因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而不同,而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都不可能凭借单一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的合理组合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其信息流程如下:
  
  只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起来。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在上面图示的整个过程中,呈现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即发现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得到有机的组合,分工不同,但所完成的目标却是统一的。适应新形式的教学应该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创造教学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学,因其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学活动更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尽可能创造和利用更多得机会让学生参与观察、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使用仪器等科学活动,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地理,并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余文森
  
  
其他文献
初中美术欣赏是新课程义务教育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美术欣赏体现在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自主体验之上。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但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忽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自主体验,致使学生自主性欣赏的能力难以养成。那么,怎样才能在欣赏课中让学生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本文试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 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导入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员”角色,加强
2017年9月3日和6日,第五届“千森杯”国际自盟公路越野职业一级赛,分别在北京丰台区长辛店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和延庆区妫河自行车森林公园圆满落幕.rn在本次赛事,共有来自世界2
期刊
开放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改变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模式,以宽泛的教学环境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开放性教学可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开放性的教学,能激发学
国Ⅲ标准不能按期全面实施,除了炼厂设备更新所需资金多、时间长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而“车到油到”也必须在不同地区分期分批、渐进实施。 National III standards can n
离婚,虽然是每一对夫妻都不愿意面临的问题,但确又是已经走到婚姻尽头的每对夫妻必须面对的问题。离婚解除的不仅是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同时也终止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随着目前房价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北京地区,房屋作为财产中的一种,显然已成为财产分割的核心部分。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房屋的价值、归属等问题发生的争议越来越多,各地法院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和方法也有所不一。笔者认为,在此对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如何分割的
天津市根据中评协《关于做好2007年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的通知》(中评协〔2007〕48号)。天津市评协抽选了4名评估师和协会工作人员组成两个检查小组开展检查工
期刊
供应符合地方国IV标准的高质量油品,所有油罐车、加油站实现油气回收,在奥运会举办时间逐渐走近时,两大石油巨头支持绿色奥运的改造措施也将逐渐实现。 Supply of high-qual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对此,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预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就向语文教师提出:应该如何设计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过程。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总结,有如下一些浅见:    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过去的教学设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外延在逐渐扩张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其中,最受社会关注的便是留守儿童问题。考察这些留守儿童,尽管隔代抚养几乎不存在问题;然而,隔代抚养所缺失的家庭教育环节,则深刻的影响着这些孩子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围绕着:工作的延展性要求;工作的针对性要求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探究    初中班主任工作历来
中介行业目前面临一种发展的困惑,社会认同程度不高,这诚然是诸多因素所致,但深层次原因是行业人文精神的缺失。    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作用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对自然、对社会、乃至对天道的一种认知,并且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一种意识。人文精神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界一场以神学为中心的反叛,其深化于哲学界,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对宗教、对自然、对人、对人性的一种反思。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教育界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