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对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问题的分析、影响因素的挖掘和应对策略的探讨上,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化,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研究内容有待全面化,研究对象有待特殊化。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文献梳理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10-0053-04
【作者简介】韩珊(1990-),女,河南商丘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孔露(1987-),男,河南睢县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1978年以来,国家逐渐重视学前教育阶段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政策法规[1]。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与家庭只有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兴盛,农村学前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家园合作共育的理念在广大乡村地区幼儿园逐渐深入人心,众多研究者们展开了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了解国内关于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现状,笔者分别以“农村(乡村)”和“家园”为篇名关键词,文献分类目录设置为“学前教育”,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获得有关“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的文献共42篇,其中29篇期刊文献,会议论文5篇,学位论文8篇。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已有研究的整理与回顾,深刻把握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进展,总结不足,引发思考,以期能够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改革与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目前国内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即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有效开展的因素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问题研究
1. 家园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持。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是萌发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幼儿园只把家园合作作为幼儿教育的陪衬,实践上缺乏真正的深入性合作[2][3]。有研究指出,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教育好幼儿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部分教师害怕麻烦也不愿意经常开展家长工作[4]。也有研究认为,在家园联系方面,家长主动沟通的意识严重不足,农村幼儿家长的特质是导致家园合作困境的重要因素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5]。
2. 家园合作的形式多样化不足
家园合作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然而,目前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主要采取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其他形式很少涉及[6]。有调查指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家长会、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方面,这些形式每学期组织的频率也是屈指可数[7]。还有研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幼儿园所谓的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开放日等高级形式基本形同虚设,很多材料都是临时编造的,家长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参与[8]。
3. 家园合作的内容深入性不够
全面、深入的家园合作内容是促进幼儿与家长共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内容的深入性不够,很多流于表面形式[9]。有研究指出,家长参与主要是被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如按时接送幼儿、及时更换被褥、提供教学材料等;而深層次的、实质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课程设计等相当少[10]。还有研究指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内容存在片面化问题,76%的教师更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方面,而87%的家长则更关心幼儿学习表现[11]。
4. 家园合作主体的地位不平等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充分挖掘、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促进幼儿成长[12]。但在现实中,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主体地位不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幼儿教师在家园沟通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家长则处于被动配合的次要地位[13]。家长被动参与难以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化,不利于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使家园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14]。
(二)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因素分析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质量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地方经济与文化,内部因素主要有家长、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内部因素对事物发展起着根本作用。因此,对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因素的探讨上。
1. 幼儿家长的因素
农村幼儿家长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直接影响着家园合作的实施。农村幼儿父母是否外出打工,家长的责任意识、教育意识、主观愿望和沟通技巧等直接影响着家园合作的效果[15]。有研究指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教育的责任在教师,而自己仅是教师的配合者和支持者,是孩子生活的照料者[16]。另外,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祖辈照料者在年龄、健康状况和教育观念方面也不能充分满足家园合作的需要[17]。
2. 幼儿园的因素
农村幼儿园办园主体的差异性,也对家园合作的开展具有潜在影响。研究指出,农村民办园倾向于幼儿教育的服务功能,往往更注重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而对开展家园工作兴趣不大;公办园“权威性”的存在,很容易让幼儿教师无视家长的合理诉求,从而间接影响家园合作的效果[18]。幼儿园办园和管理的规范性,制约着家园合作的执行效果。很多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和教师配备达不到基本标准,造成班级幼儿人数超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工作很容易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19]。 3. 幼儿教师的因素
农村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自身素养深刻影响着家园合作的质量和效果。研究指出,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由于专业能力较低,专业素养较差[20],根本意识不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21]。还有部分教师对家长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仅从人力资源的视角认为家长素质低、能力差,让家长参与活动反而是给活动添乱[22],甚至还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教导别人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交谈。教师的这种态度阻碍了家园沟通,导致家园共育中的种种问题[23]。
(三)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策略探讨
1. 重视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
家长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当他们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时,才会全身心地参与家园合作。因此,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是加强家园合作的前提。研究指出,要通过发放宣传单,运用“家长园地”和《家园联系册》,发挥家长组织的作用等途径来改变家长传统落后的育儿观念[24]。另外,开展专家讲座或利用家长学校,也能帮助家长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25]。还有研究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的视角提出,要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内化到家长的心里,让他们直接参与和体验家园共育活动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26]。
2. 创新家园沟通的方式方法
良好的家园沟通为家园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很多研究者就如何加强家园的沟通与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王芳基于“熟人社会”理论视角,从家长教育、教师素质、社会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园沟通的策略[27]。针对家园沟通对象的复杂性,王秋红运用分层沟通的方式,通过与不同家长沟通和交流,确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28]。还有研究者提倡幼儿园要采取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家访、亲子游戏、经常性沟通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29],建立健全幼儿园与家长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
3. 充分搭建互联网交流平台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大大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对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意义重大。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通过搭建“互联网+幼教”平台,创办官方网站,开辟家园互动窗口,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借助互联网技术,宣传育儿保健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30];开展亲子共享阅读、网络问卷调研[31],积极打造家园共育生态圈,构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新模式[32],确保家园合作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化
现有研究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现状与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上,而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大多研究者从自身的经验或者调查发现出发,针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进行经验式的总结和思考,研究内容趋同,理论水平偏低。值得欣慰的是,有个别研究者试图从法学“亲权”[33]、文化心理学“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34]和社会学“熟人社会”理论[35]视角揭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本质和规律。但是,已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者亟需从人类社会生态学、协同学、合作学习理论等不同学科理论视角出发,进行深入全面的诠释和剖析,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架构其自身的理论框架体系,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指引和参考。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
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多数文章主要运用教育总结法、历史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存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針对性的解决策略。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不足,尤其在调查法的运用上,调查工具的科学性不强,调查对象的样本量不够等严重制约了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未来研究者应该注重在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多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教育叙事、教育实验、作品分析等研究范式和方法,加大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强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着力推进实证性和现场化研究。在追求研究方法新颖和创新的同时,研究者更要关注研究工具的选择或制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资料的分析等,以确保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
(三)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内容有待全面化
已有研究主要遵循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偏重于关注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实然状态,对家园合作工作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等研究较多,而对其运行机制、政策保障、评价与效果等应然问题缺乏探讨与分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和家长委员会。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关注对家园合作具体形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助教等的研究,而农村因其家长特点、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文化的独特性,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具体形式的研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开展家园合作工作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四)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对象有待特殊化
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对象区分度不大、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幼儿园共性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差异大。因此,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农村地区的家园合作;从办园体制上来看,可以分为农村公办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民办园的家园合作;从家长参与的特点来看,可以分为祖辈参与的家园合作、父母亲参与的家园合作;从性别上来看,可以分为男性参与的家园合作、女性参与的家园合作。另外,多子女家庭、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的家园合作问题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12] 孔露,张斌.改革开放四十年家园合作共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学报,2019(3):76.
[2][6][17] 杨兴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九所农村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教育,2009(12):42.
[3] 袁源,赵焕明.农村双语幼儿园家园共育途径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34.
[4][20] 覃丽.农村家园合作方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3(4):124.
[5][19] 夏海.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背景因素探寻[J].当代学前教育,2013(8):44.
[7] 龙路英.桂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家园有效合作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6(8):65.
[8][22] 万春,唐山市丰南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对策[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壇论文集[C].2013.
[9] 孔露.近十年国内家园合作研究述评——基于CNKI(2005年-2014年)期刊论文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0):65.
[10] 孙湘凤,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专题资料汇编[C].2018.
[11][24] 蔡清云.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八县农村幼儿园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3][15][18] 黄瑞芳.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调查研究——以运城市为例[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14][26][34] 贺琳霞.农村地区家园合作问题及对策——基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35.
[16] 姚红霞.以人为本,携手共进——谈农村家园的和谐共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1(3):13.
[21][27][35] 王芳.农村家园沟通:问题与策略分析——基于“熟人社会”理论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6):56.
[23] 顾燕樱.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2008(9):47.
[25] 余胜美,何霭雯.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及思考——以广州地区四所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7):54-55.
[28] 王秋红.新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分层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9-71.
[29] 吴思琦.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247.
[30] 王素晴.“互联网+”助力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2):28.
[31] 施夏艳.探索互联网+时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25.
[32] 谷丽芳.对推进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7(6):51.
[33] 张悦红.从“亲权”角度解读家园共育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甘肃“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实践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0):53-59.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隔代教育背景下农村留守幼儿家园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ECER-2016-B12)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韩珊,[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张 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文献梳理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10-0053-04
【作者简介】韩珊(1990-),女,河南商丘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孔露(1987-),男,河南睢县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一、问题提出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1978年以来,国家逐渐重视学前教育阶段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政策法规[1]。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与家庭只有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兴盛,农村学前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家园合作共育的理念在广大乡村地区幼儿园逐渐深入人心,众多研究者们展开了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了解国内关于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现状,笔者分别以“农村(乡村)”和“家园”为篇名关键词,文献分类目录设置为“学前教育”,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获得有关“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的文献共42篇,其中29篇期刊文献,会议论文5篇,学位论文8篇。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已有研究的整理与回顾,深刻把握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进展,总结不足,引发思考,以期能够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改革与实践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回顾
目前国内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即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有效开展的因素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问题研究
1. 家园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持。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是萌发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幼儿园只把家园合作作为幼儿教育的陪衬,实践上缺乏真正的深入性合作[2][3]。有研究指出,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教育好幼儿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部分教师害怕麻烦也不愿意经常开展家长工作[4]。也有研究认为,在家园联系方面,家长主动沟通的意识严重不足,农村幼儿家长的特质是导致家园合作困境的重要因素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5]。
2. 家园合作的形式多样化不足
家园合作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然而,目前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主要采取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其他形式很少涉及[6]。有调查指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家长会、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方面,这些形式每学期组织的频率也是屈指可数[7]。还有研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幼儿园所谓的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开放日等高级形式基本形同虚设,很多材料都是临时编造的,家长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参与[8]。
3. 家园合作的内容深入性不够
全面、深入的家园合作内容是促进幼儿与家长共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内容的深入性不够,很多流于表面形式[9]。有研究指出,家长参与主要是被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如按时接送幼儿、及时更换被褥、提供教学材料等;而深層次的、实质意义上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课程设计等相当少[10]。还有研究指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内容存在片面化问题,76%的教师更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方面,而87%的家长则更关心幼儿学习表现[11]。
4. 家园合作主体的地位不平等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充分挖掘、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促进幼儿成长[12]。但在现实中,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主体地位不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幼儿教师在家园沟通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家长则处于被动配合的次要地位[13]。家长被动参与难以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化,不利于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使家园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14]。
(二)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因素分析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质量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地方经济与文化,内部因素主要有家长、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内部因素对事物发展起着根本作用。因此,对影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因素的探讨上。
1. 幼儿家长的因素
农村幼儿家长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直接影响着家园合作的实施。农村幼儿父母是否外出打工,家长的责任意识、教育意识、主观愿望和沟通技巧等直接影响着家园合作的效果[15]。有研究指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教育的责任在教师,而自己仅是教师的配合者和支持者,是孩子生活的照料者[16]。另外,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祖辈照料者在年龄、健康状况和教育观念方面也不能充分满足家园合作的需要[17]。
2. 幼儿园的因素
农村幼儿园办园主体的差异性,也对家园合作的开展具有潜在影响。研究指出,农村民办园倾向于幼儿教育的服务功能,往往更注重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而对开展家园工作兴趣不大;公办园“权威性”的存在,很容易让幼儿教师无视家长的合理诉求,从而间接影响家园合作的效果[18]。幼儿园办园和管理的规范性,制约着家园合作的执行效果。很多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和教师配备达不到基本标准,造成班级幼儿人数超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工作很容易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19]。 3. 幼儿教师的因素
农村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自身素养深刻影响着家园合作的质量和效果。研究指出,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由于专业能力较低,专业素养较差[20],根本意识不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21]。还有部分教师对家长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仅从人力资源的视角认为家长素质低、能力差,让家长参与活动反而是给活动添乱[22],甚至还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教导别人的语气、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家长交谈。教师的这种态度阻碍了家园沟通,导致家园共育中的种种问题[23]。
(三)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策略探讨
1. 重视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
家长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当他们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时,才会全身心地参与家园合作。因此,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是加强家园合作的前提。研究指出,要通过发放宣传单,运用“家长园地”和《家园联系册》,发挥家长组织的作用等途径来改变家长传统落后的育儿观念[24]。另外,开展专家讲座或利用家长学校,也能帮助家长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25]。还有研究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的视角提出,要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内化到家长的心里,让他们直接参与和体验家园共育活动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26]。
2. 创新家园沟通的方式方法
良好的家园沟通为家园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很多研究者就如何加强家园的沟通与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王芳基于“熟人社会”理论视角,从家长教育、教师素质、社会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园沟通的策略[27]。针对家园沟通对象的复杂性,王秋红运用分层沟通的方式,通过与不同家长沟通和交流,确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28]。还有研究者提倡幼儿园要采取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家访、亲子游戏、经常性沟通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29],建立健全幼儿园与家长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
3. 充分搭建互联网交流平台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大大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对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意义重大。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通过搭建“互联网+幼教”平台,创办官方网站,开辟家园互动窗口,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借助互联网技术,宣传育儿保健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30];开展亲子共享阅读、网络问卷调研[31],积极打造家园共育生态圈,构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新模式[32],确保家园合作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我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不足与思考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化
现有研究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现状与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上,而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大多研究者从自身的经验或者调查发现出发,针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进行经验式的总结和思考,研究内容趋同,理论水平偏低。值得欣慰的是,有个别研究者试图从法学“亲权”[33]、文化心理学“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34]和社会学“熟人社会”理论[35]视角揭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本质和规律。但是,已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者亟需从人类社会生态学、协同学、合作学习理论等不同学科理论视角出发,进行深入全面的诠释和剖析,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架构其自身的理论框架体系,为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提供指引和参考。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方法有待多样化
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多数文章主要运用教育总结法、历史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存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針对性的解决策略。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不足,尤其在调查法的运用上,调查工具的科学性不强,调查对象的样本量不够等严重制约了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未来研究者应该注重在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多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教育叙事、教育实验、作品分析等研究范式和方法,加大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强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着力推进实证性和现场化研究。在追求研究方法新颖和创新的同时,研究者更要关注研究工具的选择或制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资料的分析等,以确保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
(三)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内容有待全面化
已有研究主要遵循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偏重于关注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实然状态,对家园合作工作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等研究较多,而对其运行机制、政策保障、评价与效果等应然问题缺乏探讨与分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和家长委员会。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关注对家园合作具体形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助教等的研究,而农村因其家长特点、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文化的独特性,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具体形式的研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开展家园合作工作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四)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对象有待特殊化
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对象区分度不大、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幼儿园共性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差异大。因此,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农村地区的家园合作;从办园体制上来看,可以分为农村公办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民办园的家园合作;从家长参与的特点来看,可以分为祖辈参与的家园合作、父母亲参与的家园合作;从性别上来看,可以分为男性参与的家园合作、女性参与的家园合作。另外,多子女家庭、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的家园合作问题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12] 孔露,张斌.改革开放四十年家园合作共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学报,2019(3):76.
[2][6][17] 杨兴国.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九所农村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教育,2009(12):42.
[3] 袁源,赵焕明.农村双语幼儿园家园共育途径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34.
[4][20] 覃丽.农村家园合作方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3(4):124.
[5][19] 夏海.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背景因素探寻[J].当代学前教育,2013(8):44.
[7] 龙路英.桂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家园有效合作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6(8):65.
[8][22] 万春,唐山市丰南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及对策[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壇论文集[C].2013.
[9] 孔露.近十年国内家园合作研究述评——基于CNKI(2005年-2014年)期刊论文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10):65.
[10] 孙湘凤,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专题资料汇编[C].2018.
[11][24] 蔡清云.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八县农村幼儿园为例[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3][15][18] 黄瑞芳.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调查研究——以运城市为例[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14][26][34] 贺琳霞.农村地区家园合作问题及对策——基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35.
[16] 姚红霞.以人为本,携手共进——谈农村家园的和谐共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1(3):13.
[21][27][35] 王芳.农村家园沟通:问题与策略分析——基于“熟人社会”理论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6):56.
[23] 顾燕樱.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2008(9):47.
[25] 余胜美,何霭雯.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及思考——以广州地区四所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7):54-55.
[28] 王秋红.新农村幼儿园家园沟通的分层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9-71.
[29] 吴思琦.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247.
[30] 王素晴.“互联网+”助力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2):28.
[31] 施夏艳.探索互联网+时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225.
[32] 谷丽芳.对推进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7(6):51.
[33] 张悦红.从“亲权”角度解读家园共育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甘肃“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实践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0):53-59.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隔代教育背景下农村留守幼儿家园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ECER-2016-B12)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韩珊,[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张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