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心是一种个性品质,它意味着记挂和留意也意味着重视和爱护,关心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它是个人心理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无注意也就没有了关心的对象;其二,它是个人对外界人、事和物所进行的理性和情感的选择与侧重,没有这一方面,关心就会成为没有层次差别的“泛爱”;其三,关心应付诸行动,即个人要对自己偏好的事物采取一定的维护和扶持措施,仅仅摆在口头上的关心和停留在心理层面的关心都不是真正的关心。
关心是个人生存的一种策略,它比斤斤计较地关注“小我”显得深谋远虑得多,也高尚得多,作为教师和家长,让孩子从小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周围的人事和物、自己和国家、民族乃至世界,这实质上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关心是一种综合的品质,她恰如一朵娇艳的花,开放的心灵是其生长的土壤,奔放的热情是其催长的阳光,而慷慨地付出是其美好的见证和评价标准。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关心品质的培养问题。
一、培养孩子开放的心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只有善于宽容,心胸开阔,他才容纳得下别人,才会关心身外之物,才会看到自我以外的广阔天地。那么,如何让孩子心灵开放呢?作为家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父母要心胸开阔、态度开明。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父母“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应当检点自身的行为”。想让孩子心胸宽广,父母自己的心胸必须更宽,如果父母自私自利,凡事只维护自己及其小家庭的利益,容不下别人的意见和缺点,为小事争论不休,锱铢必较,害怕新生事物,拒绝变化,又怎能让孩子心灵开放呢?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有一颗开放的心,开放的品质,才会再现在孩子身上。
孩子一般喜爱听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他们有极强的感染力,国内外有许多体现宽宏大量、心灵开放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如我国的历史典故“负荆请罪”中的蔺相如用宽容体现了自己的博大胸襟,而廉颇也用知错就改展现了其个性的爽直,两人均具开放的心灵。
用自然景观陶冶孩子。大自然的博大与雄浑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渺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
适当放飞孩子,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敞开心扉。开放的心灵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开放式的教育中发展起来的,孩子只有在与人交往,只有在幼儿园及其他场所中参与活动,他才会意识到社会的博大与复杂。解放孩子的口、眼和手脚是解放孩子的心灵的必要举措,孩子身体活动的自由必然带来心灵的自由与开放。
二、激发孩子的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表示人对周围人、事和物充满激情,热情不仅点燃了人的关心,而且也是关心生长持续的滋养液。热情能促使孩子感受美好生活,追求理想和探求新知。因此,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人的热情。要求孩子对家人要热情,对同学客人要热情,对陌生的求助者更要热情。还要让孩子对有意义的事保持热情,如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简单的家务劳动,家庭的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和节假日娱乐、家乡、国家及至世界上的重大事件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重要事情,对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性。当然,也要培养孩子对物抱有热烈的兴趣。“物”包括大自然,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因为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孩子只有充满热情,才会探索其中的秘密。人文景观是美的化身,能唤起孩子对生活的爱,而各种建筑、生产工具和科学仪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孩子会为人类的创造伟力而惊讶,而生发创新创造力。
三、教孩子乐于付出
孩子内心对事物的热情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付出,就是对所关心之事物的维护与扶持,我们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教会孩子表达关心的正确方式,让孩子乐于关心。
让孩子习惯于分享,这是一种物的付出。如当别的孩子对自己的某种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应鼓励孩子与人共玩,轮流玩或者让给别人玩,帮孩子找到妥当的分享方式;当家里有多余不用的物品和玩具时,家长可提议与孩子一起送给别人或捐献出去,这是教人慷慨,体现有者对无者的关心。
让孩子勤劳能干,这是一种劳动的付出。如让孩子生活自理减轻家长负担,帮助干简单的家务活,这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在幼儿园,当好值日生,帮助小朋友,当教师的小助手,这表达了孩子对同伴和教师的关心;在外出活动时帮助他人,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也表达了孩子对整个社会的关心。总之,关心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让孩子为他的所爱付出劳动吧!
教孩子恰当地表达爱,这是一种感情的付出,父母应告诉孩子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使其行为合乎礼节,显得礼貌而有理智。如客人来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待客,如何向人问候,对别人的优点与成功表示赞赏,对别人的缺点和困难表示理解、宽容和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婴幼儿期是文明行为养成的时期,表达关心的文明行为也要从此开始。
总而言之,关心品质不能孤立存在 ,它与个人的乐观开朗、热情大方和文明行为息息相关,关心的对象也涉及个人,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学会关心,这不仅是社会教育的任务,也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应有职责。(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保育院)
责任编辑:祝维宁
关心是个人生存的一种策略,它比斤斤计较地关注“小我”显得深谋远虑得多,也高尚得多,作为教师和家长,让孩子从小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周围的人事和物、自己和国家、民族乃至世界,这实质上是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关心是一种综合的品质,她恰如一朵娇艳的花,开放的心灵是其生长的土壤,奔放的热情是其催长的阳光,而慷慨地付出是其美好的见证和评价标准。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关心品质的培养问题。
一、培养孩子开放的心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只有善于宽容,心胸开阔,他才容纳得下别人,才会关心身外之物,才会看到自我以外的广阔天地。那么,如何让孩子心灵开放呢?作为家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父母要心胸开阔、态度开明。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父母“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应当检点自身的行为”。想让孩子心胸宽广,父母自己的心胸必须更宽,如果父母自私自利,凡事只维护自己及其小家庭的利益,容不下别人的意见和缺点,为小事争论不休,锱铢必较,害怕新生事物,拒绝变化,又怎能让孩子心灵开放呢?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有一颗开放的心,开放的品质,才会再现在孩子身上。
孩子一般喜爱听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他们有极强的感染力,国内外有许多体现宽宏大量、心灵开放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用来教育孩子,如我国的历史典故“负荆请罪”中的蔺相如用宽容体现了自己的博大胸襟,而廉颇也用知错就改展现了其个性的爽直,两人均具开放的心灵。
用自然景观陶冶孩子。大自然的博大与雄浑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渺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
适当放飞孩子,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敞开心扉。开放的心灵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开放式的教育中发展起来的,孩子只有在与人交往,只有在幼儿园及其他场所中参与活动,他才会意识到社会的博大与复杂。解放孩子的口、眼和手脚是解放孩子的心灵的必要举措,孩子身体活动的自由必然带来心灵的自由与开放。
二、激发孩子的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表示人对周围人、事和物充满激情,热情不仅点燃了人的关心,而且也是关心生长持续的滋养液。热情能促使孩子感受美好生活,追求理想和探求新知。因此,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人的热情。要求孩子对家人要热情,对同学客人要热情,对陌生的求助者更要热情。还要让孩子对有意义的事保持热情,如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简单的家务劳动,家庭的日常生活和重大事件,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和节假日娱乐、家乡、国家及至世界上的重大事件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重要事情,对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性。当然,也要培养孩子对物抱有热烈的兴趣。“物”包括大自然,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因为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孩子只有充满热情,才会探索其中的秘密。人文景观是美的化身,能唤起孩子对生活的爱,而各种建筑、生产工具和科学仪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孩子会为人类的创造伟力而惊讶,而生发创新创造力。
三、教孩子乐于付出
孩子内心对事物的热情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付出,就是对所关心之事物的维护与扶持,我们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教会孩子表达关心的正确方式,让孩子乐于关心。
让孩子习惯于分享,这是一种物的付出。如当别的孩子对自己的某种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应鼓励孩子与人共玩,轮流玩或者让给别人玩,帮孩子找到妥当的分享方式;当家里有多余不用的物品和玩具时,家长可提议与孩子一起送给别人或捐献出去,这是教人慷慨,体现有者对无者的关心。
让孩子勤劳能干,这是一种劳动的付出。如让孩子生活自理减轻家长负担,帮助干简单的家务活,这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在幼儿园,当好值日生,帮助小朋友,当教师的小助手,这表达了孩子对同伴和教师的关心;在外出活动时帮助他人,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也表达了孩子对整个社会的关心。总之,关心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让孩子为他的所爱付出劳动吧!
教孩子恰当地表达爱,这是一种感情的付出,父母应告诉孩子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使其行为合乎礼节,显得礼貌而有理智。如客人来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待客,如何向人问候,对别人的优点与成功表示赞赏,对别人的缺点和困难表示理解、宽容和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婴幼儿期是文明行为养成的时期,表达关心的文明行为也要从此开始。
总而言之,关心品质不能孤立存在 ,它与个人的乐观开朗、热情大方和文明行为息息相关,关心的对象也涉及个人,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学会关心,这不仅是社会教育的任务,也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应有职责。(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保育院)
责任编辑:祝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