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其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涤,品格得到完善,品德全面发展,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情绪往往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效果能事半功倍。教师要诱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主人公对话,真正体会到文本中主人公的内在品质。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同学们是否看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取材于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后,旧秩序迅速瓦解,新秩序还未建立,社会矛盾尖锐。安娜天生丽质,纯真、聪慧,她用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跨越礼教的樊篱,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爱情却成了镜花水月,安娜最后卧轨自杀。由于她身上集中了各种时代的矛盾而无法克服,从而无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转折时期的牺牲品。当写到安娜自杀时,这位文学巨匠深情款款地落下了悲伤的泪水:‘我亲爱的安娜死了!’小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一位作家却不能改变自己笔下人物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在当时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下,孔乙己的命运将如何呢?是什么使他一步步走向不归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孔乙己来咸亨酒店两次不同的动作、神态、表情和语言作比较,深刻地体会那是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格的蔑视,读书人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受到了心身和肉體上的双重毁灭,尊严被蹂躏,人格被践踏,在秋风瑟瑟下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作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囿于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作文作为学习与生活相互联系交流的重要纽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和途径,也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即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事实上,作文教学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虽然在内容、功能和活动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高的语言能力却是两者共同的任务。作文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成果的实际运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验。最重要的是透过学生的作文,我们能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准则、道德观念。
三、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只是讲授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完善、重组,将教材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使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一种有效路径。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时,我们将语文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聆听了2011年“励志·中国行”感恩教育演讲主题报告会,在这次报告会中,老师激情澎湃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他们都潸然泪下,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出自肺腑的“谢谢您爸爸”“谢谢您妈妈”“谢谢您老师”,情真意切,饱含深情。此时此刻,他们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谢全都融入了这一句句话语中。这次演讲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他们对人生的一次直接体验。这次现场教育不仅展示出了语言的魅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其强大的震撼力。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由于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等特点,往往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会不自觉地以他人的行为模式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外,还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一些小说、影视、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作范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评价、欣赏;对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追求,如迷恋网络、崇拜影视明星、求酷心理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让他们学会甄别,引导他们接触感兴趣并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利用名人效应引导他们去审视美,追求真正的美,从而做一名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学生。如在10届全运会上,大家看到运动员身上所穿服装的标志是日本的美津浓(全运会服装的唯一指定商),刘翔却用黄色胶布把运动背心和短裤上的商标贴得死死的,他的举动体现了他抵制日货的决心。这种现实教育胜过讲大道理,学生更乐于接受。
五、利用教师情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
应该说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而语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从来就是教育的主要规律和原则,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怎样用正确的、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来影响学生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运用多种形式、方法,使学生明确是与非、正义与邪恶,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总之,语言文字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教学中完成语文学科的德育任务具有优越的条件。
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情绪往往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效果能事半功倍。教师要诱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主人公对话,真正体会到文本中主人公的内在品质。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同学们是否看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说取材于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后,旧秩序迅速瓦解,新秩序还未建立,社会矛盾尖锐。安娜天生丽质,纯真、聪慧,她用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跨越礼教的樊篱,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爱情却成了镜花水月,安娜最后卧轨自杀。由于她身上集中了各种时代的矛盾而无法克服,从而无可避免地成为这个转折时期的牺牲品。当写到安娜自杀时,这位文学巨匠深情款款地落下了悲伤的泪水:‘我亲爱的安娜死了!’小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一位作家却不能改变自己笔下人物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在当时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下,孔乙己的命运将如何呢?是什么使他一步步走向不归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孔乙己来咸亨酒店两次不同的动作、神态、表情和语言作比较,深刻地体会那是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格的蔑视,读书人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受到了心身和肉體上的双重毁灭,尊严被蹂躏,人格被践踏,在秋风瑟瑟下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作文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囿于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作文作为学习与生活相互联系交流的重要纽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和途径,也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即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事实上,作文教学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虽然在内容、功能和活动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高的语言能力却是两者共同的任务。作文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成果的实际运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验。最重要的是透过学生的作文,我们能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准则、道德观念。
三、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只是讲授教材,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完善、重组,将教材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使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一种有效路径。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时,我们将语文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聆听了2011年“励志·中国行”感恩教育演讲主题报告会,在这次报告会中,老师激情澎湃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他们都潸然泪下,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出自肺腑的“谢谢您爸爸”“谢谢您妈妈”“谢谢您老师”,情真意切,饱含深情。此时此刻,他们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谢全都融入了这一句句话语中。这次演讲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他们对人生的一次直接体验。这次现场教育不仅展示出了语言的魅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其强大的震撼力。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由于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等特点,往往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会不自觉地以他人的行为模式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外,还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一些小说、影视、人物传记里的典型人物作范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评价、欣赏;对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追求,如迷恋网络、崇拜影视明星、求酷心理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让他们学会甄别,引导他们接触感兴趣并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利用名人效应引导他们去审视美,追求真正的美,从而做一名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学生。如在10届全运会上,大家看到运动员身上所穿服装的标志是日本的美津浓(全运会服装的唯一指定商),刘翔却用黄色胶布把运动背心和短裤上的商标贴得死死的,他的举动体现了他抵制日货的决心。这种现实教育胜过讲大道理,学生更乐于接受。
五、利用教师情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
应该说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而语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从来就是教育的主要规律和原则,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怎样用正确的、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来影响学生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运用多种形式、方法,使学生明确是与非、正义与邪恶,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总之,语言文字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在教学中完成语文学科的德育任务具有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