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和学习动机,而且还能使学生不自觉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创造有效问题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处于即将学习的未知知识的氛围中,使学生在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参加到学习中。这是一种既要让学生把已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又要使得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如果教师能够重视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并能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好的状态;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掌握思维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使得数学课堂围绕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实现求知的欲望,让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因此,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我们转变教学方式,还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把授课内容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并有意识地应用在生态的教学情境之中。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发他们积极地思考、学习。
1.充分引用生活中的各种与教学有关的现象,通过类比的方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独立个体,识记最牢固的部分就来源于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这些知识中有些已经进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如果教师能把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知识做类比,那么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如果能接受也会牢牢地掌握。比如,在认识整式同类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有一群鸡和兔子的图片,让学生对图片中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兔子有4条腿,鸡有2条腿。这本质上就是小学的找找看游戏,基本上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并且还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新鲜感,教师这时就要把握好时机,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知识:同类项的分类。通过学生刚刚对鸡和兔子的分类方式,主要让学生找出分类规则。具体分类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这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先看字母,再看相同字母的指数。这种问题情境既可以降低所学问题的困难程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到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2.通过拓展旧知识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教师如果能切实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发展特征,并能恰当地发展它,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初中几何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cm,周长为18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是多少cm。这是一道基本题,考查了学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但是如果是简单地让学生解决这一道题,那教学就会显得异常枯燥。但是,如果在学生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后,教师马上把问题进行拓展: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7cm,周长为18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多少cm。这一个问题不仅进一步考察了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
3.从提高数学知识趣味性的角度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本中确实存在这一些趣味性较低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如在有理数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时,可设计这一有趣的问题情境:从前有一个人用9元买了一只鸡,后用10元卖了出去,不过他觉得这样不划算,就又用11元买回了来,再用12元卖给了其他人。问他赚了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让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4.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安排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这就出现了知识的连贯性,而且大多数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基础上,有意识的设置有关新知识的问题,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学习新的知识中去。例如,在讲求解分式方程时,首先可问:解是一元一次方程步骤有哪些请解出这一方程然后再问:“那你们能解出这个方程是什么吗?”于是,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地去解这个方程。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对照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这需要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从提高直观感知的角度出发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学生也对这些生动的教学形式充满着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在认知体系中,鲜明的、形象的直观演示,通常能够为抽象逻辑思维提供更多的感性识记经验。所以,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加强形象记忆。数学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常用的软件有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利用它们来演示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直观效果。
6.通过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如居民区A和居民区B都在马路的同一侧,现在需要在马路边上建立一个牛奶供应站同时向居民区A和居民区B的居民供应牛奶,提问应该把牛奶供应站建在哪里才能使得路程最短?为什么?这个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体现问题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又蕴藏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动脑、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
7.通过引用经典数学故事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古代流传下来的数学故事既有反映知识形成的过程的,又有反映知识点本质的,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用经典数学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可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数学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良好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内容是: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当学生对问题无法理解/解决时,教师借此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学习完新知识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设计的这一个问题情境贯穿了整一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多变的个体、创造的个体,同样的知识在不同时期由教師创设问题情境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需要多去关注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经验,不断地探索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浓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李惠萍.参与式数学教学参训教师用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01.
[2]周雪.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有效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
[3]黄汉熙.巧用千年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师道·教研,2014(4).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处于即将学习的未知知识的氛围中,使学生在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参加到学习中。这是一种既要让学生把已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又要使得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如果教师能够重视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并能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好的状态;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掌握思维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使得数学课堂围绕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实现求知的欲望,让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因此,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我们转变教学方式,还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把授课内容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并有意识地应用在生态的教学情境之中。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诱发他们积极地思考、学习。
1.充分引用生活中的各种与教学有关的现象,通过类比的方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独立个体,识记最牢固的部分就来源于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这些知识中有些已经进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如果教师能把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知识做类比,那么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如果能接受也会牢牢地掌握。比如,在认识整式同类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有一群鸡和兔子的图片,让学生对图片中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兔子有4条腿,鸡有2条腿。这本质上就是小学的找找看游戏,基本上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并且还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新鲜感,教师这时就要把握好时机,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知识:同类项的分类。通过学生刚刚对鸡和兔子的分类方式,主要让学生找出分类规则。具体分类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这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先看字母,再看相同字母的指数。这种问题情境既可以降低所学问题的困难程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到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2.通过拓展旧知识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教师如果能切实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发展特征,并能恰当地发展它,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初中几何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cm,周长为18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是多少cm。这是一道基本题,考查了学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但是如果是简单地让学生解决这一道题,那教学就会显得异常枯燥。但是,如果在学生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后,教师马上把问题进行拓展: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7cm,周长为18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多少cm。这一个问题不仅进一步考察了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
3.从提高数学知识趣味性的角度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本中确实存在这一些趣味性较低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如在有理数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时,可设计这一有趣的问题情境:从前有一个人用9元买了一只鸡,后用10元卖了出去,不过他觉得这样不划算,就又用11元买回了来,再用12元卖给了其他人。问他赚了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让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4.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安排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这就出现了知识的连贯性,而且大多数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基础上,有意识的设置有关新知识的问题,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学习新的知识中去。例如,在讲求解分式方程时,首先可问:解是一元一次方程步骤有哪些请解出这一方程然后再问:“那你们能解出这个方程是什么吗?”于是,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地去解这个方程。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对照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这需要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从提高直观感知的角度出发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学生也对这些生动的教学形式充满着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在认知体系中,鲜明的、形象的直观演示,通常能够为抽象逻辑思维提供更多的感性识记经验。所以,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加强形象记忆。数学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常用的软件有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利用它们来演示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直观效果。
6.通过数学应用的角度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如居民区A和居民区B都在马路的同一侧,现在需要在马路边上建立一个牛奶供应站同时向居民区A和居民区B的居民供应牛奶,提问应该把牛奶供应站建在哪里才能使得路程最短?为什么?这个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体现问题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又蕴藏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动脑、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
7.通过引用经典数学故事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古代流传下来的数学故事既有反映知识形成的过程的,又有反映知识点本质的,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用经典数学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可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数学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良好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内容是: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当学生对问题无法理解/解决时,教师借此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学习完新知识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思考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设计的这一个问题情境贯穿了整一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问题意识。
学生是多变的个体、创造的个体,同样的知识在不同时期由教師创设问题情境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需要多去关注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根据自身的教学能力经验,不断地探索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浓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李惠萍.参与式数学教学参训教师用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01.
[2]周雪.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有效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
[3]黄汉熙.巧用千年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师道·教研,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