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如今的就业形式日趋严峻,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也相当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对于就业便产生了很多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甚至敌对心理等诸多不良情绪。因此,在处理就业过程中更应该关注贫困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有效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关于就业心理的辅导工作,从而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为这类大学生提供更好更公平的平台。
【关键词】就业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竞争;不良心理
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几百万,其中贫困大学生占了其中的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尤其是西部地区,西部某些高校贫困生几乎占了一半,因此高校就业问题中贫困生的就业这一特殊群体不容忽视。据统计显示高校贫困生毕业就业率要低于全校毕业生就业的百分之十,即使在贫困生就业后其发展的速度和改善自身经济条件方面都明显差于家庭条件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的偏差,这样就使得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公安县贫困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下就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社会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相对严峻。伴随着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国内企业也遭受了相当大的打击,国家机关和团体也面临裁员,因此,能容纳的毕业生数量就有限;由于高校每年扩招人数逐年增加,且岗位有限,这就造成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
贫困生自身方面。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收入偏少的城镇家庭,全家人把所有财力都投入到子女身上,家庭经济状况就较困难,这些家庭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其大学毕业后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来改变家庭条件,从而导致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的不够重视,主要包括:一是高校缺少了对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上困难没有给予更多的帮助,没有对学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惊喜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二是高校缺乏针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贫困生就业求职过程中较其他毕业生有某些劣势,较为明显的就是求职的经济支持。
二、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方法和途径分析
建立和健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环境和保障体系。高校的贫困生就业感性到学校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同时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保障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前提。因此,各个领导部门应该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各尽政府也应当尽快建立和维护就业公平,不断规范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的招聘,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机制,为贫困大学生从中一个更为良好的竞争平台,切实做到公平公开、择优选拔,扔贫困生凭借个人才能就业;国家还需要不断出台和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贫困生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较艰苦的岗位就业;完善高校贫困生的“奖、助、贷、补、援”资助体系,逐步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强度,使得贫困生的就业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享受国家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如何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要不断地推行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重视学校教育的实践能力,增加贫困生的实践和学习机会,发挥好学校中的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鼓舞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要通过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高校贫困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培养贫困生的综合能力过程中不能忽视培养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等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实现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从学生进入大学起就开始实施,并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就业知识讲座、成功的校友返校座谈等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自己对就业的规划,培养就业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贫困生职业综合素质,学习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系数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进行有效的模拟招聘模拟面试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有效的发挥好学生特长,达到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对贫困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减轻就业压力。由于贫困生的经济条件差,社会背景都不是很好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在就业难及就业机会不公平等因素的影响下,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盲目、焦虑、急躁等不好的心理素质,有点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如:自暴自弃、仇恨、悲观、厌学等。所以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对这一部分人的心理辅导和正确指引。
三、总结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及难点,这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与稳定。这个问题需要从事教育事业的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通过指导和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贫困生自身,要了解自身情况就业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观念,以便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属高校“双困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76号。
参考文献:
[1]祝玉芳,郭海宁.地方普通高校贫困生就业压力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探讨[J].孝感学院学报,2006,04:89-92.
[2]刘小红.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3]张亚锋,郭萍倩.高校贫困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02:104-107.
[4]郑贝君.试论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和帮助[J].科技信息,2012,30:100-101.
【关键词】就业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竞争;不良心理
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几百万,其中贫困大学生占了其中的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尤其是西部地区,西部某些高校贫困生几乎占了一半,因此高校就业问题中贫困生的就业这一特殊群体不容忽视。据统计显示高校贫困生毕业就业率要低于全校毕业生就业的百分之十,即使在贫困生就业后其发展的速度和改善自身经济条件方面都明显差于家庭条件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的偏差,这样就使得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公安县贫困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如下就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社会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相对严峻。伴随着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国内企业也遭受了相当大的打击,国家机关和团体也面临裁员,因此,能容纳的毕业生数量就有限;由于高校每年扩招人数逐年增加,且岗位有限,这就造成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
贫困生自身方面。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收入偏少的城镇家庭,全家人把所有财力都投入到子女身上,家庭经济状况就较困难,这些家庭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其大学毕业后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来改变家庭条件,从而导致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的不够重视,主要包括:一是高校缺少了对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上困难没有给予更多的帮助,没有对学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惊喜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二是高校缺乏针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贫困生就业求职过程中较其他毕业生有某些劣势,较为明显的就是求职的经济支持。
二、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方法和途径分析
建立和健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环境和保障体系。高校的贫困生就业感性到学校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同时解决好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保障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前提。因此,各个领导部门应该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各尽政府也应当尽快建立和维护就业公平,不断规范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的招聘,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机制,为贫困大学生从中一个更为良好的竞争平台,切实做到公平公开、择优选拔,扔贫困生凭借个人才能就业;国家还需要不断出台和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贫困生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较艰苦的岗位就业;完善高校贫困生的“奖、助、贷、补、援”资助体系,逐步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强度,使得贫困生的就业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享受国家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如何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要不断地推行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重视学校教育的实践能力,增加贫困生的实践和学习机会,发挥好学校中的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鼓舞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要通过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能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高校贫困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培养贫困生的综合能力过程中不能忽视培养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等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实现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从学生进入大学起就开始实施,并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就业知识讲座、成功的校友返校座谈等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自己对就业的规划,培养就业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贫困生职业综合素质,学习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系数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进行有效的模拟招聘模拟面试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经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有效的发挥好学生特长,达到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对贫困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减轻就业压力。由于贫困生的经济条件差,社会背景都不是很好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在就业难及就业机会不公平等因素的影响下,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盲目、焦虑、急躁等不好的心理素质,有点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如:自暴自弃、仇恨、悲观、厌学等。所以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对这一部分人的心理辅导和正确指引。
三、总结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及难点,这牵涉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与稳定。这个问题需要从事教育事业的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通过指导和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问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贫困生自身,要了解自身情况就业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观念,以便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属高校“双困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76号。
参考文献:
[1]祝玉芳,郭海宁.地方普通高校贫困生就业压力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探讨[J].孝感学院学报,2006,04:89-92.
[2]刘小红.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3]张亚锋,郭萍倩.高校贫困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02:104-107.
[4]郑贝君.试论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和帮助[J].科技信息,2012,3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