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
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作为一堂课的灵魂人物,来自于他自身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对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合理性、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阵地。一个文化知识底蕴丰厚的教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必然厚积而薄发,将孩子们带入辉煌的知识殿堂。相反,文化知识有限,甚至不懂得先进教学理论、先进教学技术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故步自封,甚至会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专业技术能力的制约。如果说文化知识水平较多地决定了一个老师“教什么”,那么专业技术能力就较多地决定了一个老师“怎么教”。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具有知识还不能说就够了,这只是掌握了材料,不待说,材料是好的,但是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因此,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新兴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等,都可能会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
2.学生个体的差异因素
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是指学生学习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阅读是一个认知、思考的过程,所需阅读技能和背景知识,都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智力高的学生较智力低的学生无疑学得快也学得好。但学生的智力水平很难判断,因此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之一。
生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包括性别、成熟情况和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挥好坏等。一般说来,女生比男生在阅读中进步较快,一则由于兴趣、性格等易于接近语言学习;二则由于女生较同龄男生早熟一至一年半。成熟也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不同年龄开始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作好生理成熟的准备。建立在学生生理发展成熟基础上的教学,学生最易于接受。如果学生在生理成熟度不足时被迫开始某种阅读技能学习,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热情减退,影响教学效果。一般说来,学生生理成熟度越高,发展某种技能所需的练习就越少,学习进展也越顺利。
兴趣和性格的差异。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有关,学生阅读兴趣越高,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广泛阅读,提高技能,培养和改善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爱好者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经过后天培养发展。学生的性格也是影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学生们成长规律大致相同,但其性格和情感各异。开朗、大方、勇敢且意志坚强的学生往往能适应各种阅读学习任务和教学方法,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较少,也勇于战胜困难;而内向、羞怯、自卑的学生常常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学习中顾虑重重,难以专心,遇到困难则灰心丧气,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是周围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对阅读学习的影响尤为显著。如果学生父母文化素质较高,注意随时随地扩大子女的知识面,就能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知识、经验,减少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作品可能遇到的障碍。反之,文化素质差的父母,对子女在文化知识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小。孩子获取阅读背景知识的渠道很少,阅读时显得知识贫乏、理解也就困难重重,阅读效率必然不高。
3.教材层面的客观因素
受教学目的的制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能无的放矢,应该综合考量教学的总体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每一篇、每一个练习的教学目的。而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证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忽视了对课文阅读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受教材内容的制约。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了形式。教学同样如此。从语文教学来看,叙事的文章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文章要了解人物的形象、典型事例、优秀品质;写景的文章要解决景物的地点转换、特性风貌,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手法……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所设计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必然应有所不同。
受时代背景的制约。课堂教学是一种超越了时空,却又脱离不了时空限制的艺术,时代背景往往决定了教材的编排、学生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如: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的改变,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文章,现在的90后学生学起来比较不容易进入情境,教师不调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仅靠讲读让学生深入体会,那和让学生闭门造车、搭建“空中楼阁”无异。
4.辅助手段的干扰因素
过分花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内容,盲目地加以使用,效果反而不好。有的教师一节阅读课上,使用了大量的教学媒体,又是录音,又是幻灯。再加上大小黑板十几块,又是放,又是挂,又是贴,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如同看戏一般。表面上热闹非凡,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到重点处,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达到。
机械呈现,却淡化了读的作用。计算机能把无声的文字再现为有声有色、具体逼真的情景或画面,但这种“再现”与阅读主体朗读所获得的联想、想象感受“不可同日而语”。“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书,去体验美,感受美。
对于影响阅读教学的多种因素而言,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之际,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将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排除阅读教学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以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实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切切实实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0-09-20
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作为一堂课的灵魂人物,来自于他自身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对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合理性、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阵地。一个文化知识底蕴丰厚的教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必然厚积而薄发,将孩子们带入辉煌的知识殿堂。相反,文化知识有限,甚至不懂得先进教学理论、先进教学技术的教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故步自封,甚至会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专业技术能力的制约。如果说文化知识水平较多地决定了一个老师“教什么”,那么专业技术能力就较多地决定了一个老师“怎么教”。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具有知识还不能说就够了,这只是掌握了材料,不待说,材料是好的,但是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因此,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新兴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等,都可能会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
2.学生个体的差异因素
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是指学生学习和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阅读是一个认知、思考的过程,所需阅读技能和背景知识,都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智力高的学生较智力低的学生无疑学得快也学得好。但学生的智力水平很难判断,因此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之一。
生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包括性别、成熟情况和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挥好坏等。一般说来,女生比男生在阅读中进步较快,一则由于兴趣、性格等易于接近语言学习;二则由于女生较同龄男生早熟一至一年半。成熟也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不同年龄开始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作好生理成熟的准备。建立在学生生理发展成熟基础上的教学,学生最易于接受。如果学生在生理成熟度不足时被迫开始某种阅读技能学习,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热情减退,影响教学效果。一般说来,学生生理成熟度越高,发展某种技能所需的练习就越少,学习进展也越顺利。
兴趣和性格的差异。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有关,学生阅读兴趣越高,动机越强,越有利于广泛阅读,提高技能,培养和改善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爱好者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经过后天培养发展。学生的性格也是影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学生们成长规律大致相同,但其性格和情感各异。开朗、大方、勇敢且意志坚强的学生往往能适应各种阅读学习任务和教学方法,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较少,也勇于战胜困难;而内向、羞怯、自卑的学生常常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学习中顾虑重重,难以专心,遇到困难则灰心丧气,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是周围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对阅读学习的影响尤为显著。如果学生父母文化素质较高,注意随时随地扩大子女的知识面,就能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知识、经验,减少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作品可能遇到的障碍。反之,文化素质差的父母,对子女在文化知识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小。孩子获取阅读背景知识的渠道很少,阅读时显得知识贫乏、理解也就困难重重,阅读效率必然不高。
3.教材层面的客观因素
受教学目的的制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能无的放矢,应该综合考量教学的总体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每一篇、每一个练习的教学目的。而为了完成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证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忽视了对课文阅读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受教材内容的制约。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了形式。教学同样如此。从语文教学来看,叙事的文章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文章要了解人物的形象、典型事例、优秀品质;写景的文章要解决景物的地点转换、特性风貌,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手法……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所设计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必然应有所不同。
受时代背景的制约。课堂教学是一种超越了时空,却又脱离不了时空限制的艺术,时代背景往往决定了教材的编排、学生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影响着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如: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的改变,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文章,现在的90后学生学起来比较不容易进入情境,教师不调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仅靠讲读让学生深入体会,那和让学生闭门造车、搭建“空中楼阁”无异。
4.辅助手段的干扰因素
过分花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内容,盲目地加以使用,效果反而不好。有的教师一节阅读课上,使用了大量的教学媒体,又是录音,又是幻灯。再加上大小黑板十几块,又是放,又是挂,又是贴,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如同看戏一般。表面上热闹非凡,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到重点处,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达到。
机械呈现,却淡化了读的作用。计算机能把无声的文字再现为有声有色、具体逼真的情景或画面,但这种“再现”与阅读主体朗读所获得的联想、想象感受“不可同日而语”。“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书,去体验美,感受美。
对于影响阅读教学的多种因素而言,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之际,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将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排除阅读教学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以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实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切切实实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