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定义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由“两类问题学生”引发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点的思考,本文认为概念定义是数学思维的生长点,两类问题学生的问题出在对概念定义的理解、掌握和回归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夯实概念教学,本文就如何夯实概念教学也提出了一些不全面的建议.
  关键词:概念定义;数学思维
  [?] 两类问题学生
  在大学阶段,笔者学了一些数学教育领域的理论知识,从教三年,理论和实践都告诉笔者,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就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大都把重点放在“提高能力”上.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存在两类典型的“问题”学生:第一类学生不会(数学地)思考问题,能力几乎得不到提高;第二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了,但思维常出现漏洞,甚至有时陷入出路闭塞状态.
  对于第一类学生,由于他们往往基础很薄弱,反应较迟钝,没有很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定义,甚至对相关概念定义一点印象都没有,哪怕面对的是基础题,他们也不会思考,一脸茫然. 笔者曾经精选了五道考查相关概念定义的基础题作为测试题,分发给班上10名后进生(100分的试卷,他们正常考四五十分左右),让他们当场完成,结果五个人能做对两道,三个人做对一道,两个人一道也不会,不排除还有蒙对的. 然后笔者问他们这五道题所考查的相关概念定义的内容是什么,他们大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在之后的两三天里,笔者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这些概念定义和学生们一起详细地复习了,并加强对这些概念定义的辨析,对概念定义运用的训练,重点关注这10名学生的掌握情况,直到确认他们掌握这些概念定义为止. 笔者把之前的那份测试卷稍作修改,再一次发给这10名学生,结果两个人全对,六个人做对四道,两个人做对三道. 笔者不禁反思:这些后进生的思维存在什么问题?
  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们往往基础不错,反应也快,理解了相关的概念定义,解题能力蛮强,但经常考虑问题不全面或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 在一次高一期终考试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求实数a的值.” 当时班上很多好学生都做错了,他们根据“f(-x)=f(x)”解出“a=1或-1”,而忽视了定义域R. 一开始笔者以为是因为学生粗心大意而忘了限制条件才出错,后来想不对,如果仅仅是由于“粗心大意”,那应该是少数学生出错,而大多数学生错了,况且题中的定义域R这个条件又不“隐晦”. 再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给出这样一道例题:“设长为l(l2p)的线段AB的两端点A,B在抛物线x2=2py(p>0)上运动,则AB的中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笔者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大多数人(包括不少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的解法是“设直线AB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算A,B两点的坐标,进而算出M点的纵坐标”,陷入了烦琐的运算,个别计算能力较强的人花很长时间算出来了,有的人算不下去,想换方法又苦无对策.其实学生们没有充分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如果将M点到x轴的距离转化为A,B两点到x轴的距离之和的一半,再利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将A,B两点到x轴的距离转化为用A,B两点到焦点的距离表示,就能求解. 这两个事例不能不促使笔者思考:“这些好学生的思维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 概念定义——数学思维的生长点
  笔者认为上述两类问题学生的问题出在他们的数学思维没有“生长”好,数学思维的生长和发展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学生对概念定义的内化吸收是数学思维生长的前提和基础.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而定义是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规定或描述. 数学中的一切性质、定理、公式、方法、思想、技巧等都是在概念定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2)归纳、演绎、类比和推理;(3)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指的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概念定义是数学思维的细胞和基石,学生从获得数学概念定义的那一刻起,他大脑中的“数学思维”就开始形成和生长. 如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后,就可以依据函数的概念定义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为函数问题,也可以判断一个对应是不是函数.
  第一类学生没有理解概念定义,而数学思维从概念定义开始,所以面对题目,他们不会思考,无法切入,而当他们掌握了概念定义,大脑中就建立了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思维就有了赖以生长的土壤,面对题目,他们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第二类学生理解了概念定义,但没有养成时时紧扣定义和回归定义的思维习惯,较易出现思维漏洞或陷入出路闭塞的情况.
  作为教师,笔者反思了自己平时的概念教学,事实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笔者明显地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即直接把概念塞给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题讲题上,学生不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意义,他们被动地接受概念,机械地背概念,遇到问题,不会运用概念去思维.
  [?] 夯实概念教学,培育数学思维
  从基本概念到理论体系是数学科学发展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平时必须重视概念教学,夯实学生数学思维生长发展的基石.
  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呈现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提炼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引入数学概念. 如在“异面直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旧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并思考问题“在长方体的各条棱中,是否存在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 学生找出来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给出异面直线的定义,教师可能需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给出的语言表述加以概括提炼,最终形成概念. 最好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异面直线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经历并体验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才会对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为数学的思维的生长提供优良的土壤.   2. 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有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很难一步到位,就需要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概念或熟悉的事物,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 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的教学,教师如果直接给出定义,学生由于不知道三角函数是什么,哪来的,有何意义或背景,就会觉得它们很抽象,难以接受和理解. 他们需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逐步加深的过程:(1)回顾旧知: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内化概念,不断地拓展、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
  3. 充分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总和).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别是对事物的质和量的规定. 如“函数零点的定义”的教学,零点的定义:使得函数f(x)的值为0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 挖掘定义的内涵时需强调“零点是实数,而不是点”,以免学生把函数的零点写成坐标. 挖掘定义的外延时需强调三种等价表述:函数f(x)的零点,即方程f(x)=0的实数根,即函数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只有学生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搞透了,遇到问题,他们才能够灵活运用概念.
  4. 进行多维度的辨析
  郑毓信教授说过:“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下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有些数学概念,仅从字面上,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设置一些与概念相似的表述,让学生对比、辨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如“周期的概念”, 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表述让学生回答或判断:(1)函数f(x)满足f(0)=f(2π),则它的周期为2π;(2)函数f(x)=1是周期函数,有最小正周期吗?(3)函数f(x)=sinx,x∈[2π, ∞)是周期函数吗?(4)函数f(x)=sinx,x∈(-∞,2π]是周期函数吗?经过几轮思想斗争和自我否定,学生对周期性概念的几个关键要点才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5. 发挥图形、图象和实例的重要功能
  数形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但笔者过去只是在教学生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而在概念教学时没有注意充分发挥图形、图象和实例在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中的重要功能.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图形、图象和实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易于接受. 如在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定义”之前,应先让学生观察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关于y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图象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从“数”的角度刻画“形”的特征,这样学生才能把握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6. 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用大量的数学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熟能生巧. 但又不能训练过度,过度的训练可能剥夺学生反思、钻研的时间,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束缚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的制度下,考虑到各种因素,数学概念究竟应该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才恰到好处,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无论怎样,都要为学生的数学思维生长培育“优良的土壤”.
其他文献
本期点评名师  张超 男,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第四中学高级英语教师、市优秀英语教师、县骨干教师,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29年;多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中学生英语》《学英语》《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读写》《中学英语园地》《英语辅导》《校园英语》等发表文章数百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曾参编高中版教辅资料《天天向上》和《三维方案》的编写工作,并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辅
摘 要: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却难以生根,客观上是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多的还在于数学知识的构建与数学习题的解答,而主观上则是因为数学教师很少有数学思想教学的意识. 要让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生根,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奠定数学思想生根的基础,要能寻找数学思想生根的土壤,要能输送数学思想生根的营养. 本文以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化归思想为例,逐一分析了数
摘要: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题海无边,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所蕴涵的数学本质,从而达到解一题通一类题,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教育目的?本文以教学中的一个案例试图说明通法与巧解及其变式推广是探究问题蕴涵数学本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向量习题;通法巧解;数学本质  笔者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之《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时候,遇到一道习题,通过处理这道习
[摘 要]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深化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北师大版的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实际上存在两个互逆的过程:一方面教材提供的实例及其解决,是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学生可以在对不同实例的归纳当中获得此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形成解决思路之后,又可以利用这一思路去寻找新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在这个互逆的过程
[摘 要] 从近几年高考数学来看,试题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质和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注重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查. 对三类高职专科生而言,平时主攻语数英三门主课,可以说其压力不亚于其他考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其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农村普通中学高三三类学生数学教与学现状,探索了高三三类学生学习数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分析与对策. 同时,这一研究对
A lot of times, people say, “I’ll wait for them to call me.” Don’t—they’re saying the same thing. Be the leader in this situation.  Even if you were not the person who did the wrongdoing, you probably
摘要:苏教版高中教材的“思考”栏目设置丰富,本文对必修1-5进行梳理,将“思考”栏目分为引入型、拓展型、变式型、归纳型.通过对分类标准进行说明,对各类型进行举例,促进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思考”栏目的认识.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教材;思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材编写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体现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等.苏教版高中
An Interesting Story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文通过教学案例,论述了如何在示错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具有效性.  关键词:示错教学;有效追问;立体几何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每一个提问都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在示错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追问是很好的处理办法.数学课堂将因教师的追问而绽放光彩.
摘 要:从一次京胡名家燕守平先生音乐会上得到“靠”字的启示,关注“教什么”、“怎么教”两个话题. 在“教什么”里,强调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在“怎么教”里,关注怎样贴近学生的思维,提倡开展对话式的课堂教学、重视追问的艺术与课堂活动的评价.  关键词:靠;教什么;怎么教;最近发展区;对话教学    近来观看《燕守平京胡交响音乐会》,其间主持人谈及“京剧的京胡和交响乐队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