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说话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说话能力 训练方法
说话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训练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对造就未来所需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我从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1 放开“胆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初中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嘴皮,能说会道也不能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有关系。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是不敢说。初中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
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从社会发展对说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教给学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如说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理清思路,拟好提纲,要充满自信。说话者可以从“目中无人”逐渐向“目中有人”过渡。最后,打破以前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群言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多说,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发问、自主讨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说话能力都得到锻炼。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3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着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
此外,我还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关心的话题.也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体验生活之间寻找联系密切的“引爆点”,诸如伊拉克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中学生早恋问题、辍学问题等,组织学生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说话的勇气倍增。
2 用好“本子”
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
以课文为依托加强“说”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复述课文;结合语文课本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讲课文各段的大意,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含义与表达作用:用优美词语或关联词语说几个句子,用课文中主要词语或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或概括全文的话:仿照文中的“亮点”语言的句式或含义写几个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话;仿照课文的结构或构思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或见解,等等,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此外,还可以搞精彩语段的朗读、古诗文背诵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3 搭好“梯子”
解决了“敢说”的问题,有了“说”的素材,面临的就是说什么的问题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搭好“梯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几句话,要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分析,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开阔思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高“说”的能力。
3.1 仿句式、课文说话。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尤其是在一些诗歌文中,让学生仿句式说话,效果很好。
3.2 看板书说话。老师上课都会对重点的词句板书,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
3.3 看演示说话。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后就说。
3.4 看图画说话。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教材插图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既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又为促进说话能力而服务。
3.5 看作品说法。这里的作品,多选取学生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进行评价赏析,说写结合。学生作品大都不是尽善尽美,大多优缺点共存,这就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学生既能培养说真话的勇气,又能锻炼说话得体、恰当、适宜的能力,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4 出好“点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师应利用教材。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乐说、愿说,是说话质量提高的保证。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4.1 当解说员。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
4.2 当宣传员。教材中关于各地风景名胜文章很多,如《三峡》《岳阳楼记》《济南的冬天》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宣传员,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力争让听众感兴趣并产生前去观光游览的念头。
4.3 当配音员。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且其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
5 揭开“盖子”
课堂中,老师要善于打开学生讨论、辩论的话“盖子”,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对问题提出异议。“真理是由争议而确立的”。(马克思语)学生在争议中明理,在争议中长知,课堂活了,思维活了,说话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5.1 于无疑处生疑。对一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述。
5.2 于对立处争辩。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
同时在争辩中,我们要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规范性:“我同意XX的意见,但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XX的看法,我认为……”
5.3 于延伸处讨论。对有些教材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简短作结,且又有想象余地,可试着让学生续说,谈自己对结局的看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课堂中说话能力训练也无定法。只要我们真正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地开展说话能力训练,并持之以恒,学生说话能力肯定能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培养出结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80
2 何深等.中学语文教学法[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中原等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7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说话能力 训练方法
说话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训练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对造就未来所需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我从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1 放开“胆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初中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嘴皮,能说会道也不能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有关系。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是不敢说。初中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
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从社会发展对说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教给学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如说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理清思路,拟好提纲,要充满自信。说话者可以从“目中无人”逐渐向“目中有人”过渡。最后,打破以前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群言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多说,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发问、自主讨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说话能力都得到锻炼。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3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着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
此外,我还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关心的话题.也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体验生活之间寻找联系密切的“引爆点”,诸如伊拉克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中学生早恋问题、辍学问题等,组织学生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说话的勇气倍增。
2 用好“本子”
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
以课文为依托加强“说”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复述课文;结合语文课本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讲课文各段的大意,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含义与表达作用:用优美词语或关联词语说几个句子,用课文中主要词语或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或概括全文的话:仿照文中的“亮点”语言的句式或含义写几个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话;仿照课文的结构或构思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或见解,等等,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此外,还可以搞精彩语段的朗读、古诗文背诵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3 搭好“梯子”
解决了“敢说”的问题,有了“说”的素材,面临的就是说什么的问题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搭好“梯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几句话,要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分析,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开阔思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高“说”的能力。
3.1 仿句式、课文说话。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尤其是在一些诗歌文中,让学生仿句式说话,效果很好。
3.2 看板书说话。老师上课都会对重点的词句板书,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
3.3 看演示说话。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后就说。
3.4 看图画说话。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教材插图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既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又为促进说话能力而服务。
3.5 看作品说法。这里的作品,多选取学生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进行评价赏析,说写结合。学生作品大都不是尽善尽美,大多优缺点共存,这就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学生既能培养说真话的勇气,又能锻炼说话得体、恰当、适宜的能力,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4 出好“点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师应利用教材。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乐说、愿说,是说话质量提高的保证。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4.1 当解说员。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
4.2 当宣传员。教材中关于各地风景名胜文章很多,如《三峡》《岳阳楼记》《济南的冬天》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宣传员,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力争让听众感兴趣并产生前去观光游览的念头。
4.3 当配音员。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且其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
5 揭开“盖子”
课堂中,老师要善于打开学生讨论、辩论的话“盖子”,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对问题提出异议。“真理是由争议而确立的”。(马克思语)学生在争议中明理,在争议中长知,课堂活了,思维活了,说话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5.1 于无疑处生疑。对一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述。
5.2 于对立处争辩。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
同时在争辩中,我们要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规范性:“我同意XX的意见,但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XX的看法,我认为……”
5.3 于延伸处讨论。对有些教材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简短作结,且又有想象余地,可试着让学生续说,谈自己对结局的看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课堂中说话能力训练也无定法。只要我们真正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地开展说话能力训练,并持之以恒,学生说话能力肯定能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培养出结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80
2 何深等.中学语文教学法[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中原等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