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瑞安市依托海洋资源和产业优势,提出了“海洋大市(县)”向“海洋强市(县)”发展的战略目标。文章分析了浙江省瑞安市的海洋资源条件和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总量偏小、污染加剧、海域管理难度加大、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发展资金短缺,今后要把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作为瑞安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洋药业和保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着力完善海洋开发布局,促进海岛经济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 政府 发展 浙江省瑞安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279-02
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我国黄金海岸带中部,为温州市所辖的南翼工贸城市(县级市),东濒东海、南邻平阳、西接文成、北靠龙湾瓯海二区,西北与青田接壤,全境总面积4308km2,陆域1271km2占总面积的29.5%,海域面积3037km2占总面积的70.5%,是陆域面积的两倍多。海岸线长130.3km,其中岛岸线109.97km,拥有岛礁195个,面积500m2以上岛屿91个,温州四大列岛瑞安市独占两个,并有16个有人居住岛,居温州市之首。瑞安市拥有海岸渔业乡两个,渔业村20个,拥有大小渔船近千艘,渔业人口1.4万人,渔村人均年纯收入1.2万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3%,连续十年居溫州市乃至全省前茅。2006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47万吨,渔业总产值14.79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值6.53亿元,出口创汇4830万美元,跻身浙江省十大渔业强县(市)行列,荣获“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称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瑞安市经济出现腾飞。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7.03亿元,财政总收入40.03亿元,其中国税征收收入19.06亿元,地税征收收入16.71亿元,财政征收收入4.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39元,跻身于“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一、瑞安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现实条件
瑞安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可依托大陆腹地和邻近内陆地区沟通外部世界以及扩大区域范围的重要通道,并已规划纳入温州大都市范围的南翼中心城市。海洋与渔业资源优势为瑞安开发和利用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港口航运资源。作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飞云江,由西向东贯穿于全市,干流全长203km。瑞安港自飞云江下游至河口段全长11.5km,自古以来是浙南闽北重要的商贸重镇、西北部山区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主航道从齿头至市区为26.83km,一般水深5m,最深为9m多,航道底质为粉沙质淤泥,港口两岸自然岸线约7km,水域总面积700万m2,港区陆域面积约1.78km2,是飞云江最理想的深水港址。北麂列岛和大北列岛水深在10m以上,岸线约有500m,且岸线前沿水域宽阔,具有建造5万~30万吨的深水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国家级中心枢纽港——温州港的主要辅助港。
2.海洋渔业资源。瑞安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天气温暖,热量充分,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生长,鱼、虾、蟹、贝、藻等一年四季无明显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拥有北麂渔场和飞云江渔场,海域辽阔、气候温和,适应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据多年调查,主要水生动物达390种,其中经济鱼类218种,虾类80多种,蟹类39种,主要的经济鱼类有带鱼、大黄鱼、鲳鱼、鳓鱼、龙头鱼、海鳗、竹夹鱼、石斑鱼以及对虾、虾蛄、鹰爪虾、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青蟹、乌贼等40多种,最为盛名的有丁香鱼、凰尾鱼、青蟹。年捕捞产量达10万余吨,占温州市总捕捞量的25%。
3.海洋旅游资源。瑞安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然风景旖旎秀丽,海岛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列为温州市级名胜风景区的铜盘岛旅游区,以奇洞、怪石、悬崖构成了特有的海蚀地貌景观,拥有大沙番、青龙峡、龟岩、龙门听涛、苦海甘泉、炮台遗址等六大景区与21个景点,且离大陆近,交通便捷,日前已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专家编拟《铜盘山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申请列入“特别海洋保护区”与“国家级海洋地质公园”,正在审批中。此外,还有北麂灯塔、休闲渔场等。
4.浅海滩涂资源。瑞安地势自西向东呈梯状倾斜,拥有理论高程基准面以上潮间带滩涂的面积为16.46万亩,沿海滩涂主要集中在飞云江北岸的丁山涂和南岸的阁巷涂两块滩涂,分别为14.32万亩和2.14万亩,滩涂具有宽阔平坦、淤涨速度较快,范围广、分布连续完整等特点,据历史记载,滩涂平均每年向外涨10m左右,近些年达20m。
5.海洋风能及潮汐能:瑞安沿海地带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北麂岛属全国最大风能地区之一,该岛每年平均风速7.9m/s,最大风速为37.0m/s,风速3.0m/s以上有效时率平均有706小时,有效风能密度464w/m2,可为建立风能联合供电系统提供优越的自然基础。同时全市海域潮汐运动显著潮差大,潮汐、潮流等海洋能源的蕴藏量非常大,属我国强潮区之一。
6.东海油气资源。瑞安面临东海大陆架盛地,具有生油气岩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信息集层组合、构思圈良好等特点,尤其是瑞安临东海油气资源的南端最近,有望成为东海油气开发后方基地和重要石化基地。
二、瑞安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与温州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与“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瑞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温州市的战略部署,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加快调整渔业经济结构的若干政策》,根据政策安排,“十五”期间市财政共投入发展和扶持渔业生产资金2500多万元。在2007年的瑞安市十二届党代会报告和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打造“蓝色长廊”和“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瑞安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先后编制出台了《瑞安市海洋功能区划》等规划和意见,并根据规划(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与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海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瑞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建设“海上瑞安”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海洋综合开发力度,加强海洋基础建设和环境管理,使全市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一是港口运输焕发生机,年吞吐量达500万吨,总收入达3000万元,海洋运输业收入逾1个亿;二是临海工业迅速崛起,依托港口码头,在经济开发区办起上规模的“前港后厂”型企业百余家,其中船舶修造厂8家,水产加工企业16家,万吨级冷库3座;三是围海造地方兴未艾,先后共投入资金1.16亿元,已围海涂约1753公顷,目前正在实施的丁山围垦706公顷,阁巷353公顷;四是海洋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山、江、海”金三角旅游圈,兴建了铜盘岛旅游渡假村与林洋、石洋、桐溪等休闲渔业基地,年海洋旅游客流量达15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万人次),海洋旅游总收入达5000万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
2.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一批沿海和海岛大中型蓄供水设施相继建成,投资1亿多元兴建集鲜、活、干、腌为一体的瑞安水产城,其规模与设施堪称国内一流。此外,临港型工业园区的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外侧海岛也相继开通了移动通讯和数字通讯,岛上基本实现电气化,沿海公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和海岛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3.海洋国土整治成效显著。在积极调整海洋与渔业经济结构的同时,严格贯彻执行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使海洋国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投资上亿元,建成了30多公里抗御50年一遇的标准海堤工程,建成了沿海防护林25公里,提高了抗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每遇台风袭击,经济损失均较其他兄弟县(市)低;二是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正确处理历史遗留或现实发生的浅海滩涂纠纷,并使失海失涂渔民得到较高经济补偿,因而杜绝了群体性上访现象,维护了渔区社会稳定;三是通过加强海洋执法和渔政管理,创建了平安渔场,使海洋安全生产和整治“三无”渔船以及伏季休渔管理等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地位,被誉为东海区渔政管理一面旗帜,管理部门获得省级以上的荣誉称号20多项。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中,瑞安市也出现了诸多的亮点。
4.海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瑞安市于2000年始,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兴建了海产品深加工园区,共投资近4亿元,先后有16家加工企业入园兴建新厂房,入园率达100%,总建筑面积计65万m2(其中包括2座万吨级冷库,千吨以上5座),并引进了大批现代化水产加工自动化流水线设备。目前已投产的新厂房9家,基本建好将投产的2家,在建的5家,2008年之内将全部竣工投产。从区域分布与规模上来看,瑞安市水产加工企业34家相对集中在“浙江省瑞安經济技术开发区”内,促使临港(海)型加工业的崛起,如知名的华盛、华忠、顶味、香海、冷冻一厂等上规模加工企业相聚一起,其产量、产值、出口量、创汇额、利税等指标已占全市水产加工总量的80%以上,且企业员工达2500余人,占全市同行员工数的70%以上。这种集聚可以发挥其规模、人才、技术的优势,便于互相交流、商磋与开展有序竞争,出现你追我赶、比翼齐驱的新气象。从发展规模上看,目前加工园区内的水产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温州市级龙头企业5家,列入瑞安“农业龙头”15家,其中年产值逾亿元4家(华盛、华忠、香海、冷冻一厂),5000万元以上5家,并有7家水产加工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华盛水产加工厂被命为国家级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2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与辐射效应和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千家万户,有力地推进了渔业产业化的进程。
目前,加工园区与国家一级渔港——东山埠渔港紧密相邻,陆海交通便捷,并与现代水产物流中心——瑞安水产城连成一片,实现了产、供、销、渔、工、贸一体化,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先进,布局合理,水、电、油、路均有保障,还注重环保设施建设,加工厂专门配备了污水净化处理池,不断优化厂区绿化环境。加工园区为适应市场需求,跟随世界潮流,采用现代化生产加工技术,使加工品种向着“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成品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一系列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了捕捞、加工、销售产业链的良性联动。遵循发展循环经济新理念,硬软设施建设均达到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已成为新兴“工企风光旅游”的新去处。目前,加工园区企业纷纷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水产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科技联姻,组建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市已有5家(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分别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十多个,有的还获得创新奖、进步奖。
三、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瑞安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一是海洋经济总量偏小,海洋与渔业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海洋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科技的应用偏少。二是环境污染加剧,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北几、北龙大面积赤潮频发,加之养殖自身污染,养殖产品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资源再生能力面临威胁。三是海域管理难度加大,依法管理、统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土地要素的制约,海洋开发进程加快,各涉海产业用海矛盾突出,违法用海现象屡禁不止,海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难度加大。四是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竞争加剧。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和日方、韩方对自己海域的管理日趋严格,船多海小的矛盾愈加突出。五是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渔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渔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渔业基础设施落后,避风港建设严重滞后,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六是渔业发展资金短缺。渔业专项资金在财政资金安排中所占比例严重偏低,与渔业占大农业的比重明显失调,制约了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瑞安市海洋资源及区位状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作为瑞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总体思路是:依托海洋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海陆一体化开发和科技兴海战略,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洋药业和保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至2010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以上,海洋经济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围垦面积达5万亩以上,海洋旅游收入突破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12万~13万吨,加工产量达20万吨,创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大关。为了实现上述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大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在现有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捕捞业、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新兴的休闲渔业格局。要积极发展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大力扶植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海洋食品和保健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同时,大力推进海运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海洋贸易流通业、海洋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将发展海洋旅游业提到重要位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海洋旅游品位。还要不断加快经济开发区内的海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提高市场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将瑞安水产城发展成为浙南闽北乃至辐射全国的海产品物流中心,将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地打造成为国际化水产出口基地。
2.着力完善海洋开发布局。利用瑞安市海岸带和海洋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海洋产业科技力量的联合协作,积极引进和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开发和保护海洋的科技水平,逐步将瑞安市海岸带、海岛、近海建成多层次的开发带,并积极拓展远洋渔业。拟将海岸开发划为三个层面:构建滨海岸域开发带,以开发港上资源为主;拓展浅海滩涂开发带,以开发海水养殖为主;拓展远洋、外海开发带,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参与世界海洋开发与竞争。
3.突出抓好海岛经济发展。抓好海岛经济建设,加快无人岛的开发与利用,对改善群众生活,增创海洋经济新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沿海主要岛屿发展基础、资源条件与地理优势,加速海岛综合开发,发展岛屿经济。在加大有人岛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无人岛的资源考察和开发步伐,完善陆岛之间的交通与海岛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海岛的投资环境,加强海岛开发的综合规划和管理,注重各种资源的整体优化和保护性开发,保持多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郑魁浩,刘键初,乔观民.未来海洋大省的构建——浙江海洋经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1
2.潘家玮,毛光烈,夏阿国.海洋:浙江的未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周靖.在新闻媒体通气会上的讲话.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2007.4.3
(作者单位:中共瑞安市委党校 浙江瑞安 325200)(责编:若佳)
关键词:海洋经济 政府 发展 浙江省瑞安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1-279-02
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我国黄金海岸带中部,为温州市所辖的南翼工贸城市(县级市),东濒东海、南邻平阳、西接文成、北靠龙湾瓯海二区,西北与青田接壤,全境总面积4308km2,陆域1271km2占总面积的29.5%,海域面积3037km2占总面积的70.5%,是陆域面积的两倍多。海岸线长130.3km,其中岛岸线109.97km,拥有岛礁195个,面积500m2以上岛屿91个,温州四大列岛瑞安市独占两个,并有16个有人居住岛,居温州市之首。瑞安市拥有海岸渔业乡两个,渔业村20个,拥有大小渔船近千艘,渔业人口1.4万人,渔村人均年纯收入1.2万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3%,连续十年居溫州市乃至全省前茅。2006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47万吨,渔业总产值14.79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产值6.53亿元,出口创汇4830万美元,跻身浙江省十大渔业强县(市)行列,荣获“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称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瑞安市经济出现腾飞。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7.03亿元,财政总收入40.03亿元,其中国税征收收入19.06亿元,地税征收收入16.71亿元,财政征收收入4.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39元,跻身于“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一、瑞安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现实条件
瑞安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可依托大陆腹地和邻近内陆地区沟通外部世界以及扩大区域范围的重要通道,并已规划纳入温州大都市范围的南翼中心城市。海洋与渔业资源优势为瑞安开发和利用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港口航运资源。作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飞云江,由西向东贯穿于全市,干流全长203km。瑞安港自飞云江下游至河口段全长11.5km,自古以来是浙南闽北重要的商贸重镇、西北部山区的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主航道从齿头至市区为26.83km,一般水深5m,最深为9m多,航道底质为粉沙质淤泥,港口两岸自然岸线约7km,水域总面积700万m2,港区陆域面积约1.78km2,是飞云江最理想的深水港址。北麂列岛和大北列岛水深在10m以上,岸线约有500m,且岸线前沿水域宽阔,具有建造5万~30万吨的深水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国家级中心枢纽港——温州港的主要辅助港。
2.海洋渔业资源。瑞安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天气温暖,热量充分,雨量充沛,适宜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与生长,鱼、虾、蟹、贝、藻等一年四季无明显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拥有北麂渔场和飞云江渔场,海域辽阔、气候温和,适应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据多年调查,主要水生动物达390种,其中经济鱼类218种,虾类80多种,蟹类39种,主要的经济鱼类有带鱼、大黄鱼、鲳鱼、鳓鱼、龙头鱼、海鳗、竹夹鱼、石斑鱼以及对虾、虾蛄、鹰爪虾、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青蟹、乌贼等40多种,最为盛名的有丁香鱼、凰尾鱼、青蟹。年捕捞产量达10万余吨,占温州市总捕捞量的25%。
3.海洋旅游资源。瑞安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然风景旖旎秀丽,海岛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列为温州市级名胜风景区的铜盘岛旅游区,以奇洞、怪石、悬崖构成了特有的海蚀地貌景观,拥有大沙番、青龙峡、龟岩、龙门听涛、苦海甘泉、炮台遗址等六大景区与21个景点,且离大陆近,交通便捷,日前已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专家编拟《铜盘山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申请列入“特别海洋保护区”与“国家级海洋地质公园”,正在审批中。此外,还有北麂灯塔、休闲渔场等。
4.浅海滩涂资源。瑞安地势自西向东呈梯状倾斜,拥有理论高程基准面以上潮间带滩涂的面积为16.46万亩,沿海滩涂主要集中在飞云江北岸的丁山涂和南岸的阁巷涂两块滩涂,分别为14.32万亩和2.14万亩,滩涂具有宽阔平坦、淤涨速度较快,范围广、分布连续完整等特点,据历史记载,滩涂平均每年向外涨10m左右,近些年达20m。
5.海洋风能及潮汐能:瑞安沿海地带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北麂岛属全国最大风能地区之一,该岛每年平均风速7.9m/s,最大风速为37.0m/s,风速3.0m/s以上有效时率平均有706小时,有效风能密度464w/m2,可为建立风能联合供电系统提供优越的自然基础。同时全市海域潮汐运动显著潮差大,潮汐、潮流等海洋能源的蕴藏量非常大,属我国强潮区之一。
6.东海油气资源。瑞安面临东海大陆架盛地,具有生油气岩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有机质丰度高、信息集层组合、构思圈良好等特点,尤其是瑞安临东海油气资源的南端最近,有望成为东海油气开发后方基地和重要石化基地。
二、瑞安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与温州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与“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瑞安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温州市的战略部署,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加快调整渔业经济结构的若干政策》,根据政策安排,“十五”期间市财政共投入发展和扶持渔业生产资金2500多万元。在2007年的瑞安市十二届党代会报告和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打造“蓝色长廊”和“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瑞安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先后编制出台了《瑞安市海洋功能区划》等规划和意见,并根据规划(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与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海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瑞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建设“海上瑞安”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海洋综合开发力度,加强海洋基础建设和环境管理,使全市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一是港口运输焕发生机,年吞吐量达500万吨,总收入达3000万元,海洋运输业收入逾1个亿;二是临海工业迅速崛起,依托港口码头,在经济开发区办起上规模的“前港后厂”型企业百余家,其中船舶修造厂8家,水产加工企业16家,万吨级冷库3座;三是围海造地方兴未艾,先后共投入资金1.16亿元,已围海涂约1753公顷,目前正在实施的丁山围垦706公顷,阁巷353公顷;四是海洋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山、江、海”金三角旅游圈,兴建了铜盘岛旅游渡假村与林洋、石洋、桐溪等休闲渔业基地,年海洋旅游客流量达15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万人次),海洋旅游总收入达5000万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
2.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一批沿海和海岛大中型蓄供水设施相继建成,投资1亿多元兴建集鲜、活、干、腌为一体的瑞安水产城,其规模与设施堪称国内一流。此外,临港型工业园区的公益设施日趋完善,外侧海岛也相继开通了移动通讯和数字通讯,岛上基本实现电气化,沿海公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和海岛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3.海洋国土整治成效显著。在积极调整海洋与渔业经济结构的同时,严格贯彻执行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使海洋国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投资上亿元,建成了30多公里抗御50年一遇的标准海堤工程,建成了沿海防护林25公里,提高了抗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每遇台风袭击,经济损失均较其他兄弟县(市)低;二是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正确处理历史遗留或现实发生的浅海滩涂纠纷,并使失海失涂渔民得到较高经济补偿,因而杜绝了群体性上访现象,维护了渔区社会稳定;三是通过加强海洋执法和渔政管理,创建了平安渔场,使海洋安全生产和整治“三无”渔船以及伏季休渔管理等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地位,被誉为东海区渔政管理一面旗帜,管理部门获得省级以上的荣誉称号20多项。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中,瑞安市也出现了诸多的亮点。
4.海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瑞安市于2000年始,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地兴建了海产品深加工园区,共投资近4亿元,先后有16家加工企业入园兴建新厂房,入园率达100%,总建筑面积计65万m2(其中包括2座万吨级冷库,千吨以上5座),并引进了大批现代化水产加工自动化流水线设备。目前已投产的新厂房9家,基本建好将投产的2家,在建的5家,2008年之内将全部竣工投产。从区域分布与规模上来看,瑞安市水产加工企业34家相对集中在“浙江省瑞安經济技术开发区”内,促使临港(海)型加工业的崛起,如知名的华盛、华忠、顶味、香海、冷冻一厂等上规模加工企业相聚一起,其产量、产值、出口量、创汇额、利税等指标已占全市水产加工总量的80%以上,且企业员工达2500余人,占全市同行员工数的70%以上。这种集聚可以发挥其规模、人才、技术的优势,便于互相交流、商磋与开展有序竞争,出现你追我赶、比翼齐驱的新气象。从发展规模上看,目前加工园区内的水产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温州市级龙头企业5家,列入瑞安“农业龙头”15家,其中年产值逾亿元4家(华盛、华忠、香海、冷冻一厂),5000万元以上5家,并有7家水产加工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华盛水产加工厂被命为国家级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2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与辐射效应和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千家万户,有力地推进了渔业产业化的进程。
目前,加工园区与国家一级渔港——东山埠渔港紧密相邻,陆海交通便捷,并与现代水产物流中心——瑞安水产城连成一片,实现了产、供、销、渔、工、贸一体化,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先进,布局合理,水、电、油、路均有保障,还注重环保设施建设,加工厂专门配备了污水净化处理池,不断优化厂区绿化环境。加工园区为适应市场需求,跟随世界潮流,采用现代化生产加工技术,使加工品种向着“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成品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一系列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了捕捞、加工、销售产业链的良性联动。遵循发展循环经济新理念,硬软设施建设均达到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已成为新兴“工企风光旅游”的新去处。目前,加工园区企业纷纷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水产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科技联姻,组建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市已有5家(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分别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十多个,有的还获得创新奖、进步奖。
三、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瑞安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一是海洋经济总量偏小,海洋与渔业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海洋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科技的应用偏少。二是环境污染加剧,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北几、北龙大面积赤潮频发,加之养殖自身污染,养殖产品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资源再生能力面临威胁。三是海域管理难度加大,依法管理、统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土地要素的制约,海洋开发进程加快,各涉海产业用海矛盾突出,违法用海现象屡禁不止,海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难度加大。四是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竞争加剧。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和日方、韩方对自己海域的管理日趋严格,船多海小的矛盾愈加突出。五是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渔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渔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渔业基础设施落后,避风港建设严重滞后,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六是渔业发展资金短缺。渔业专项资金在财政资金安排中所占比例严重偏低,与渔业占大农业的比重明显失调,制约了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瑞安市海洋资源及区位状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快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作为瑞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总体思路是:依托海洋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海陆一体化开发和科技兴海战略,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能源、海洋药业和保健业、海洋信息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至2010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以上,海洋经济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围垦面积达5万亩以上,海洋旅游收入突破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12万~13万吨,加工产量达20万吨,创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大关。为了实现上述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大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在现有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捕捞业、发达的养殖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新兴的休闲渔业格局。要积极发展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大力扶植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海洋食品和保健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同时,大力推进海运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海洋贸易流通业、海洋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将发展海洋旅游业提到重要位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升海洋旅游品位。还要不断加快经济开发区内的海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提高市场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将瑞安水产城发展成为浙南闽北乃至辐射全国的海产品物流中心,将海产品精深加工园地打造成为国际化水产出口基地。
2.着力完善海洋开发布局。利用瑞安市海岸带和海洋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海洋产业科技力量的联合协作,积极引进和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开发和保护海洋的科技水平,逐步将瑞安市海岸带、海岛、近海建成多层次的开发带,并积极拓展远洋渔业。拟将海岸开发划为三个层面:构建滨海岸域开发带,以开发港上资源为主;拓展浅海滩涂开发带,以开发海水养殖为主;拓展远洋、外海开发带,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参与世界海洋开发与竞争。
3.突出抓好海岛经济发展。抓好海岛经济建设,加快无人岛的开发与利用,对改善群众生活,增创海洋经济新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沿海主要岛屿发展基础、资源条件与地理优势,加速海岛综合开发,发展岛屿经济。在加大有人岛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无人岛的资源考察和开发步伐,完善陆岛之间的交通与海岛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海岛的投资环境,加强海岛开发的综合规划和管理,注重各种资源的整体优化和保护性开发,保持多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郑魁浩,刘键初,乔观民.未来海洋大省的构建——浙江海洋经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1
2.潘家玮,毛光烈,夏阿国.海洋:浙江的未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周靖.在新闻媒体通气会上的讲话.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2007.4.3
(作者单位:中共瑞安市委党校 浙江瑞安 3252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