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对含有三聚氰胺的中国食品的“围剿”仍在持续,且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乳制品行业。在继国内生产的薯片、豆浆、花生、奶糖、饼干等产品在国外陆续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外,国内著名的鸡蛋生产企业韩伟集团,日前在香港地区被查出生产的鸡蛋含有超标三聚氰胺。据业内人士透露,韩伟集团生产的鸡蛋在香港地区出事前,已在日本和韩国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被禁入这两个国家。
从9月14日毒奶粉事件至今,几乎所有中国制造的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瞬间一落千丈。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在美国的很多超市,可以看到超市的朱古力和饼干架上写着显著的大字:这些产品是“China Free”,即“不含中国”。“不含中国”即这些食品不是从中国进口、不在中国制造、不含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全球对中国制造的食品的信心崩塌可见一斑。
但事情到这种地步还远未结束。在我们看来,毒奶粉事件仍会持续发酵,并远远超出食品行业对所有的“中国制造”产生强大的腐蚀力量。
既然国内部分企业连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的商业底线都不能恪守,那么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自从1985年国内查处福建晋江假药案开始,中国制造的假冒伪劣和问题产品就逐渐进入了“有意识、有组织、大规模制造”的阶段,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根绝。在“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之际,也是中国的问题产品流毒于全球之时。此前不就出现过毒玩具、毒服装事件么?
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制造”仍将保持畅行全球和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但一些迹象表明,国外对整个“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正在逐渐累积。来自商务部的一份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保护委员会(CPSC)在过去52周(截至10月26日,2008年第43周)内,共召回76款1300万只玩具,其中,中国玩具占被召回玩具总数的98.41%。此外,在2008年前42周,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REX)共有435条不安全玩具产品公告,其中348条在“中国制造”名下,占80%。与此同时,中国也是RAREX涉及通报玩具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其中尽管有欧美等国家玩具标准频繁变动的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中国企业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也是重要原因。广东玩具聚集地澄海的龙头企业广东熙实玩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超近日就曾表示,“关键不是欧美市场需求在减少,更多的其实是我们的产品达不到要求,无法接订单。”数据可以印证陈其超的言论。
以玩具出口总额占全国约70%的广东为例,今年1至9月,对美国和香港玩具出口分别下降2.5%和13.9%(出口香港部分约70%转口至美国),对欧盟出口玩具11.1亿美元,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滑17.9个百分点。但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泰国玩具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额攀升20%,今年上半年,泰国对美国市场的增长率达到30%。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负责人林勇胜指出,“芭比娃娃全球最大的代工厂设在中国广东,而另外一个全球代工厂则设在印度尼西亚。印尼在成本方面比中国更具优势,他们的质量也非常过硬。欧美市场对价格不再那么在意,但对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严格。”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我们还难以断定国内出口企业所遭遇的困境,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外需市场的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国外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不过,我们要提醒的是,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无形中起到恶化“中国制造”的效果。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国内相关部门对毒奶粉事件的后期处理错误连连,从中央到地方似乎都在拿钱来试图解决企业的问题,例如,中央金融政策部门就曾提出,要银行向乳品企业提供合理的贷款。
地方也曾借款给陷入危机中的企业。在河北石家庄,三鹿旗下的7家企业仅仅更换了企业名称便在地方政府的督促下开工生产。对这个“集体犯罪”的行业,相关部门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宽容和理解,迄今为止,除了原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外,我们没有看到一起企业负责人负刑事责任(乳制品企业界也没有发生一起引咎辞职事件)。要知道,政府处置毒奶粉企业的做法,不仅是对本国公众的交代,也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的信号。在这一点上,政府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作者系安邦分析师)
监管应追溯至化工行业
刚刚重创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问题再次升级,在“问题奶粉”事件中被忽视的饲料行业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被骤然放大。
日前,广东饲料行业内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废渣变身后的假蛋白添加剂——“蛋白精”,在饲料行业内生存的历史至少已有5年,其覆盖的范围可能已经波及到畜禽、水产等绝大多数养殖产业,其影响将远远超过“问题奶粉”事件。
业内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废渣的出厂价格600~800元/吨,包装成“蛋白精”后市场上的流通价格最高时可以达到4000元/吨。从工业生产废品到农业生产的假原料,三聚氰胺废渣身价暴涨5倍。“蛋白精”用在饲料行业中的作用,业内专业的称之为“调蛋白”。
一位化工专家透露,5年前,国内三聚氰胺的生产企业需要请专门的环保公司处理三聚氰胺废渣,这是一笔费用不小的开支;而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低价销售,主要流向饲料原料行业。
对此,三聚氰胺的生产企业早已心知肚明。该专家表示,国内各大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废渣生意都很火爆,“基本没有剩余”。
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三聚氰胺有效产能76万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化工废渣流入饲料行业作假,尤其是在近年鱼粉、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饲料生产企业和原料供应商纷纷寻找新的蛋白原料替代物,降低成本。三聚氰胺的废渣借此机会以“蛋白精”的身份混入各种原料中,提供虚假蛋白含量。
我们认为,从奶粉到鸡蛋再到饲料,只要源头上没有把住,各种各样的含有三聚氰胺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范围应追溯至化工行业。
从9月14日毒奶粉事件至今,几乎所有中国制造的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瞬间一落千丈。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在美国的很多超市,可以看到超市的朱古力和饼干架上写着显著的大字:这些产品是“China Free”,即“不含中国”。“不含中国”即这些食品不是从中国进口、不在中国制造、不含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全球对中国制造的食品的信心崩塌可见一斑。
但事情到这种地步还远未结束。在我们看来,毒奶粉事件仍会持续发酵,并远远超出食品行业对所有的“中国制造”产生强大的腐蚀力量。
既然国内部分企业连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的商业底线都不能恪守,那么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自从1985年国内查处福建晋江假药案开始,中国制造的假冒伪劣和问题产品就逐渐进入了“有意识、有组织、大规模制造”的阶段,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根绝。在“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之际,也是中国的问题产品流毒于全球之时。此前不就出现过毒玩具、毒服装事件么?
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制造”仍将保持畅行全球和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但一些迹象表明,国外对整个“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正在逐渐累积。来自商务部的一份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保护委员会(CPSC)在过去52周(截至10月26日,2008年第43周)内,共召回76款1300万只玩具,其中,中国玩具占被召回玩具总数的98.41%。此外,在2008年前42周,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REX)共有435条不安全玩具产品公告,其中348条在“中国制造”名下,占80%。与此同时,中国也是RAREX涉及通报玩具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其中尽管有欧美等国家玩具标准频繁变动的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中国企业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也是重要原因。广东玩具聚集地澄海的龙头企业广东熙实玩具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超近日就曾表示,“关键不是欧美市场需求在减少,更多的其实是我们的产品达不到要求,无法接订单。”数据可以印证陈其超的言论。
以玩具出口总额占全国约70%的广东为例,今年1至9月,对美国和香港玩具出口分别下降2.5%和13.9%(出口香港部分约70%转口至美国),对欧盟出口玩具11.1亿美元,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滑17.9个百分点。但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泰国玩具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额攀升20%,今年上半年,泰国对美国市场的增长率达到30%。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负责人林勇胜指出,“芭比娃娃全球最大的代工厂设在中国广东,而另外一个全球代工厂则设在印度尼西亚。印尼在成本方面比中国更具优势,他们的质量也非常过硬。欧美市场对价格不再那么在意,但对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严格。”
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我们还难以断定国内出口企业所遭遇的困境,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外需市场的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国外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不过,我们要提醒的是,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无形中起到恶化“中国制造”的效果。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国内相关部门对毒奶粉事件的后期处理错误连连,从中央到地方似乎都在拿钱来试图解决企业的问题,例如,中央金融政策部门就曾提出,要银行向乳品企业提供合理的贷款。
地方也曾借款给陷入危机中的企业。在河北石家庄,三鹿旗下的7家企业仅仅更换了企业名称便在地方政府的督促下开工生产。对这个“集体犯罪”的行业,相关部门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宽容和理解,迄今为止,除了原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外,我们没有看到一起企业负责人负刑事责任(乳制品企业界也没有发生一起引咎辞职事件)。要知道,政府处置毒奶粉企业的做法,不仅是对本国公众的交代,也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的信号。在这一点上,政府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作者系安邦分析师)
监管应追溯至化工行业
刚刚重创中国乳业的三聚氰胺问题再次升级,在“问题奶粉”事件中被忽视的饲料行业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被骤然放大。
日前,广东饲料行业内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废渣变身后的假蛋白添加剂——“蛋白精”,在饲料行业内生存的历史至少已有5年,其覆盖的范围可能已经波及到畜禽、水产等绝大多数养殖产业,其影响将远远超过“问题奶粉”事件。
业内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废渣的出厂价格600~800元/吨,包装成“蛋白精”后市场上的流通价格最高时可以达到4000元/吨。从工业生产废品到农业生产的假原料,三聚氰胺废渣身价暴涨5倍。“蛋白精”用在饲料行业中的作用,业内专业的称之为“调蛋白”。
一位化工专家透露,5年前,国内三聚氰胺的生产企业需要请专门的环保公司处理三聚氰胺废渣,这是一笔费用不小的开支;而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低价销售,主要流向饲料原料行业。
对此,三聚氰胺的生产企业早已心知肚明。该专家表示,国内各大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废渣生意都很火爆,“基本没有剩余”。
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三聚氰胺有效产能76万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化工废渣流入饲料行业作假,尤其是在近年鱼粉、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饲料生产企业和原料供应商纷纷寻找新的蛋白原料替代物,降低成本。三聚氰胺的废渣借此机会以“蛋白精”的身份混入各种原料中,提供虚假蛋白含量。
我们认为,从奶粉到鸡蛋再到饲料,只要源头上没有把住,各种各样的含有三聚氰胺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范围应追溯至化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