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走进课堂,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综合处理,既能达到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我们落后的山区教室里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网络技术走进课堂,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堂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忧伤、孤独和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著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我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地擂鼓狂舞”,感受到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到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实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朗读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黄河颂》。课前,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孩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二、利用直观形象,突破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过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一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又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前,我在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卷云、卷积云、积云、晕等12种云和光彩的图片,制成了PPT课件。课堂上,出示课件,展示卷云、积云等各种云和光彩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色彩,让学生细致观察揣摩天气,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图文结合,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
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论: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我们的形象可以理解为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合理而充分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①李秀兰《中学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②孙浩亮《探讨网络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思路》。
本论: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我们落后的山区教室里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网络技术走进课堂,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堂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忧伤、孤独和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著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我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地擂鼓狂舞”,感受到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到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实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朗读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黄河颂》。课前,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孩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二、利用直观形象,突破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过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一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又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前,我在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卷云、卷积云、积云、晕等12种云和光彩的图片,制成了PPT课件。课堂上,出示课件,展示卷云、积云等各种云和光彩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色彩,让学生细致观察揣摩天气,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图文结合,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
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论: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我们的形象可以理解为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扩大“内存”,不断地“更新换代”,合理而充分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①李秀兰《中学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②孙浩亮《探讨网络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