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提倡“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引导,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大胆地想,敢于去回答。但是,如何才能使提问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呢?这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验,通过认总结,最后发现课堂提问就是一门艺术。
一、抓住问题要害,启发学生思维
提问,不是随便就问,而要联系学生实际,让问题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大胆地思考。例如在上《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时,我在抓住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五柳先生有“五柳”之号?对这个问题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于是大部分同学就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这位作家是个隐士,他一生虽做过几任小官,但由于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弃官隐居,躬耕僻野,安贫乐道,最后学生发现“五柳”原来是先生不知何许人,又不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随以“五柳”为号,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也能深刻认识作者的胸襟抱负,对学习有了收获。
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的启发性提问,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他们心灵的窗户,这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二、捕捉问题信息,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来源,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信息,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而信息的捕捉又交融在问题情景中。为了能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曾提出了建立问题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独立主动探究知识,巧设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带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的同时,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引导才具有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
三、把握教学时机,选择最佳突破
一节40—45分钟的课,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使课堂气氛不活跃,而且也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关,思维活动与问题密切联系着,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时机恰当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进行思维,在云涌风起之 ,引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自主地接受提问,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问中往往是由一个个小问题的提出向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创造时机,使提问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问在时机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问难易适度,对象必须明确
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符合教学需求,不能过多地死钻牛角尖,所提的问题除了面对学生全体,还要因人而异,同时还得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备课中,坚持“以人为本”,巧妙设疑,每一个问题的难易适度,以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解答为宜,但问题也不能太易,要有一定难度,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解答。对一时答不上来的,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为学生解决问题架桥铺路。
一个班的学生,好、中、差生各占一定的比例,提问时更需要兼顾公平,讲究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正面的引导,让好生带动中差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老师提出问题产生厌感,从而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从来就不是教师一人的单边活动,而是学生互动参与的多边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要使课堂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这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又是与教师的课堂提问密切相关的,且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但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好上述四个环节,教学活动一定丰富多彩。
一、抓住问题要害,启发学生思维
提问,不是随便就问,而要联系学生实际,让问题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大胆地思考。例如在上《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时,我在抓住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五柳先生有“五柳”之号?对这个问题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于是大部分同学就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这位作家是个隐士,他一生虽做过几任小官,但由于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弃官隐居,躬耕僻野,安贫乐道,最后学生发现“五柳”原来是先生不知何许人,又不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随以“五柳”为号,学生就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也能深刻认识作者的胸襟抱负,对学习有了收获。
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的启发性提问,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他们心灵的窗户,这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二、捕捉问题信息,拓展学生思维
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来源,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信息,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而信息的捕捉又交融在问题情景中。为了能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曾提出了建立问题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独立主动探究知识,巧设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带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的同时,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引导才具有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
三、把握教学时机,选择最佳突破
一节40—45分钟的课,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使课堂气氛不活跃,而且也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关,思维活动与问题密切联系着,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时机恰当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进行思维,在云涌风起之 ,引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自主地接受提问,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问中往往是由一个个小问题的提出向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创造时机,使提问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问在时机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问难易适度,对象必须明确
问题的难易程度必须符合教学需求,不能过多地死钻牛角尖,所提的问题除了面对学生全体,还要因人而异,同时还得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备课中,坚持“以人为本”,巧妙设疑,每一个问题的难易适度,以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解答为宜,但问题也不能太易,要有一定难度,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解答。对一时答不上来的,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为学生解决问题架桥铺路。
一个班的学生,好、中、差生各占一定的比例,提问时更需要兼顾公平,讲究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正面的引导,让好生带动中差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老师提出问题产生厌感,从而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从来就不是教师一人的单边活动,而是学生互动参与的多边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人。要使课堂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这必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又是与教师的课堂提问密切相关的,且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但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好上述四个环节,教学活动一定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