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是以实行学分制的社区学院为主要形式 ,学生凭借修得的学分文凭,可与大学对接实现学分转化。在我国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要求,因此学分制体系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设计,对专业学分转化的途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加拿大;学分转化;开发途径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redit 的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从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主要涉及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等。其中,尤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备受重视。据CNKI、百度搜索和政府门户网站检索,国内最早以“学分互换”、“学分累积”、“学分转换”、“学分银行”、“学分认证”为相关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始见于1991[1]、1991[2]、2002[3]、2003[4]、2006[5]年。近年来,以这些关键词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报道不断增加。当加入合并词频“加拿大”再次检索后,结果分别仅为17条,我国学者对于加拿大的学分制体系研究的数量不多。
关于对“Transfer Credit”的翻译在国内主要存在三种:学分互认:强调机构之间对对方学分的相互认可。学分转换:也称为学分转移,强调一个机构的学分基于相应规则的转换为另一个机构的学分,不强调双方的互认。学分互换:指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分的学分可在高校之间实现相互的任课与换算。虽然名称和定位各不相同,但仅仅是学分制体系中的一部分。本文将其翻译成“学分转化”是包括以课程标准、学分累积、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学分诚信五个基本要素的架构,对于组成要素的厘清与界定,以及整个运行机制的有效设计及其实践
顾玲玲(2007)、王志海(2009)等学者对Transfer Credit体系的进行了研究。陈樱(2009)、武丽志(2013)对云南省呈贡大学城以及广州大学城高校Transfer Credit实践方面的进行了研究。而张艳茹,万秀兰(2014)对东非学分互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国家的Transfer Credit。 通过对国内文献资料的分析,從注重国外经验借鉴到重视本土理论研究,理论探究不断深入,但值得深究的领域还很多;实践探索领域多样,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形成。因此从加拿大的学分体系中学习经验,以“中职——高职——本科”升学通道的打通为契机,系统的研究学分转化,并实践总结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redit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国内外学者从理论角度上对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在实际应用角度方面对专业、课程、不同学历层次学分体系架构方面具体化研究的较少。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要求,在这样一个教育发展新机遇下,对学分制体系内部的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学分认定、学分积累等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设计,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考察若干专业学分转化的途径,研究成果会丰富学分制体系研究的内容,能充实我国职业教育理论。
(二)应用价值
加拿大职业教育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力本位、多层次衔接、合作教学、学分转换、教学质量标准化,学分体系的建立使得加拿大的职业教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范型。加拿大学分体系,将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科顾问委员会,制订DACUM表,各学校以此为基础自行制订具有特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保证了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同时,每一个专业都有教学质量标准,使得同一类型学校专业、不同层次同一专业、不同学校同一专业之间的专业教学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为学生从一个学校转入另一个学校或者变化专业的学分是部分互认或者全部互认,从而使得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和融通。我国现阶段就是希望职业教育通道延伸,因此学分转化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加拿大学分转化的深入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现在不同层级教育之间在校企合作、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有效衔接,让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目标实现。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redit的研究目标、内容及实践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加拿大的学分体系中的Transfer Credit的系统学习,通过其学分体系构建的背景、流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的研究,试图达到的目标有:1.梳理加拿大学分转移体系内部关于学分认证、学分积累与学分兑换实施与管理的机制;2.学习加拿大学分体系中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及能力标准的制订要素、途径以及方法;3.在政策文件、学术文献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查加拿大学校在学分转化的渠道,借鉴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中强大的学分体系,从高职为出发点,从下线和上线通道推进中、高、本协调发展与实践。
(二)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核心基本概念与基本要素,其学分标准划定和制订的科学依据,学分转化的途径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研究,以及系统学习加拿大政府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政府层面给予的具有约束力的相关法规、条例、决定等,结合我国在学分转化的实情,进行对比研究,借此能对地区教育部门进行学分转化改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具体来说重点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1)不同层面学校在制订学分转化协议时,如何形成统一的课程目录;2)对于学分转化的核心基本要素进行规范,形成统一的文件格式;3)标准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4)学分标准,成绩评定及学生交流的流程,质量保障体系等,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分转化提供全面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国际商贸系为试点单位,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选修课、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等方面改革,初步搭建起学分制框架。在这个阶段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学分,无减学分”现象,即选修课程比例从原来的6%增加到15%,但是必修课程学时与学分没有减少,这样学生就会变得非常繁忙;二是选修课程以教师讲授的理论课程为主,没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第二阶段,以工商学院、国际学院、服务外包学院三个分院为基础,在文科类专业中构建了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搭建一个“三平台、四模块、三制度”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训练三平台;构建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类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与全系选修课程四模塊课程框架。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达到30%:70%,选修课以实操类、活动类、综合类、竞赛类为主,不同分院之间实现课程互选,学分转化,之后进一步在整个学校实现学分制。
第三阶段,实现校际之间学分转化。2013年成立的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组成“计划单列市高等职教五校联盟”学生交换实现学分互相转化。除此之外,还与很多国外高校合作,通过交换学生实现学分转化。2014年至2015年,加拿大亚冈昆学院并与我院建筑施工专业、旅游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材料已发送至亚冈昆学院进行专业课程对比认证,双方计划在专业课程认证的基础上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参考文献:
[1]顾玲玲,欧洲高等教育区域背景下的学分互换制[J],高教论坛,2007(2)
[2]王志海,高校学分互换模式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
[3]陈樱,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内实施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必要性及意义[J],考试周刊,2009(3)
[4]武志丽,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校际网络课程教学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9)
[5]张静茹,东非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学分互认制度[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关键词】:加拿大;学分转化;开发途径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redit 的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从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主要涉及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等。其中,尤以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和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备受重视。据CNKI、百度搜索和政府门户网站检索,国内最早以“学分互换”、“学分累积”、“学分转换”、“学分银行”、“学分认证”为相关主题词的文献,分别始见于1991[1]、1991[2]、2002[3]、2003[4]、2006[5]年。近年来,以这些关键词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报道不断增加。当加入合并词频“加拿大”再次检索后,结果分别仅为17条,我国学者对于加拿大的学分制体系研究的数量不多。
关于对“Transfer Credit”的翻译在国内主要存在三种:学分互认:强调机构之间对对方学分的相互认可。学分转换:也称为学分转移,强调一个机构的学分基于相应规则的转换为另一个机构的学分,不强调双方的互认。学分互换:指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分的学分可在高校之间实现相互的任课与换算。虽然名称和定位各不相同,但仅仅是学分制体系中的一部分。本文将其翻译成“学分转化”是包括以课程标准、学分累积、学分互认、学分兑换、学分诚信五个基本要素的架构,对于组成要素的厘清与界定,以及整个运行机制的有效设计及其实践
顾玲玲(2007)、王志海(2009)等学者对Transfer Credit体系的进行了研究。陈樱(2009)、武丽志(2013)对云南省呈贡大学城以及广州大学城高校Transfer Credit实践方面的进行了研究。而张艳茹,万秀兰(2014)对东非学分互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国家的Transfer Credit。 通过对国内文献资料的分析,從注重国外经验借鉴到重视本土理论研究,理论探究不断深入,但值得深究的领域还很多;实践探索领域多样,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形成。因此从加拿大的学分体系中学习经验,以“中职——高职——本科”升学通道的打通为契机,系统的研究学分转化,并实践总结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redit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国内外学者从理论角度上对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韩国学分银行系统、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在实际应用角度方面对专业、课程、不同学历层次学分体系架构方面具体化研究的较少。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要求,在这样一个教育发展新机遇下,对学分制体系内部的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学分认定、学分积累等内容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设计,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考察若干专业学分转化的途径,研究成果会丰富学分制体系研究的内容,能充实我国职业教育理论。
(二)应用价值
加拿大职业教育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力本位、多层次衔接、合作教学、学分转换、教学质量标准化,学分体系的建立使得加拿大的职业教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范型。加拿大学分体系,将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科顾问委员会,制订DACUM表,各学校以此为基础自行制订具有特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保证了学分认定的科学性。同时,每一个专业都有教学质量标准,使得同一类型学校专业、不同层次同一专业、不同学校同一专业之间的专业教学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为学生从一个学校转入另一个学校或者变化专业的学分是部分互认或者全部互认,从而使得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和融通。我国现阶段就是希望职业教育通道延伸,因此学分转化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加拿大学分转化的深入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现在不同层级教育之间在校企合作、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有效衔接,让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目标实现。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redit的研究目标、内容及实践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加拿大的学分体系中的Transfer Credit的系统学习,通过其学分体系构建的背景、流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的研究,试图达到的目标有:1.梳理加拿大学分转移体系内部关于学分认证、学分积累与学分兑换实施与管理的机制;2.学习加拿大学分体系中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及能力标准的制订要素、途径以及方法;3.在政策文件、学术文献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查加拿大学校在学分转化的渠道,借鉴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中强大的学分体系,从高职为出发点,从下线和上线通道推进中、高、本协调发展与实践。
(二)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加拿大职业教育学分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核心基本概念与基本要素,其学分标准划定和制订的科学依据,学分转化的途径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研究,以及系统学习加拿大政府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政府层面给予的具有约束力的相关法规、条例、决定等,结合我国在学分转化的实情,进行对比研究,借此能对地区教育部门进行学分转化改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具体来说重点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1)不同层面学校在制订学分转化协议时,如何形成统一的课程目录;2)对于学分转化的核心基本要素进行规范,形成统一的文件格式;3)标准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4)学分标准,成绩评定及学生交流的流程,质量保障体系等,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分转化提供全面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实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国际商贸系为试点单位,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选修课、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等方面改革,初步搭建起学分制框架。在这个阶段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学分,无减学分”现象,即选修课程比例从原来的6%增加到15%,但是必修课程学时与学分没有减少,这样学生就会变得非常繁忙;二是选修课程以教师讲授的理论课程为主,没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第二阶段,以工商学院、国际学院、服务外包学院三个分院为基础,在文科类专业中构建了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搭建一个“三平台、四模块、三制度”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训练三平台;构建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类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与全系选修课程四模塊课程框架。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达到30%:70%,选修课以实操类、活动类、综合类、竞赛类为主,不同分院之间实现课程互选,学分转化,之后进一步在整个学校实现学分制。
第三阶段,实现校际之间学分转化。2013年成立的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组成“计划单列市高等职教五校联盟”学生交换实现学分互相转化。除此之外,还与很多国外高校合作,通过交换学生实现学分转化。2014年至2015年,加拿大亚冈昆学院并与我院建筑施工专业、旅游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材料已发送至亚冈昆学院进行专业课程对比认证,双方计划在专业课程认证的基础上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参考文献:
[1]顾玲玲,欧洲高等教育区域背景下的学分互换制[J],高教论坛,2007(2)
[2]王志海,高校学分互换模式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
[3]陈樱,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内实施学分互换互认制的必要性及意义[J],考试周刊,2009(3)
[4]武志丽,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校际网络课程教学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9)
[5]张静茹,东非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学分互认制度[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