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内涵主要是指办学理念、机制和人文环境等,而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则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和个性化的创新管理,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从而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学校内涵 可持续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场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即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谛。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和“育”这个基本内涵而展开。在物质层面,大到学校的高楼大厦,小到校园一隅的景观设计乃至一草一木,都要体现“教育”之匠心;在精神层面,大到一次集体教育活动,小到日常的爱花护草等都要蕴含“教育”之真谛。而学校的内涵则应包括办学理念、机制、人文环境等方面,为促进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统一“三点认识”,坚守“四项原则”,实施“五项工程”。
1 统一“三点认识”
为推进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统一“三点认识”:
1.1 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感、自由感、尊严感、终极价值观联系起来,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教育。
1.2 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有形的支撑,成为空中楼阁。
1.3 让“特色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风彩。学校特色是学校突出的、个性化的办学风貌,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势不断提炼、不断升华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不可替代的风格。
2 坚守“四项原则”
为促进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应坚守以下“四项原则”:
2.1 以准确的定位引领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一个学校,一年、两年甚至几年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以后都好,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学校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
2.2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强化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基础。我们要力求通过文化的经营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做到以文化引领人,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激励人,构建提升内涵建设的“强力军团”。引导教师经历一个“学习感悟——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循环过程,让感悟与实践对接,把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2.3 以细节教育的升级推动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细节体现品质,细节决定成败。走内涵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细节教育, 教育细节是实现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步步脚印。实现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卫生有档次,公物无损坏的管理风貌,继而形成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的管理文化链条。
2.4 以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他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要通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3 实施“五项工程”
为确保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五项工程的实施:
3.1 实施学校管理创新工程 首先,以“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为目标,建立完善有利于学校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和师生管理模式;其次,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学科的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第三,不断加强督导和考核,树立和宣传规范管理的样板和典型,从而较好地推动学校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3.2 实施师资队伍提优工程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关键,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名师的过程。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要坚持开展“正教风、守师德、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德建设,塑造师表形象。二要积极开展“教学能手”和“教育名师”评选等活动,认真选拔名师培养对象,积极打造名师;三要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搭建舞台,通过网络研修、外出考察等途径,促进教师素质群体优化。
3.3 实施高效课堂引领工程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应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始终把提高教质学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特别是要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可立足课堂、聚焦课堂,着力研究高效课堂的要素原则,着力探讨高效教师的行为特征,着力深化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为目标,力争使学校尽快形成成熟的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体系;使学科努力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争取形成自己成功的教学风格。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努力转变研究方式,不断提高研究实效,以“课例研究”、“同课异构”、“网络研究”等为主渠道,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当然,作为高校教育的话,除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外、还应切实做好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彰显在内涵可持续发展中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3.4 实施特色品牌塑造工程 坚持走有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坚持“以质量立校、以制度治校、以品牌强校,以特色亮校”的办学理念,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作文章,张扬学校个性,打造学校品牌。
3.5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应从物质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本着重在育人、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精选文化主题,慧心巧思,统一设计谋划,精心实施打造,使学校楼梁、横柱、墙壁都能说话育人。如:可通过更新体现办学理念的教育文化;设制彰显学校特色的精品文化;设置昭示人生意义的哲理文化;塑造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行为文化;设置陶冶性情的艺术文化等。浓郁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能扮靓秀美的校园环境,又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更能张扬人文精神,确保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和个性化的创新管理,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不断规划、实践、探索和总结中固化形成;在理念与实践的不断碰撞与对接中逐步升华,从而实现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5]郭启佳著,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新时期 学校内涵 可持续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场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即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谛。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和“育”这个基本内涵而展开。在物质层面,大到学校的高楼大厦,小到校园一隅的景观设计乃至一草一木,都要体现“教育”之匠心;在精神层面,大到一次集体教育活动,小到日常的爱花护草等都要蕴含“教育”之真谛。而学校的内涵则应包括办学理念、机制、人文环境等方面,为促进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统一“三点认识”,坚守“四项原则”,实施“五项工程”。
1 统一“三点认识”
为推进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统一“三点认识”:
1.1 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感、自由感、尊严感、终极价值观联系起来,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教育。
1.2 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有形的支撑,成为空中楼阁。
1.3 让“特色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风彩。学校特色是学校突出的、个性化的办学风貌,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势不断提炼、不断升华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不可替代的风格。
2 坚守“四项原则”
为促进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应坚守以下“四项原则”:
2.1 以准确的定位引领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一个学校,一年、两年甚至几年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以后都好,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学校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
2.2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强化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基础。我们要力求通过文化的经营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做到以文化引领人,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激励人,构建提升内涵建设的“强力军团”。引导教师经历一个“学习感悟——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循环过程,让感悟与实践对接,把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2.3 以细节教育的升级推动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细节体现品质,细节决定成败。走内涵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细节教育, 教育细节是实现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步步脚印。实现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卫生有档次,公物无损坏的管理风貌,继而形成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的管理文化链条。
2.4 以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他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要通过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3 实施“五项工程”
为确保新时期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五项工程的实施:
3.1 实施学校管理创新工程 首先,以“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为目标,建立完善有利于学校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和师生管理模式;其次,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学科的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第三,不断加强督导和考核,树立和宣传规范管理的样板和典型,从而较好地推动学校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3.2 实施师资队伍提优工程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关键,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名师的过程。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要坚持开展“正教风、守师德、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德建设,塑造师表形象。二要积极开展“教学能手”和“教育名师”评选等活动,认真选拔名师培养对象,积极打造名师;三要努力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搭建舞台,通过网络研修、外出考察等途径,促进教师素质群体优化。
3.3 实施高效课堂引领工程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应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始终把提高教质学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特别是要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可立足课堂、聚焦课堂,着力研究高效课堂的要素原则,着力探讨高效教师的行为特征,着力深化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为目标,力争使学校尽快形成成熟的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体系;使学科努力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争取形成自己成功的教学风格。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努力转变研究方式,不断提高研究实效,以“课例研究”、“同课异构”、“网络研究”等为主渠道,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当然,作为高校教育的话,除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外、还应切实做好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彰显在内涵可持续发展中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3.4 实施特色品牌塑造工程 坚持走有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应坚持“以质量立校、以制度治校、以品牌强校,以特色亮校”的办学理念,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作文章,张扬学校个性,打造学校品牌。
3.5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应从物质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本着重在育人、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精选文化主题,慧心巧思,统一设计谋划,精心实施打造,使学校楼梁、横柱、墙壁都能说话育人。如:可通过更新体现办学理念的教育文化;设制彰显学校特色的精品文化;设置昭示人生意义的哲理文化;塑造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行为文化;设置陶冶性情的艺术文化等。浓郁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能扮靓秀美的校园环境,又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更能张扬人文精神,确保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和个性化的创新管理,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不断规划、实践、探索和总结中固化形成;在理念与实践的不断碰撞与对接中逐步升华,从而实现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5]郭启佳著,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