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教育界日趋丰富化和多样化。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中获得进步或发展。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有效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初中生在与教师的有效交流中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有误区等问题。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全面探讨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式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冷场”现象居多。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予回应,课堂氛围沉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缺乏思考动力,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降低,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厌恶心理。
(二)陈旧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师意识到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然而部分教师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束缚,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事实上,应试教育的弊端难以消除,教师无法真正将学生“品德的培养、道德的升华”作为检验自己教学的标准,仍然将学生当成考试的机器,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自身教学效果的体现。有的教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讲解不完,没有时间扩展知识点;有的教师认为考试重要,不需要浪费时间扩展课外知识。
(三)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高,课堂效果看似不错,但这些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一,注重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忽视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法学科特点决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居课堂首位。但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忽视了知识的获取。
其二,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多开展活动。新课改下,教师为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将大量的活动加入课堂中,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知识,甚至连课本都没有翻开,根本不知道上到哪一课哪一框题。
其三,课堂时间分配不到位。教师在课堂中花过多的时间在非重难点上,忽视了重难点讲解的时间。
其四,对于启发式教学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提问具有随意性,提问居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二是开放性的问题较少,封闭性的问题居多,并且部分教师的提问是无效提问。
这些教学误区阻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教师经常忽视的小问题,却是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点问题。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为改进课堂教学做出努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師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力。
第一,学生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要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将书本上的内容与案例素材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延伸和主题升华,使学生从中得到发展。
第二,素材的选取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设计,引发其兴趣,促进其思考。
第三,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辅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并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教学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首先,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吸收新的知识,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课上与课下的言行要充分地展现其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再次,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生活中了解并关心学生,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严谨的教学风格、职业道德、言行一致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
(三)重视备课
教师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能使学生快速收心,回归课堂。教师精心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内容,如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思路,教授内容的重难点等。在备教材过程中,可适当地补充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
二是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是教师备教材的前提。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风格、个性特点、思想特点、知识基础等,从学生出发设想问题和活动等。
三是备教法。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师是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也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吸收知识。
(四)走出教学误区
教师要及时走出教学误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提供方向,梳理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中心點。其中,三维目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三个教学目标,缺一不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而且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也会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2.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组织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认识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辅助讲解知识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化解疑点,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增强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而不是随意开展。
3.把握好课堂时间
时间控制是教师上课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写好详细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明确知道课堂每一部分的时间预算管理。教师在书写教案的过程中对于时间进行规划也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模拟以及向老教师学习两种方式对课堂时间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中不稳定的因素较多,教师要为课堂的意外情况预留时间,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4.有效提问
提问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避免封闭式、随意性。有效提问能够使课堂的聚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推动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让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教师要尽可能地从课堂的时间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重难点是否讲解到位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自我完善和提高。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进行自检,促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通过反思能够快速发现自己授课中的缺点,完善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事实上,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而,教师要掌控好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有趣、有料的课堂。
【参考文献】
李新婷.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 [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刘志刚.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之浅见 [J].读与写,2016(19):46.
赵佩霞.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5.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0.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有效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初中生在与教师的有效交流中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有误区等问题。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全面探讨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式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冷场”现象居多。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予回应,课堂氛围沉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缺乏思考动力,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降低,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厌恶心理。
(二)陈旧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师意识到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其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然而部分教师被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束缚,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事实上,应试教育的弊端难以消除,教师无法真正将学生“品德的培养、道德的升华”作为检验自己教学的标准,仍然将学生当成考试的机器,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自身教学效果的体现。有的教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点都讲解不完,没有时间扩展知识点;有的教师认为考试重要,不需要浪费时间扩展课外知识。
(三)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高,课堂效果看似不错,但这些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一,注重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忽视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法学科特点决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居课堂首位。但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忽视了知识的获取。
其二,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多开展活动。新课改下,教师为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将大量的活动加入课堂中,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知识,甚至连课本都没有翻开,根本不知道上到哪一课哪一框题。
其三,课堂时间分配不到位。教师在课堂中花过多的时间在非重难点上,忽视了重难点讲解的时间。
其四,对于启发式教学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存在两种问题:一是提问具有随意性,提问居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二是开放性的问题较少,封闭性的问题居多,并且部分教师的提问是无效提问。
这些教学误区阻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教师经常忽视的小问题,却是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点问题。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为改进课堂教学做出努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師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力。
第一,学生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要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将书本上的内容与案例素材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延伸和主题升华,使学生从中得到发展。
第二,素材的选取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设计,引发其兴趣,促进其思考。
第三,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辅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吸引并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教学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首先,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吸收新的知识,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课上与课下的言行要充分地展现其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再次,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生活中了解并关心学生,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严谨的教学风格、职业道德、言行一致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
(三)重视备课
教师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能使学生快速收心,回归课堂。教师精心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内容,如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思路,教授内容的重难点等。在备教材过程中,可适当地补充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
二是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是教师备教材的前提。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风格、个性特点、思想特点、知识基础等,从学生出发设想问题和活动等。
三是备教法。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师是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也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吸收知识。
(四)走出教学误区
教师要及时走出教学误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为教学提供方向,梳理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中心點。其中,三维目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三个教学目标,缺一不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而且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往往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也会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2.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组织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认识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辅助讲解知识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化解疑点,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增强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而不是随意开展。
3.把握好课堂时间
时间控制是教师上课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写好详细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明确知道课堂每一部分的时间预算管理。教师在书写教案的过程中对于时间进行规划也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模拟以及向老教师学习两种方式对课堂时间的控制和管理进行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课堂中不稳定的因素较多,教师要为课堂的意外情况预留时间,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4.有效提问
提问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避免封闭式、随意性。有效提问能够使课堂的聚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推动教学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让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教师要尽可能地从课堂的时间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重难点是否讲解到位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自我完善和提高。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进行自检,促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通过反思能够快速发现自己授课中的缺点,完善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事实上,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而,教师要掌控好课堂,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有趣、有料的课堂。
【参考文献】
李新婷.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 [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刘志刚.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之浅见 [J].读与写,2016(19):46.
赵佩霞.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15.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0.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