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服务贸易没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好在中国的服务型企业还有着一定的优势所在,利用好这些优势,足够中国企业在与世界同行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起步时间晚和全球服务贸易中的“诸强割据”现象都是造成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
中国的服务贸易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从现状看来,中国服务贸易正在一个稳步、持续的健康发展阶段,并且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商机。
对比制造业,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风光无限的制造业已经开始显露出“疲态”,制造业出口市场更多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日趋激烈和饱和的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服务贸易领域。但毕竟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时间晚,也没有赶上像制造业那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经济强国竞相将加工产业外移的好时机,要想让中国的服务贸易达到像制造业那样迅猛的发展势头,看上去有些强人所难。但恰恰相反,对服务贸易的乐观预期,正是如今政府和业界所达成的共识。
起步时间晚和全球服务贸易中的“诸强割据”现象都是造成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但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些先天不足带来的困难,而是找不到应对措施,从而去解决不再“滞后”的问题。
和许多服务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没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好在中国服务型企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利用好这些优势,足够中国企业在与世界同行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环境、市场和资源。
首先,中国整体社会发展环境稳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并正在制订着一系列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在整个大环境上,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好的机遇期。
其次,对服务业来说,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大熔炉。虽然我们起步晚,但“大市场”可以为服务业发展积累资本,“大熔炉”可以为服务业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而能为立足国际市场奠定基础。而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服务贸易面临的市场也必将变得越来越大。
再者,与制造业类似,中国服务业在资源上尤其人力资源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制造业在中国的人力资源上主要看重的是劳动力成本,服务业要发展良好不能将目光简单地盯在劳动力成本上,而是随着社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逐步提高和完善,劳动力素质也必将不断得到提高,这会给服务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为服务贸易的良性、迅猛发展带来无穷机会和动力。
其实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质量竞争这个核心环节。服务业虽然在行业范畴不等同于制造业,但也同样要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优质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谋求发展。
提到服务业,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软件业的外包,也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我们的近邻印度——世界首屈一指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外包强国。曾经有人提出过,要复制所谓的“印度奇迹”,但应该看到,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成功发展模式,有其浓厚的国情因素。由于曾是英联邦殖民地,因此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对外沟通上,印度人占据了相当大的便宜;一直以来,印度国内都十分重视数学学科,在数学人才方面资源丰富;再加上印度政府对IT和信息服务行业的大力支持和保护,这些都构成了印度IT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企业要想将别人的资源优势加以复制是不可能的,但中国IT和信息服务的发展的确可以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比如政策支持和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加深合作和资源互补来获得自身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加有力的支持。
政府能否制订正确的战略、政策,对于服务贸易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目前,政府越来越重视服务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政策给予企业相关支持,但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还是集中在按照服务行业划分来制订的一些行业法规。对于整个服务贸易产业來说,还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与政策法规体系,按照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引入更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体制,从而提升整个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鲁翔宇)
“起步时间晚和全球服务贸易中的“诸强割据”现象都是造成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
中国的服务贸易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从现状看来,中国服务贸易正在一个稳步、持续的健康发展阶段,并且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商机。
对比制造业,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风光无限的制造业已经开始显露出“疲态”,制造业出口市场更多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日趋激烈和饱和的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服务贸易领域。但毕竟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时间晚,也没有赶上像制造业那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经济强国竞相将加工产业外移的好时机,要想让中国的服务贸易达到像制造业那样迅猛的发展势头,看上去有些强人所难。但恰恰相反,对服务贸易的乐观预期,正是如今政府和业界所达成的共识。
起步时间晚和全球服务贸易中的“诸强割据”现象都是造成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但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些先天不足带来的困难,而是找不到应对措施,从而去解决不再“滞后”的问题。
和许多服务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没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好在中国服务型企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利用好这些优势,足够中国企业在与世界同行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环境、市场和资源。
首先,中国整体社会发展环境稳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并正在制订着一系列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因此在整个大环境上,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好的机遇期。
其次,对服务业来说,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大熔炉。虽然我们起步晚,但“大市场”可以为服务业发展积累资本,“大熔炉”可以为服务业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而能为立足国际市场奠定基础。而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服务贸易面临的市场也必将变得越来越大。
再者,与制造业类似,中国服务业在资源上尤其人力资源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制造业在中国的人力资源上主要看重的是劳动力成本,服务业要发展良好不能将目光简单地盯在劳动力成本上,而是随着社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逐步提高和完善,劳动力素质也必将不断得到提高,这会给服务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为服务贸易的良性、迅猛发展带来无穷机会和动力。
其实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质量竞争这个核心环节。服务业虽然在行业范畴不等同于制造业,但也同样要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优质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谋求发展。
提到服务业,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软件业的外包,也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我们的近邻印度——世界首屈一指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外包强国。曾经有人提出过,要复制所谓的“印度奇迹”,但应该看到,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成功发展模式,有其浓厚的国情因素。由于曾是英联邦殖民地,因此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对外沟通上,印度人占据了相当大的便宜;一直以来,印度国内都十分重视数学学科,在数学人才方面资源丰富;再加上印度政府对IT和信息服务行业的大力支持和保护,这些都构成了印度IT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企业要想将别人的资源优势加以复制是不可能的,但中国IT和信息服务的发展的确可以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比如政策支持和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加深合作和资源互补来获得自身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政府更加有力的支持。
政府能否制订正确的战略、政策,对于服务贸易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目前,政府越来越重视服务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政策给予企业相关支持,但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还是集中在按照服务行业划分来制订的一些行业法规。对于整个服务贸易产业來说,还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与政策法规体系,按照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引入更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体制,从而提升整个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鲁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