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应该以语文教学为基础,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素质教育下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逼着学生背诵、默写、考个好成绩,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等。有的学生欺骗父母老师;有的学生不能团结互助,爱看同学笑话;还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有甚者无视校规校纪,抽烟喝酒、打架斗殴。面对这样的事实,我想教师们应该好好搞搞品德教育了。但品德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仅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众多的学科当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寓品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贯穿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挑起教书与育人的重担。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我觉得必须抓住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师要注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的选文,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或给人以教育启迪。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置身文中,这样才能使其接受文中的品德教育。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水乳交融地渗透品德教育,而不至于死板、生硬。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渗透品德教育。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教师出示桂林的画面,问问学生这里美不美,学生肯定说“美”,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吗?”继而感慨地告诉学生这是我们中国的著名旅游胜地桂林,这里风光优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同学们听到这里,民族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这就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带着这种感情来学习文章,一定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提问中、品读重点词句中、分析关键语段中渗透品德教育,来激发、诱导、感染学生。
  
  二、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冀教版四年级的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感的《黄继光》;有教育学生要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古井》;有表现人间温暖的《炊烟》、《赏花》;有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和时间赛跑》;有充满亲情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等。这些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文字本身的魅力和教师的激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让学生走进文本,来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感染,然后身体力行。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教师充满激情,就会振奋学生,让学生感悟更深,从而博得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语文教师要在积累名言警句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熏陶和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抄写几句有鼓励或激励作用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心智,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如“有志者事竟成”;“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生在于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还要鼓励学生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优美词句与同学分享。这样不但能达到积累词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四、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文如其人”一点也不假,作文就是学生思想的直接反映。如果在作文中出现不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及时引导教育,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说要坚持买彩票,直到中五百万为止,不然绝不停止。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教育了,不然他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所以,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五、语文教师要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要学问高,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我们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都是高尚的、神圣的。但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还怎么要求学生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仁义、公平、公正的品质,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个人修养、渊博的学识、真诚的微笑、容纳百川的气度、光明磊落的胸襟、平易近人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语言……我相信身教以一定胜过言教。
  
  六、语文教师要在课文的书法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基本功好的语文老师的板书既能体现书法的艺术美,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教师通过分析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能力;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美感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练习书法也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方式之一。培养学生写好汉字,爱上书法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七、语文教师要在课堂的听说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不仅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更是自己获得尊重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做到认真倾听;在自己说话时,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说假话、虚话,说过的话一定要努力做到;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这些要求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时的利用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切切实实地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其他文献
鉴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抽象,缺乏形象性,难以记忆,加之中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于一些政治经济中的常识现象缺乏感性了解,导致政治知识很难掌握。在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些教师还长期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理论思维习惯和方法的科学培养,脱离生活实际,使不少学生产生政治课枯燥乏味的不良印象,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政治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政治教
期刊
一、学习与情感的关系     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学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需要英语、使用英语的情感出发,振奋精神,踏踏实实学好英语。重视英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为教学的活动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中适时地
期刊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通过课堂评价来培养创新意识呢?    一、营造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氛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为安全,就是对儿童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与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
期刊
农村中小学中大部分都离城市较远,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置都相对薄弱。有一些弱智学生一般也都随班就读。弱智生随班就读促成了一种加快弱智教育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办学形式。那么,我们面对现状,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日常管理和着手我们的教学呢?今对此状,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建议,以便和大家更好地研究交流。    一、两到位    1.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思想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管理,
期刊
洋泾浜英语是指非正规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英语。它起源于鸦片战争时期的上海,它是当地人和外国商人、水手、传教士接触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英语。外国人为了使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往往简化自己的语言,同时夹带一些当地语言的成分;当地人在接受这种语言的同时又把母语的一些规则渗透进来,因此它成了母语与外语在语法、语音、词汇体系上的妥协的特殊语言形式。它的产生及流行说明了采用这种妥协的方式是学习、使用外语的
期刊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内容的本身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动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测,勇于探索,深入研究,使学生产生爱学习、想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我们沟通交流的一种工具。英语是世界上被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而且在好多国家都被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全世界大范围的人们都在努力学习英语,母语并非英语的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编入教材来学习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2008年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圆满召开了,其中多数国家都以英语作为母语,我们的志愿者们个个也都是高水平的英语爱好者,并且贯穿大会整个过程其中的一种语言就是英语。现在我们的好多中学生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前人从实验中得出的。另外,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卷中,高考化学实验部分赋值高(约20%)。再有,现在的素质教育更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一、妨碍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兴趣的原因分析    学
期刊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如果把学生框在教室里,局囿于教材中,每日在题海里翻滚,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够适应新课程体系下教学的要求。在现代信息时代,我们语文课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节奏,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便可使语文课上得生动且具感染力。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支粉
期刊
一个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就说明教学反思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多么重要。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对教师也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实践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以后的教学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