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模块)内容编排特点对比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从三套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出发,辅以教材纲目,教材编排特色等进行相互比较,目的在于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认识,便于其转变教学方法。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建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国自主编版了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分别是宋心琦主编的人教版;王祖浩主编的苏教版;王磊主编的山东科技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育已明确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化学教育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突出对科学探究,科学过程,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对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教材的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三套化学教材编排特点的比较
  1.教材编排纲目的比较
  从三套教材的编排纲目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围绕新课标大纲要求,内容基本涵盖,只是在编排顺序,内容以及侧重点上有所区别。首先,在编排顺序上,三个版本的教材都不一样,并且都不同于新课标内容标准的编排顺序;其次,在内容编排上,有与课标内容不统一的地方,如:课标内容中有设计“含磷物质造成的污染”等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在三套教材中均没有明确体现这个知识点;从各教材编排纲目还可以看出其各自在侧重点上的特色:人教版重视实验探究,开篇就引入“从实验学化学”;苏教版重视世界的物质性,开篇则安排“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山东科技版重视化学科学,开篇就引导学生走进化学科学,重在培养广大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理性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编排内容的比较
  三套教材的编排都是依据课标的要求,但是三套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教材板块设置上:
  (1)苏教版:教材是以“观察与思考”“信息提示”、“调查研究”、“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联系与实践” 和“回顾与总结”来编排教学内容4;
  (2)山东科技版:教材是以“联想?质疑”、“知识支持”、“化学与技术”、“观察?思考”、“资料在线”、“交流?研讨”、“概括整合”和“练习与活动”来编排教学内容5;
  (3)人教版:教材是以 “思考与交流”、“学与问”、 “实践与活动”、 “科学史话(或视野)”、“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引出教学内容[6]。
  此外,教材都大量的引入与知识点有关的图片,增加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以及化学科学与社会应用等方面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学习思维。有的还适当的引入了某些化学术语的英语单词表示,比如氧化反应(oxidation relation)等。这些英语术语的引入,不但增加了教材的编排特色,教材内涵,同时潜在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各有侧重:人教版知识点相对集中,重视实验探究,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安全理论,动手实践能力等;苏教版重在世界的物质性,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即基于化学研究物质,由物质的结构,性质来决定用途等;山东科技版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出发,了解化学学科的主要任务,导入教学内容。
  3.教材各自特色的比较
  人教版抓住化学的特征,即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由此开篇,紧接着沿着化学实验安全,物质的分类,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学,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顺序组织教材。大多贴近人教版旧教材,知识点间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苏教版从原子结构以及化学科学家对其的探索出发,向学生阐述了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用途的自然学科。教材围绕“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等讲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编排,展示了化学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化学课程培养具备有科学素养人才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山东科技版教材的编写则别具一格,在内容上,其围绕新课改理念,重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程度的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到本质来探证化学真理,培养学生动手,开创新思维,拓展知识迁移等能力。
  二.教材对比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教材的对比研究,找出各套教材的编排特点,包括其中的插图,表格,知识点脉络等,为学生初识教材提供一个导向和初步的认识,便于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减少盲目性,为地方教育服务。同时对比三套教材,为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教师选择教材提供了参考依据,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也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也帮助教师革新化学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化学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材的评价与建议
  三套化学教材都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系。三套教材各有侧重,人教版重视实验探究,苏教版重视世界的物质性,山东科技版紧紧围绕化学的学科特性这一特点,走进化学科学。此外,各教材编排还考虑到难易程度,编排的不同,在插图,素材,表格,教材空白等设计上别具一格。但是对于三套教材,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教材栏目设计上,教材栏目作为教材的编排环节之一,提示了学生活动的方式,如何展开学习还取决于具体内容的特点。对于“思考与交流”应设置更多的教学情景,便于学生灵感的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
  2.在知识点设计上,教材内容上与课标存在差异。如课标标准中有关于酸雨的防治以及无磷洗涤剂,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等内容,但是在人教版、苏教版和山东科技版中均没有讲到,让学生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和漏洞。在教材板块设计中对一些学生实践活动没有确切的结论,容易导致学生含糊不清,应该考虑把正确结论贯穿在其中,便于帮助学生论证自己的实践成果。
  3.专业术语,教材插图等设计有不妥之处。在教材插图设计上,有的教材图片过于扩大化,浪费篇幅,反而显得不严谨。应该引起编者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套化学教材对比研究得出的浅略结论,希望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意义,对不同地区教师选择教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索南才让.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育创新[J].2011.7.
  [3]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4]王 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M].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3.
  [5]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教学已成为科学课堂学习的核心活动。但是“探究”成为“噱头”的现象也随之日益突出:“探究精彩热闹,学习空洞浮躁”,。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成为匡正科学课“探究秀”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让思维随行探究”的角度,提出有效探究的四大对策:一、情境巧设,让思维溶于“鲜汤”;二、材料精选,让思维插上“翅膀”;三、课堂调控,让思维擦出“火花”; 四、知识迁移,让
“王老师,我恨死我妈妈了。我觉得她不是我的亲妈,我一定是她抱养的。做她的孩子真没意思,我不如死了算了!”一天,小朱神情沮丧,跑到我的办公室哽咽着对我说。  在小朱断断续续地倾诉中,我了解到了这次他这么伤心的原因是和妈妈吵架了:小朱放学回家,感觉有些热,就把衣服脱了。妈妈担心他感冒,就让他穿衣服。他说自己很热,不想穿。于是,妈妈开始唠叨,并翻起“旧账”,数落起小朱的不是来,并拿他和7岁的小表弟航航相
摘 要由于现在户外体育自主游戏活动中存在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原材料的选取、户外环境的互动、教师的指导方向,本次课题在了解幼儿健康活动的基础上,从低结构材料入手,研究小班户外体育自主游戏时的应用、经验,探究低结构材料在户外体育自主游戏中的应用和教师在游戏时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户外体育自主游戏;卷帘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
写作文难,改作文更难,但是不改肯定是不行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前提,.其意义重大。.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十分认真,挑了错别字、又改病句,有了总批不忘眉批,画圈、画线,打问号,可谓精批细改,大动手术,真正是刀刀见血,在累的疲惫不堪之余,往往暗自窃喜:这下总有点效果了吧?而学生看到自己绞尽脑汁写的作文被改得“体无完肤”时,心中做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代,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青睐。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进程和软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昼夜交替》这堂课的内容时,我一般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堂实验课,通过实验过程观察、思考来完成昼夜交替相关的知识点,以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昼夜交替晨昏线直射点 实验报告  一、课前准备工作 
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一些数学符号、定理、常数等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握问题关键点,从而利用数学的知识与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针对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学生正确认识与掌握常数“1”的教学,从而提升其数学成绩。  关键词:常数“1” 二项式定理 不等式 新课程改革  一、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其数学教学的编排特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品德与社会》教材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荆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明显,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是具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使品德教学的载体更贴近实
【摘要】激励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激励性评价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可组织竞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巧妙运用否定激励评价。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小学数学自信  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数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普及,诸多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被新兴的信息环境下的模式所代替,它的转变使教育真正的走向教育信息化,大量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等都更加直观。更有的放矢的运用于各个学科的实践之中,更易化了学生争议较大或把握不到位的重要知识内容体系,使教学过程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以点带面,有效的加强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思考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结合本人对信息技术下语文教学的实践感受,浅谈一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了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衔接。而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发展对其它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通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里,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因此,积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早期阅读在农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