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5755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主要包括“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激发思想道德情感”“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激发学习的趣味性”“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发挥榜样力量,坚定学生信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效性
  一、 引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思想观念,产生思想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十分的有必要。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部分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学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语数外这样的主课上面,而道德与法治与这些科目相比,学校和教师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课时设置的较少,临近考试周课程容易受到影响,这样造成课程存在着赶进度的情况。
  (二)相对单一的教学形式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比较严重的理论化现象,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有着比较低的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着过多的理论知识,有着大量的法律知识,讲起来比较的枯燥,再加上教学形式比较的单一,教师没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样过于理论化的讲解,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的乏味,没有体验感,比较的吃力,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三)师生地位存在着偏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当中越来越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发挥,虽然在初中教育上频频提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还是缺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没有做好教学的“引路人”,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思考和探究,更多的时候还是教师讲,学生听课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有着一定的枯燥性,需要教师丰富和美化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再加上学生对课程缺乏重视,使得学生只关注教材的基本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难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刻、更强烈的思想认识,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
  三、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作为主要的教学承担者,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转变滞后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过于理论化的教学,教师要调整教学当中的主次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引领,让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更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课堂上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才能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个体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的价值,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注重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初中生伴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也更加的复杂,同时,随着其进入青春期,同伴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友情成为学生探索自我和支撑情感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思想道德认识。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思想道德认识的提升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主动思考、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的设计与学生探究欲进行结合,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逐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比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得到深度和广度的提高。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的认识交往需求和人际状况,要合理的期待友情和对待友情,从而不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合理运用探索学习法,让学生一起探讨要怎样正确对待朋友,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友谊观,使学生能够对同伴关系进行明辨,认识同伴接纳的不同,知道怎样处理朋友之间的忠诚和坚守原则。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归纳是十分关键的,要注重有效的发挥,这样学生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并且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加强分析和探讨,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交往问题,从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激发思想道德情感
  初中阶段,学生有着更为丰富的情绪,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情绪更容易受到感染。对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在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在分析环节和情境创设进行明确,并且需要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探究情境内容,从而获得更好地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爱在家里”时,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与家人间的关系,懂得珍惜亲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很多学生的家长在外地工作,陪伴学生的时间比较的有限,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更短,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出新年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与家人相处的宝贵时间,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此外,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关家的文化内涵给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对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体会。再让,在学习“美好集体有我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演绎,将学生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典型集体生活问题引入到情境表演当中,从中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让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生活当中类似的问题。在进行情境演绎的时候,学生都有着比较出色的表现,能够充分展现出集体生活当中遇到的烦恼,这样生动具体的演绎,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道德问题,还能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有着越来越多的诱惑,一些初中生面对诱惑难以抵制,从而引发初中生的不断犯罪。究其原因,学生对法律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辨别对错的能力,这样会恶化事情。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能够学法、懂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遵法和用法。在进行法律教育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借助生活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法律知识的学习当中,并且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沟通探讨,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法律知识更深化。为了更好地宣传法律知识,教师要注重法律宣传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法治风气。比如,教师通过学校的广播,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小知识呈现出来,还可以开展法治征文活动、演讲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激发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还没有成熟的心智,对世界上的人和事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体系。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一些不良的信息很容易让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初中生在被动或主动受到色情、暴力等信息的影響,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初中生容易做出一些不妥的行为。对此,教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诱惑的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让自己的教学更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深思。其次,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忽略,过于看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学生的实际运用有所忽视。对此,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绩和升学只是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成长为三观正、思想高尚、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因此学习成绩只能是考核的一部分,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积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对学情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新时期,教师要彻底改变这样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变成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六)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之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只要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务就可以了,不注重对知识的有效拓展,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社会眼界的开阔,不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重视法治教育,这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注重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有效的拓展,要多将国家、社会当中的热点问题引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在学习“追求民主价值”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该部分知识深度拓展了民主法治的内涵,在让学生对中国民主生活概况有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当前的两会热点,就一些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比如睡眠、减负等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在引发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主生活中,了解民主法治。
  初中生对事物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去探知一些新鲜的事物,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社会一些新鲜事引入到课堂当中,吸引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步伐,这样学生才能一些国家、社会发生的大事有更多的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七)发挥榜样力量,坚定学生信念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榜样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帮助学生坚定信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若是学生能够看到实际生活当中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去学习榜样身上的品质,从而通过内化变为自我信念。特别是初中生,由于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若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有助于帮助学生产生正能量,促进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学生的身心更健康,比如,在学习“少年有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理想与信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理性的思考,树立远大的理念。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先让学生对理念有一定的认识,选择一些榜样人物,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杰出人物的伟大成就展示给学生,发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借助文章,振奋学生的精神,并结合学校优秀的学生榜样,来鼓励学生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为我国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 结语
  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与时俱进,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力度,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成长新时代优秀的少年。
  参考文献:
  [1]田静.浅谈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J].南北桥,2019(5):74.
  [2]熊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5):198.
  [3]何伟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20(5):17.
  作者简介:
  吴美志,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教育形式的不断改变,各个学校的教育都逐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中,初中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首要阶段,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以及良好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教育任务,从而使其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基于此,文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背景下,高中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
摘 要: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师重点关注并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目前,“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文章以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算法及算法的描述》一课为例,从计算思维的四个要素方面谈一谈在初中信息技
摘 要: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教学适应性也比较强,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应用频率更高。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一般,受限于基础知识的储备水平和综合计算能力,一些学生并不能在初次接触新知识时对知识的概念、内涵以及应用方法形成较为有效的、清晰的、立体的认识。再加之大班授课模式,很多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能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收获可提升自身物理成绩的关键内容。基于此,首先,文章分析
技术思维是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以后解析问题的逻辑现象,体现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技术思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信息技术课程特点进行合理应用,需要以项目为指导激
最近这些年,我国的物理教学模式整体转型升级,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学阶段的物理整体教学措施与教学手段都在优化和完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多方面人士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
摘 要:高中物理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尤其是动力学的相关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的占比很大,这一模块的知识也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问题之一。动力学题目的考查内容在整个高中物理阶段占比更多,范围较广,如果想要从最根本的地方提升物理成绩,最主要的是加深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学好高中阶段的物理动力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围绕如何在高中阶段更好地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高中阶段物理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其中在教学工作中也不例外。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落实将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整合,以此体现出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在落实初中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完善,而怎样实现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成了当前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各教育部门和教师团队要相互配合交流,将信息技术利用优势
摘 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是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生学习体育的根基,并且也是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终身学习将会成为一个人的必备素养,并且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都与核心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来看,其能够帮助初中生获取更多的知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的方式很多,例如,有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