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备受关注且渐成趋势。但本科生在读期间是否能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技实践活动中来,课外实践活动是否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1級化学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数据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说明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这一结论,有助于坚定学生参与科技实践的信心,并促使高等学校积极组织设立并管理好各级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科技实践;学习能力;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104-03
一、概述
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由来已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于1969年设立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UROP),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也分别于1994和1997年成立专门机构,对本科生进行有组织的训练[1]。此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关注[2-3]。我国高校关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始于20世纪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推行“本科生科研训练”,随后我国又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举措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4]。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学生参与程度逐年提高。但在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项目立项后,部分学生能持续坚持研究,被动进行的情况较为普遍,没有达到提高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不足,无法自主投身于科研活动中;另一方面本科生在读期间时间紧、课业重,难以拿出有限的时间投入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那么究竟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是否会对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参与和想要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如何为学生答疑解惑,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笔者从教学管理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科期间主要基础课程成绩为研究对象,针对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1级化学专业127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被采集学生划分为参与科研实践(以下简称A组)和未参与科研实践(以下简称B组)两组,对两组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前后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研究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其中运用的是统计学的T-检验方法。T-检验方法是统计学中检验两组样本中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基本适用条件为两组样本必须相互独立,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二、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本院2011级化学专业共127名学生,是参与课外实践项目较早的年级。其中系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地创新实践项目”等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52名,未参与相应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75名。针对两组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前、后部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参与科技实验前A组与B组的“无机化学I、无机化学II和无机化学实验”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5.3/76.3、80.1/71.0、85.6/83.7;最高分分别为:98/95、95/92、95/95;最低分分别为:60/45、50/0、75/73;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9、9、2;在参与科技实践后A组与B组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5科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7.7/54.2、82.1/70.1、89.0/84.7、87.8/85.5、77.7/66.2;最高分分别为:98/98、94/96、97/95、98/92、94/92;最低分分别为:0/0、63/13、80/69、70/75、25/18;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24、12、4、2和12。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我们采用统计学中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先假设两组同学平均成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计算T值查表得出P值均小于0.05,从而得出结论:在参与科技实践前,A组学生和B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在参与科技实践后,A组学生和B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仍存在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且A组与B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差值在科技实验之后表现出更高的趋势。这些数据表明:A组学生并没有因为参与科技实践占用了大量时间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经过以上针对学院2011级化学专业127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统计学的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均为正向阳性结果,这足以说明,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实践,虽然在申请立项、中期答辩、结题报告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在文献检索、组会活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方面耗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并不会影响学生常规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参与科技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让自身更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求知欲、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科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不仅对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其综合能力也有重要意义。“从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获奖情况看,在调查的127名学生中,据不完全统计,获唐敖庆化学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石药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社会工作奖、精神文明奖、文体活动奖、社会实践奖、科研成果奖、外语优秀奖、计算机技能奖等),一等奖学金、箐英学子奖学金、CASC奖学金等级别奖励的共39人(其中有多人获得多项奖励),占总人数30.7%,在39名获奖学生中,其中参与科技实践的学生有27人,占参与科技实践人数51.9%。参与科技实践学生获奖人数多,占总获奖人数69.2%。”从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看,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也获得明显提高,“占化学专业127人中优秀论文总数56.5%”。从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毕业去向看,在保研、出国、考研和工作的选择中,他们也“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更强的竞争力”。[5]
由此可见,“参与科研实践”与“学习能力提高”两者互助、互利,相辅相成。因此,做为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组织管理好各级各类科技实践项目,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林桂,尹绍武,林琛.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130-132.
[2]俎云霄.伦敦帝国理工电气电子工程系的教学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4):88-90.
[3]刘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个案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2):62-66.
[4]朱娴,吴涧.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8-112.
[5]田少萍,郭玉鹏,金祥雷.本科生科技实践活动对综合能力的影响探析[J].化学教育,2016,(20):11-14.
关键词:科技实践;学习能力;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104-03
一、概述
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由来已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于1969年设立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UROP),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也分别于1994和1997年成立专门机构,对本科生进行有组织的训练[1]。此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关注[2-3]。我国高校关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始于20世纪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推行“本科生科研训练”,随后我国又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举措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4]。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学生参与程度逐年提高。但在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项目立项后,部分学生能持续坚持研究,被动进行的情况较为普遍,没有达到提高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不足,无法自主投身于科研活动中;另一方面本科生在读期间时间紧、课业重,难以拿出有限的时间投入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那么究竟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是否会对学习成绩有负面影响?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参与和想要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如何为学生答疑解惑,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笔者从教学管理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科期间主要基础课程成绩为研究对象,针对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11级化学专业127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被采集学生划分为参与科研实践(以下简称A组)和未参与科研实践(以下简称B组)两组,对两组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前后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研究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其中运用的是统计学的T-检验方法。T-检验方法是统计学中检验两组样本中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基本适用条件为两组样本必须相互独立,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
二、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本院2011级化学专业共127名学生,是参与课外实践项目较早的年级。其中系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地创新实践项目”等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52名,未参与相应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75名。针对两组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前、后部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参与科技实验前A组与B组的“无机化学I、无机化学II和无机化学实验”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5.3/76.3、80.1/71.0、85.6/83.7;最高分分别为:98/95、95/92、95/95;最低分分别为:60/45、50/0、75/73;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9、9、2;在参与科技实践后A组与B组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5科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7.7/54.2、82.1/70.1、89.0/84.7、87.8/85.5、77.7/66.2;最高分分别为:98/98、94/96、97/95、98/92、94/92;最低分分别为:0/0、63/13、80/69、70/75、25/18;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24、12、4、2和12。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我们采用统计学中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先假设两组同学平均成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计算T值查表得出P值均小于0.05,从而得出结论:在参与科技实践前,A组学生和B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在参与科技实践后,A组学生和B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仍存在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且A组与B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差值在科技实验之后表现出更高的趋势。这些数据表明:A组学生并没有因为参与科技实践占用了大量时间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经过以上针对学院2011级化学专业127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统计学的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均为正向阳性结果,这足以说明,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实践,虽然在申请立项、中期答辩、结题报告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在文献检索、组会活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方面耗用了大量的时间,但并不会影响学生常规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参与科技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让自身更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求知欲、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科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不仅对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其综合能力也有重要意义。“从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获奖情况看,在调查的127名学生中,据不完全统计,获唐敖庆化学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石药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社会工作奖、精神文明奖、文体活动奖、社会实践奖、科研成果奖、外语优秀奖、计算机技能奖等),一等奖学金、箐英学子奖学金、CASC奖学金等级别奖励的共39人(其中有多人获得多项奖励),占总人数30.7%,在39名获奖学生中,其中参与科技实践的学生有27人,占参与科技实践人数51.9%。参与科技实践学生获奖人数多,占总获奖人数69.2%。”从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看,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也获得明显提高,“占化学专业127人中优秀论文总数56.5%”。从本科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毕业去向看,在保研、出国、考研和工作的选择中,他们也“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更强的竞争力”。[5]
由此可见,“参与科研实践”与“学习能力提高”两者互助、互利,相辅相成。因此,做为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组织管理好各级各类科技实践项目,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参与科技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林桂,尹绍武,林琛.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130-132.
[2]俎云霄.伦敦帝国理工电气电子工程系的教学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4):88-90.
[3]刘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个案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2):62-66.
[4]朱娴,吴涧.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8-112.
[5]田少萍,郭玉鹏,金祥雷.本科生科技实践活动对综合能力的影响探析[J].化学教育,2016,(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