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根中分离得到的乌苏烷化合物TUA(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分泌NO、IL-1β、TNF-α、IL-10
【机 构】
:
赣州市立医院赣南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药剂科,赣南医学院药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6062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1BAB205227),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60989),赣南医学院博士人才引进项目(QD2016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根中分离得到的乌苏烷化合物TUA(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分泌NO、IL-1β、TNF-α、IL-10和IL-6的影响,以此来研究其抗炎效果。方法: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选取处在对数生长期肿瘤细胞,设LPS组、对照组、TUA5、10、20μg·mL^-1组。药物预处理4h后致炎24h,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1β、TN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工作,转变差生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能体现教育的力度,又能充分反映出班主任的基本功如何。因为差生是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差生的,当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好学生,关键在于班主任对差生的转变是否有基本功。基于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讲明成破厉害,帮助学生自觉改正 讲明成破厉害,帮助差生明是非、辨美丑、知荣辱、识好
进入新世纪,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并快速在全国推进。作为发展迅猛的生物科学,更要求并必然推动中学生物课程以具有时代性的崭新形象出现。有人认为,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所以,新世纪的一线生物教师应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承担起划时代的课程改革的重任,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本人从所教的初中生物课程内容的多样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某种启发,加深了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1.适应
我校是2006年底安装并调试成功,2007年春季开始正常运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这一工程的实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填补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空白,给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我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迅速地传递给我们,让农村的孩子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高质量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我校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将其有机地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深入挖掘,寻找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以便及时加以渗透。具体来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