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德育特点与学科特点,探讨如何以"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 渗透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发挥其"渗透"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
1.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样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德",内涵最简单,外延最宽阔,渗透"德育"之说在中学教育中最为恰当。
强调渗透德育,不仅要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更多的则是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的教育。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能够做到的。
2.渗透德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特点
对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其特点主要有:
2.1 依附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历史是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史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此,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科学性,也失去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2.2 蕴含性
历史学科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在历史教学中不是主要形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 "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将受益终生。
2.3 循序渐进性
历史教学在任何时候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这种点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循序渐进性。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需要的是持久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
2.4 多样性
历史是过去了的社会,社会是进行中的历史,两者都是复杂多层次的有机整体,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的差异,使得即使是同一历史内容的叙述评价在不同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
2.5 时代性和阶级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的。超阶级、超时代的立场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渗透德育问题上,立场观点决定感情态度,因而历史教学是不能不讲立场观点的。
3.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首先,历史老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一要有心。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只有处心积虑,才会见缝插针。历史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训练历史思维能力,渗透办事做人的道理,这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二要有德。历史老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自然属性。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这也包含两方面的要求:
一要有识,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是极其广泛的。历史教师不仅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更要继续不断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吐故纳新,掌握更丰富的历史材料,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
其二要有能,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仅为教好历史、渗透德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还要嘴能说,手能写,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老师整体素质,这是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4.德育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很多,如批判继承原则、厚今薄古原则、古为今用原则等等。但最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抓住了这一原则,就抓住了根本。
首先,史实要真。历史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其次,感情要真。教师讲述真实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老师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做到讲真史,诉真情。
对高中生进行德育不是思想政治学科一家的事情,各个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 渗透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发挥其"渗透"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
1.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样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德",内涵最简单,外延最宽阔,渗透"德育"之说在中学教育中最为恰当。
强调渗透德育,不仅要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更多的则是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的教育。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能够做到的。
2.渗透德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特点
对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其特点。其特点主要有:
2.1 依附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总是离不开事实,历史是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由于史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此,离开了它,历史教学不仅失去科学性,也失去教育性。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正因为如此,它才烛古照今、叙史载道,若脱离史实,"渗透"就成为空话。
2.2 蕴含性
历史学科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但是,这在历史教学中不是主要形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写照。 "渗透"就是这种无为而为、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将受益终生。
2.3 循序渐进性
历史教学在任何时候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这种点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循序渐进性。循序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育,需要的是持久性和韧性,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
2.4 多样性
历史是过去了的社会,社会是进行中的历史,两者都是复杂多层次的有机整体,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的差异,使得即使是同一历史内容的叙述评价在不同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
2.5 时代性和阶级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的。超阶级、超时代的立场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渗透德育问题上,立场观点决定感情态度,因而历史教学是不能不讲立场观点的。
3.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
首先,历史老师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一要有心。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只有处心积虑,才会见缝插针。历史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训练历史思维能力,渗透办事做人的道理,这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二要有德。历史老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自然属性。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这也包含两方面的要求:
一要有识,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是极其广泛的。历史教师不仅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更要继续不断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吐故纳新,掌握更丰富的历史材料,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家"。
其二要有能,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仅为教好历史、渗透德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还要嘴能说,手能写,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老师整体素质,这是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4.德育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很多,如批判继承原则、厚今薄古原则、古为今用原则等等。但最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抓住了这一原则,就抓住了根本。
首先,史实要真。历史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其次,感情要真。教师讲述真实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老师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做到讲真史,诉真情。
对高中生进行德育不是思想政治学科一家的事情,各个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科特点,也是时代要求,作为历史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教学实践,从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