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的科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长。小学生的最大一个特性就是处在“生长中”这一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仅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应当尊重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时机,不断地为学生们提供体会生活的机会,不断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不停息地实现学生生命的价值,这正是成长型课堂的核心。在教学中,我就通过开展数学实验,为学生们构建生长型课堂。
【关键词】数学;实验;生长型课堂
成长型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学生从被动的、压抑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自觉的、应然的健康生长。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时常开展数学实验,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其自由发挥,进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生长”新的知识。以下是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废物利用,自制教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还应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而这也恰恰符合生长型课堂的需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不再使用的东西重新利用起来自制教具,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收获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知识时,学生们很难理解正方体为什么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知识点。因此,为了解决学生们这个知识难点,我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我将家里一些不同的废旧的报纸拿来,进行实验。起初学生们十分好奇,废旧的报纸可以干嘛呢?趁着学生们的好奇心,我为学生们在课堂上亲自展示了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过程。制作完成后,看着学生们也蠢蠢欲动,我就将废旧的报纸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制作,我则进行指导,学生们都制作完后,我就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学生们发现,我们制作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都不同,如果其长宽高都相同的话,那就是正方体,进而理解了正方体就是特殊的长方体的概念。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严谨和抽象的学科,学生们很难将其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在废物重新利用的实验中,學生们好奇于“废物”到底如何再利用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教学收到很好效果。
二、动手操作,感知规律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实际的生活经验又少,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较喜欢游戏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更加适应于形象思维的学习。那么如何很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事物呢?数学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心理,还使其感受到了知识的规律,一举两得。
在教学余数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为了让学生们对其有深刻的认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实验:我带来了几根冰糕棍,选择了几个学生到讲堂上一起和我做实验。我让学生们用一定数量的冰糕棍为我们构建正方形,学生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发现,每次如果拿的冰糕棍不是4的倍数的话,就无法把拿出的所有的冰糕棍来拼成正方形:如果那5个冰糕棍就能构建1个正方形,剩下1根,拿9个可以构建1个大的或者是2个正方形,剩下1根,拿6个,则会剩下2根。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剩余的冰糕棍数加上4乘以构建的正方形数就是拿出的冰糕棍数。这个时候,我再为学生们讲解余数的知识,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
良好的动手实验教学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实验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还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生长”。因此,小学数学操作实验教学十分值得被注重和推广。
三、尝试归纳,形成结论
学生自主操作实验的过程是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验,学生虽然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认可的认知。因此,在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和多媒体的方式提问学生,带领学生把操作实验的过程再快速连贯地重演一遍,为学生们加深理解,进一步认知其中的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结论。
在讲解“比较分数的大小”知识的时候,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分西瓜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我又借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喜洋洋和灰太狼》里人物来创编动画。利用动画展示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思考过程,动画内容为: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喜洋洋和灰太狼就想找点解渴的食物,结果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同时看到了一个西瓜,这个时候灰太狼想一个人吃了,但是包包大人这个时候出现了,说:西瓜是你们同时发现的,应当进行分配。因此,喜洋洋和灰太狼就开始分西瓜。在分西瓜的时候,喜洋洋说每人分得1/2公平,灰太狼这个时候生气了,说:“我要多点,我要1/6。”喜洋洋笑而不语,就分给灰太狼1/6西瓜后,灰太狼十分生气:明明6比2大,为什么我的西瓜最小?”看完动画后,我问学生们:灰太狼到底对不对呢?学生们说,1/2表示将西瓜等分成两块,1/6表示将西瓜等分六块,两块的肯定比六块大,然后我又播放动画,借助包包大人为学生们再次讲解了知识过程:对于分数来说,分母越大,在分子一样的情况下,其值越小。学生们再次复习了实验的过程,获得提升。
通过带领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对学生的新知识认识形成过程作回顾总结,使学生对知识加深认识,进而形成结论,便于以后应用学习。
四、学会反思,改进步骤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有效的反思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在数学实验教学中也不例外,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们改进实验步骤,进而获得提升。
在学习完除法的知识后,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内涵,我给每个学生发了8个糖果,说,他们完成实验后就可以吃糖果。首先问,如果我想把8个糖果分成2份,每份都相等,该怎么办呢?刚开始,由于学生对数的分解知识比较熟悉,都开始算起来,8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这样,学生最终才得出将糖果每组分4个分成2组的答案。然后,我没有作评价,就说,如果分成4组每个都一样呢?学生们这次犯愁了,我就引导学生对刚刚的实验进行反思,学生发现,8/2=4,利用今天除法的知识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就这样,学生很快做出了第二个实验,也理解了除法的含义。
在实验学习中,反思很重要;在生长的过程中,反思也很重要。因此,通过实验反思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获得了提升,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也迈进了一步。
“教书育人”四个字很好地阐明了教育的意义。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知识,还要育人品。在我的数学实验课堂上,我就精心安排教学任务,很好地打造了学生生长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玲玲.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11):69-69.
[2]蒋美林.构建拥有生长力量的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6(8):10-11.
[3]季晶.数学课堂,拥有生长的力量[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12):6-7.
【关键词】数学;实验;生长型课堂
成长型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学生从被动的、压抑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自觉的、应然的健康生长。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时常开展数学实验,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其自由发挥,进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生长”新的知识。以下是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废物利用,自制教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帮助学生们增长知识,还应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而这也恰恰符合生长型课堂的需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不再使用的东西重新利用起来自制教具,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收获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知识时,学生们很难理解正方体为什么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知识点。因此,为了解决学生们这个知识难点,我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我将家里一些不同的废旧的报纸拿来,进行实验。起初学生们十分好奇,废旧的报纸可以干嘛呢?趁着学生们的好奇心,我为学生们在课堂上亲自展示了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过程。制作完成后,看着学生们也蠢蠢欲动,我就将废旧的报纸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制作,我则进行指导,学生们都制作完后,我就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学生们发现,我们制作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都不同,如果其长宽高都相同的话,那就是正方体,进而理解了正方体就是特殊的长方体的概念。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严谨和抽象的学科,学生们很难将其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在废物重新利用的实验中,學生们好奇于“废物”到底如何再利用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教学收到很好效果。
二、动手操作,感知规律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然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实际的生活经验又少,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较喜欢游戏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更加适应于形象思维的学习。那么如何很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事物呢?数学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心理,还使其感受到了知识的规律,一举两得。
在教学余数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为了让学生们对其有深刻的认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实验:我带来了几根冰糕棍,选择了几个学生到讲堂上一起和我做实验。我让学生们用一定数量的冰糕棍为我们构建正方形,学生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地发现,每次如果拿的冰糕棍不是4的倍数的话,就无法把拿出的所有的冰糕棍来拼成正方形:如果那5个冰糕棍就能构建1个正方形,剩下1根,拿9个可以构建1个大的或者是2个正方形,剩下1根,拿6个,则会剩下2根。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剩余的冰糕棍数加上4乘以构建的正方形数就是拿出的冰糕棍数。这个时候,我再为学生们讲解余数的知识,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
良好的动手实验教学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实验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还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生长”。因此,小学数学操作实验教学十分值得被注重和推广。
三、尝试归纳,形成结论
学生自主操作实验的过程是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实验,学生虽然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认可的认知。因此,在学生自主操作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和多媒体的方式提问学生,带领学生把操作实验的过程再快速连贯地重演一遍,为学生们加深理解,进一步认知其中的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结论。
在讲解“比较分数的大小”知识的时候,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分西瓜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我又借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喜洋洋和灰太狼》里人物来创编动画。利用动画展示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思考过程,动画内容为: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喜洋洋和灰太狼就想找点解渴的食物,结果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同时看到了一个西瓜,这个时候灰太狼想一个人吃了,但是包包大人这个时候出现了,说:西瓜是你们同时发现的,应当进行分配。因此,喜洋洋和灰太狼就开始分西瓜。在分西瓜的时候,喜洋洋说每人分得1/2公平,灰太狼这个时候生气了,说:“我要多点,我要1/6。”喜洋洋笑而不语,就分给灰太狼1/6西瓜后,灰太狼十分生气:明明6比2大,为什么我的西瓜最小?”看完动画后,我问学生们:灰太狼到底对不对呢?学生们说,1/2表示将西瓜等分成两块,1/6表示将西瓜等分六块,两块的肯定比六块大,然后我又播放动画,借助包包大人为学生们再次讲解了知识过程:对于分数来说,分母越大,在分子一样的情况下,其值越小。学生们再次复习了实验的过程,获得提升。
通过带领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对学生的新知识认识形成过程作回顾总结,使学生对知识加深认识,进而形成结论,便于以后应用学习。
四、学会反思,改进步骤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有效的反思是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在数学实验教学中也不例外,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们改进实验步骤,进而获得提升。
在学习完除法的知识后,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内涵,我给每个学生发了8个糖果,说,他们完成实验后就可以吃糖果。首先问,如果我想把8个糖果分成2份,每份都相等,该怎么办呢?刚开始,由于学生对数的分解知识比较熟悉,都开始算起来,8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这样,学生最终才得出将糖果每组分4个分成2组的答案。然后,我没有作评价,就说,如果分成4组每个都一样呢?学生们这次犯愁了,我就引导学生对刚刚的实验进行反思,学生发现,8/2=4,利用今天除法的知识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就这样,学生很快做出了第二个实验,也理解了除法的含义。
在实验学习中,反思很重要;在生长的过程中,反思也很重要。因此,通过实验反思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获得了提升,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也迈进了一步。
“教书育人”四个字很好地阐明了教育的意义。告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知识,还要育人品。在我的数学实验课堂上,我就精心安排教学任务,很好地打造了学生生长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玲玲.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11):69-69.
[2]蒋美林.构建拥有生长力量的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6(8):10-11.
[3]季晶.数学课堂,拥有生长的力量[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12):6-7.